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东亚文化圈里,朝鲜,倭国和安南是继承中华文化最完整,历史保留比较多,学习时间最长的,但是,要是说哪个国家对咱们中华最忠诚,学习态度最好的就要数朝鲜了,也是汉文化传播最广泛的地方。
朝鲜号称小中华,包括制度,法律、军事,经济、文化,习俗等基本都是参考甚至直接照搬过来,官方文字都是使用汉字,精英阶层都是以使用汉语汉字为荣。
朝鲜的收税制度也和大明一样,两班贵族(文班武班)是朝鲜李朝时期的统治阶级,他们享有免税、免徭役等特权,秀才功名有八十亩免税田,举人功名有四百亩免税田,进士功名者两千亩免税田。
这些特权使得两班贵族在经济上占据了优势地位,而平民和农民则承担了大多数的税赋负担,在小冰河时期朝鲜大多数人的收入都不够交田赋,兼并土地和投献贵族也成了平民的无奈选择。
几千年来,真正取消人头税(丁税)的是雍正帝,这也是清粉硬杠明粉的关键因素,雍正帝推行“摊丁人亩,士绅一体纳粮”的新政策,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这样,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等于是废除了,田地多的多交税,少田的少交税,无田的不交税。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摊丁人亩对19世纪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摊丁入亩”是清统治者用以缓和土地兼并的一项政策,对土地兼并的抑制,使大量自耕农生存下来,是清王朝对士绅势力的严重打击,士绅力量再也无法干预朝廷的决策。
朝鲜同样是参照大明朝的税收政策,目前实行一条鞭法已经不合时宜,摊丁入亩政策将提前一百年进行土地改革,洪敏等三人还是想到类事推恩令的做法
具体方案如下:每户给予一亩的免税田,可以将诱使大家族进行分户,分户以后大家族的凝聚力将会大大降低,为以后统治朝鲜的阻力大大降低。
徭役是古代统治者强加于平民的一种无偿劳动形式主要包括三种:
力役,平民被征调从事体力劳动,如修建长城、开凿运河等大型工程。
杂役:包括各种杂务劳动,如为官府运送物资、修建宫殿等。
军役:指平民被征召入伍,参与军事活动,如戍边、作战、后勤运输等。
在长兴号穿越前,后世北朝鲜依旧有着徭役的存在,古代平民徭役还包括为皇家服务,包括修建皇陵,皇庄。
上行下效,官员也指派民夫为自己的私事服劳役,李瘸子就是为当时的县令开荒砸了腿,还没赔偿,要是没碰到公司,这辈子也就稀里糊涂就这样过完了。
这种免费劳动力比后世的资本家还要黑心,出徭役的伙食都要自带,按徭役制度,每一户一年最多只有一个月的徭役时间被各种借口延长到两个月甚至三个月。
这种无限压榨普通劳动力的做法让东宋集团的人极度痛恨,坚决要把这个陋习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以后所有请劳工的基建都必须支付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