林忆苦居住的家属院属于县商业局,他上班的皮货行很多同事都住在这,一共有六栋楼,都是老式的筒子楼,清一色的红砖墙面,墙皮斑驳脱落,露出里面暗红色的砖块。
楼道里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墙角堆放着一些杂物,落满了灰尘。
陈烈心里有些看不上,这条件比他重生前住的差远了,但在现在这个年代,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已经很好了。
林忆苦给他找的房子就在他住的那个单元,三楼,302室。
陈烈去看过了,里面有四十平左右,收拾的还算干净。
两间卧室不大,一间放着双人床,另一间是单人床,一个老式木柜,一张掉了漆的桌子。
客厅里摆着一套破旧的沙发,还有一张瘸腿的方桌。
厨房狭小,只有一个煤炉和一口铁锅。
卫生间更是简陋,只有一个蹲坑和一个生锈的水龙头。
这以陈烈现代人的标准看的确很是颇旧,但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毕竟他在陈家坳住的虽宽敞,但大冬天的却要上旱厕,冻屁股。
“怎么样?烈子,还凑合吧?”林忆苦搓着手,一脸期待地看着陈烈。
陈烈点点头,“还行,勉强够住,就是稍微有点小。”
这房子虽年头长了,但收拾的还算干净,而且离学校近,省得来回跑,也方便他照顾家人。
“那行,我这就带你去跟房东签合同。”林忆苦说着,便带着陈烈去找房东。
房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戴着一副老花镜,说话慢条斯理的。
陈烈也没和她讲价,直接付了一年的房租,六十块钱。
在这个年代,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办完手续,陈烈和林忆苦回到302室。
“以后咱们就是邻居了!”林忆苦笑着拍了拍陈烈的肩膀,“有事儿就喊一声,哥们儿罩着你!”
陈烈也笑了笑,“谢了,忆苦。”
他顿了顿,又说道:“不过,我可能不常来这住。地方太小,不够住。”
“也是,”林忆苦点点头,“你家人口多。对了,林场那边怎么说?你和大海都决定过去了?”
陈烈叹了口气,“让我们去伐木区,五天后报到。”
“伐木区?”林忆苦嘬着牙花子,“那地方可够苦的,风餐露宿,蚊虫叮咬,还危险……”
“没办法,服从安排呗。”陈烈无奈地耸耸肩。
林忆苦又转头看向赵大海,“大海,你呢?怎么想的?”
赵大海一直沉默不语,此刻才闷声说道:“要是忙,我就住林场,反正我光棍一条,在哪儿住都一样。”
他从小在山里长大,对山林有着深厚的感情。想到那些树木被大片砍伐,心里就隐隐作痛。
林忆苦笑了,“你小子,还真够洒脱的。不过也对,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他想了想,又对陈烈说道:“烈子,这样吧,等咱们皮革厂开工挣钱了,先给你们在县城安排个宽敞点的住处,也不用弄得这么紧张了。”
陈烈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
林忆苦拍着陈烈的肩膀,豪爽地笑道:“烈子,放心吧!等皮革厂一开工,我指定先给你在县城找个敞亮的地儿!一家子住着也舒坦!”
陈烈感激地笑笑:“那就先谢过苦哥了。”
三人随即返回厂房,陈烈找到正在和李二狗说话的小王,把伐木区的事儿说了。
小王挠挠头,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犹豫:“烈子,这伐木区……听说挺苦的,天天风吹日晒的。我们在这皮革厂干的也还行,你看……”
李二狗也在一旁附和:“是啊,烈子,我们在这儿也挺好的,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
陈烈明白他们的意思,他们在林子里的活干够了,皮革厂毕竟是自己的东西,他们更愿意在这工作。
他也没强求,只是拍了拍两人的肩膀:“我知道你们的想法,伐木区确实辛苦。不过现在厂子刚起步,事情多,咱们走一步看一步吧。你们先在这边好好干,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小王和李二狗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行,烈子,我们听你的!”
陈烈转头对赵大海说:“大海哥,你送我回家一趟吧,我还有点事。”
赵大海点点头,两人走出厂房,开上吉普车,朝着陈家坳的方向驶去。
回到家,陈月月正在院子里玩玩具,看到陈烈回来,立刻拎着手中的洋娃娃,飞奔过来,一把抱住陈烈的腿:“哥哥,你回来啦!”
陈烈笑着抱起妹妹,在她脸上亲了一口:“月月乖,有没有听妈妈的话?”
陈月月用力点点头:“听了!妈妈做了好吃的,等你回来吃饭呢!”
陈烈走进屋里,看到母亲李春红正在灶台前忙碌,许冬冬则坐在一旁,手里拿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吃着简单的饭菜,气氛温馨而融洽。
晚饭后,陈烈回到自己的房间,拿出纸笔,开始撰写合同。
他要把之前和刘守仁谈好的条件都写进合同里,避免以后出现纠纷。
这次的合同,他还需要给村长过目,毕竟砖厂的事情需要村里的支持。
夜深人静,窗外清风不断,连绵不绝。
陈烈终于写完了合同,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小心地收起来。
他起身走出房间,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村长家走去。
村长家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陈烈走进院子,看到屋子里坐满了人,正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村长刘老根看到陈烈来了,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烈子,你来得正好!我们正商量砖厂的事儿呢!”
陈烈笑着点点头,走到人群中间,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刘老根叹了口气,指着人群说道:“这不,砖厂开工了,需要不少人手。我安排了一些村民去帮忙,结果现在有人有意见了,说用这家的人多,那家的人少,已经要吵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