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吧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本来,杨嗣昌是真心愿意为崇祯效死的。

但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杨嗣昌死了,张献忠就可以放心地给杨家挖祖坟了,而不用担心遭到报复。

哪怕只是为了保住祖坟,杨嗣昌也得竭尽全力活下去。

但是,所有乖乖听崇祯指挥的督师、总督,就没有不死的。

在崇祯朝,督师、总督的死亡机率一点不比兵部尚书低。而且越乖的人死的越快。

那这就非常矛盾了。

所以,杨嗣昌最终接受了朱慈炤给制定地方案:效忠崇祯,还继续效忠,该听的话还要听,但是不能再愚忠了。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不当受者,变通执行。

对大明,还是完全地效忠。但要真正站在大明的长远利益角度,为将来重振大明积蓄实力,而不是跟着朝堂中枢那帮二百五一起发疯。

这是杨嗣昌和朱慈炤都能获益的方案,其中最重要的共识之一,就是把郧阳打造成军事重镇。

现在郧阳的战略地位只是比较重要,但等清军入关,往河南、陕西进攻时,郧阳就会变得极为重要。

除非李自成活够了,非要寻死,否则朱慈炤手握郧阳府、兴安州,及两地三四万军队、数十万石粮草,李自成只能选择乖乖谈判、短暂联合。

不过,郧阳军队到底能把李自成打到什么程度,朱慈炤心里也没底。

很纠结,既怕打重了,影响李自成后续与清军作战;又怕打轻了,李自成不疼不痒不重视。

与此同时,开封城西南十里外,闯军大营。

中军大帐里,李自成躺在床上,忽然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外面电闪雷鸣、风雨交加。

李自成心中烦闷,翻来覆去无法入眠。

好容易折腾到大半夜,才勉强睡着。

岂料没过一个时辰,李来亨便风风火火闯了进来,口中直喊:“阿爷,大事不好,黄河决堤了。”

连喊几遍之后,李自成唰地一下坐了起来,急切问道:“哪个口决了?”

“朱家寨,是朱家寨那里决口。咱们在开封东北的旧营驻军全被大水冲了,死伤无数。”

李自成顾不得穿鞋披衣,快步走到营帐外。

李来亨连忙上前为李自成戴斗笠,披蓑衣。

李自成喃喃自语:“完了,完了,开封城完了,我们也完了。

我们前后围攻开封三次,历时两年,消耗了多少粮草,战死了多少将士。

结果,眼看要把开封攻下来了,一场大水,城池没了,里面的财宝也没了。

真是天佑崇祯,当真是大明气数未尽?”

李来亨也怔怔地望着开封方向,久久无言。

眼看就能占据开封,然后向北可攻北京,向南可攻南京。稳妥点还可以将河南、湖北作为根据之地,屯田练兵,积蓄实力。

现在好了,开封没了,只能转而向西,要么攻襄阳,要么攻西安。

闯军这次损失大了。

开封城里那些人,反而没这么纠结,因为顾不上。

河南巡抚高名衡等人急急忙忙地保护着周王及其家眷登上城楼避难。

夜里看不清什么,只听得城外大水轰轰隆隆,甚是骇人。

周王跌足哀叹:“完了,完了,我周藩两百多年家业,全完了。”

高名衡等人则怔怔地望着城外洪水来的方向,虽然看不见远处,但个个面如死灰,心似刀割。

好容易挨到天亮,虽然暴雨依旧,但好歹能看到洪水了。

整个城外,一片泽国。开封城更像是海上一叶孤舟,已摇摇欲坠。

一夜未睡的周王拉着高名衡,颤声问道:“高抚台,到了这步田地,该如何是好?”

高名衡重重叹了口气:“殿下,这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还是放百姓上城墙吧。

暴雨一直不停,洪水越来越大,城门最多再支撑一天。

若是城外援军驾船冒死来救,我们便可脱险。

只是城内百姓还有三万多人,没有那么多船救他们了。

哎,都是臣的罪过。待将殿下安全送到援军大营,臣自去向陛下领死。”

……

开封城危如累卵,北京却仍旧一片祥和。

锦衣卫,骆养性一大早就将赵弘祖拉入了密室。

赵弘祖昨晚一夜没睡好,此时迷迷糊糊坐在椅子上问道:“哥,你这么风风火火的做什么?那写血书的到底是什么人,为何连你通过吴昌时向周延儒赠送珍宝都知道,而且还知道吴昌时从中贪墨。”

骆养性红着眼睛答道:“我就是要跟你说这个事。昨晚一整夜没合眼,我终于把前因后果都琢磨明白了。”

赵弘祖一听这话来精神了:“哥,你快讲,到底是何人谋划此事?”

骆养性无奈地笑道:“在京师,有能力做这事的,就那么几个人。

陛下,本来有这个实力,但他不重视厂卫,也没建立起情报势力,他就跟睁眼的瞎子似的。

皇后、周家,或许也有这个实力,但周奎乃贪财好色之辈,跟吴昌时关系不错,没道理去折腾吴昌时。

太子,天天被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他未必有那么大的秘密势力。

前东厂提督王之心、王德化,或许有这个能力,但最近吴昌时并没有直接惹到他们。而且吴昌时因为要以权谋私,反而经常贿赂这些内官。他们的交情应该也是不错的。

另外再有实力的,就是咱们两个了。周延儒、吴昌时肯定也在怀疑我们。

但咱们自己心里明白啊,这跟咱们没有任何关系。”

“哥,你说了这么多,那到底是谁干的?”

