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与住院医生交流,陈渝得知病人因为送医及时,又处于最佳的黄金抢救时段内,所以手术非常成功,甚至无需重症监护。只要后续治疗得当,病人基本不会留下后遗症。
这可谓是不幸中的万幸!
他担心
陈渝在病床前站了一会。他本想给周秀珍输点灵力,但又担心贸然使用灵力可能会对大脑造成不良影响,反而加重周秀珍的病情。
只能等她恢复一段时间后,再辅以灵力治疗,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此时,病房内有赵淑兰和王秀英两位亲人在悉心照料,陈渝他们留在这里也帮不上太多忙。
于是,在一切安排妥当后,他前往院长办公室,向王晓华院长再次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之后,他便与李二、陈于海等人一同返回村里。
回程的路上,李二负责开车,而陈渝则心事重重地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沉默不语。
李二察觉到了陈渝的情绪低落,他轻声安慰道:“陈渝哥,你已经尽力了。医生都说了表叔婆的病情没有大碍,再加上有表叔娘她们在医院照看,你就放心吧。”
陈渝心情有些低落的说道:“李二,你可能不知道,当年哥哥家穷的时候,有一天,大婆送了我家一大盆牛肉。这份恩情我至今都铭记在心。”
说到这里,陈渝的思绪回到了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南方耕种的水田,每年都要都需要用犁耙翻两次。
什么时候犁田呢?先是在开春的时候,把水田里的泥土犁开,将板结成一块的土壤犁碎,使得土壤更加松软,有利于作物的根系生长和发育。
另外,还能够改良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犁地过程中呢,还可以将夏天收割完水稻留下来的的谷桩,以及的野生植物根部翻在表土层下面,使之腐烂变成第二年种植水稻的有机营养质。
还可以将田间的杂草和虫害翻入地下,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
犁田的时候用的工具一般都是铧式犁,刀板、刀尖、犁臂等部件组成,能够高效地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为播种做好准备。极少数地区用手推犁。
那什么时候耙田呢?
一般来讲,在插秧前一周左右耙田。耙田的主要作用是将犁过的田地耙平,以达到平整土地、保蓄水分的效果。
耙田使用的工具就叫“耙”,由长短各两根的木料制作成长方形的框架,一般长一米、宽50厘米。长方形中间再篏一根木料,用于制作耙杆,以控制耙地时的力度和深度,同时也起到加固作用,防止耙变形。
长的两根木料上,分别错开镶嵌十根左右的铁制耙钉,用于平整地面。
那么,犁田、耙田的时候,用什么来驱动呢。
早些年,农村生产工具落后,除了人力以外,能借助的工具很原始,动力也很原始。而犁田耙田的时候,就靠牛来拉动。
南方用来耕地的牛叫水牛,长得身高体壮,是农民最得力、也最亲密的劳动伙伴。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水牛叫做最亲密的劳动伙伴。
一来是因为牛很通人性,这点可以参照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来,水牛吃的东西很简单,在早些年的农村就喂它吃两样东西:青草和干草,却干着最累的活。
因此,农民对水牛都非常爱惜,甚至冬天天气冷的时候,与主人同住一屋之下。
别看牛只吃草,但也需要人照料,早晚的时候要放牛,也就是拉出去到田间地头吃新鲜的草,晚上要喂干稻草,还要清除大小便,这些活很是费力费时。
并且呢,每家人的水田并不多,两三天就把水田犁完耙完了。每家人都自己养头牛的话就有些浪费。
因此,一般是五六家人共同养一头牛。一年中,每家轮流喂养一个月或每两月。一头水牛从幼崽养到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直至自然老去或病死。
中间,绝不会发生为了吃肉而宰杀水牛的情况!
当年,周秀珍所在组养的水牛老死后,人们对它虽然有感情,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只能含泪把它的尸体分而食之!
除了卖掉一部分外,当年周秀珍家分得了近三十斤肉,用大铁锅装了满满一大锅,加上大蒜、五香八角等炖料,足足炖了四个多小时。
那时陈渝还没上小学,再加上从小体弱多病,长得瘦不拉叽、面黄肌瘦的,让人看着就心疼。
与当下的物价来对比,那时候农村的肉虽然很便宜,肥肉才五毛钱一斤;瘦肉更便宜,才三毛一斤,还没人要。但是很珍贵,因为乡亲们吃不起,除了年节与生张满日等,平时很少能吃到肉食。
你说为啥肥肉居然比瘦肉贵?
因为当年农民肚里没油水需要肥肉补充,而瘦肉却又是最费油的一道菜,因此几乎没有人愿意吃。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周秀珍把分得的水牛肉炖好后,装了满满一盆送给陈渝家吃,至少有五斤净肉!
那是陈渝年幼吃过的最香、又最管饱的一顿肉,当时那牛肉吃起来的软、糯、香等各种味道,直到现在仍然记忆深刻!
从那以后,在陈渝懵懂的心灵中,无形中对周秀珍一家人感觉特别亲近。
再加上当年她家的两个女儿、也就是陈渝的姑姑,年龄与他相差无几,小学的时候还在同一个班读书,对他也很是关爱,有什么零食都会与他分享。
陈渝那时就是一个好吃狗,嘴特别馋,因此非常喜欢到她家去玩。
因此,自幼小的时候起,陈渝和周秀珍、两个姑姑感情都比较好。
后来陈渝上大学后,虽然很少回家,但每次回去的时候都会特意去看看周秀珍。那时,两个姑姑都已远嫁他乡,留下周秀珍独自生活。
每次去的时候,周秀珍就会坐在他面前,问问他学习怎么样呀、处女朋友没有呀。到后来成家后,话题又变成工作累不累呀、孩子乖不乖听不听话呀、生意有什么问题呀。
没半个小时你别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