骆养性无奈地笑笑:“汉王殿下。”

“汉王殿下?他哪来的这个实力?”

骆养性拿起桌上几封信函递给赵弘祖:“皇帝给我下的密旨被泄露后,我认为是周延儒指使言官要弄死我,于是就派人去搜集周延儒与周奎家的相关情报。

你看我发现了什么?

周奎当年在苏州就是个算命先生,而东林骨干、天启二年的探花陈仁锡,曾住在周奎家,教当时还是少女的皇后娘娘读书。

后来他家不知为何搬到了京师,连户籍都改到了京师。这才得以参加信王妃选秀。

皇后进了最后一轮,而且位列第三。别说跟后来的皇贵妃娘娘比了,就连袁贵妃,都排在她前面。

懿安皇后认为她身材弱小,不愿选她。是刘太妃以‘今虽弱,后必长大’为由,硬将她选为信王妃。

这是非常明显的舞弊,当时的天启帝党大意了,硬让她们做成了此事。

但事后,天启帝党自然发现了其中玄机。”

赵弘祖问道:“这和血书案有什么关系?”

骆养性答道:“当今初登帝位,意在清洗天启帝党。我当时也在锦衣卫,偶然听到帝党骨干提到过几次礼妃娘娘。他们发现我从旁路过,立即就闭口不言了。

当时我并没有在意,但昨晚我突然想明白了。

帝党们知道自己肯定被清算,又知道皇后、懿安皇后、刘太妃都与东林意气相通。

所以他们把一部分密探暗线势力送给了当时的礼妃娘娘。若是将来礼妃娘娘的皇子与皇后的皇子争皇位,天启帝党岂不是保留了一线扭转乾坤的机会。

后来礼妃娘娘升了贵妃、皇贵妃,并生下四个皇子。

其中娘娘与三个皇子相继薨逝,就剩汉王殿下了。

所以汉王手里继承了庞大的情报密探势力,也就合情合理了。”

藏书吧推荐阅读:逍遥游亮剑之重霄王承柱大宋北斗司刀尖上的大唐这县衙深藏不露朕就是亡国之君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乱世枭臣医将婿女帝太监最风流国破山河在带崽穿越奸臣一戟平三国吞噬之毒士,始皇拜我为大哥尘雾中的特工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仙人只想躺着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神武太医俏女帝矛盾难以调和大明帝国1627开局落草土匪窝大唐:天上掉下一个翼装飞行驸马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刚封了侯,你告诉我天下大乱了?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远东新纪元1630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奥特格斗传说女帝引诱我出山,我偏不穿越娶了秦香莲我在神话三国当仁君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风起刈羽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精灵普及大唐,李二跪求一条龙!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汉末之王道天下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南疆少年走天下天下第一小厮三国:开局董卓入京,逼着我退位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清泉明月低武世界开始起兵大秦系列:穿越成嬴虔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藏书吧搜藏榜: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炮灰"攻"养成系统大唐镇国公三国之汉室再兴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北宋大法官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新闯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唐哀帝,中兴大唐红楼群芳谱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秦时之七剑传人军婚燃烧:媳妇太彪悍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南北乱世我种田冷王的金牌宠妃七煞侍魂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老爹拥兵百万,我狂一点怎么了?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我们家的小静静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明末好国舅独治大明医将婿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朕实在太难了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带着淘宝去抗日三国开局就送大礼包超神狂兵乌龙召唤:冷情妈咪圣雄之名田园大唐凰啼山河大唐最强路人甲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殿下,请离开我的棺材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大唐:属于我的贞观盛世乱世黑马
藏书吧最新小说:我本农民,谁把我踢出来【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穿越清朝造反我是认真的锦书难托:乱世情殇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隋唐:项羽传承天生韩信我,顶级纨绔,太尉直呼宝藏女婿!大晋俏公子刚激活军火库,皇帝派人抄我家?从军赋我四叔是朱元璋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系统:我周天子,天下一统啦哈哈明末人民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创造的书竟然成为了历史明末之天下霸业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救驾之饼不就是无限粮食,为何给我披黄袍农家那小子古典白话合集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三国:我谋士mvp,刘备躺赢狗三国:穿越成典韦弟弟禁宫秘史:那些被史书屏蔽的吐槽重生1907:我必死守东北大明:世子堂弟太凶猛红楼大反派,我要摘贾宝玉的神经花荣打造忠义新梁山穿越架空:小公爷我真的好难乱世攀鳞:寒门枭雄篡汉史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大齐:我正统皇子,你让我去和亲?太子妃逼我和离,我掠夺气运杀穿皇朝穿越到古代穷的只剩下一把砍柴刀方剂杂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重生水浒之桃花难躲沧澜琉璃录三国之冠军侯穿越古代我手搓AK打天下楚汉,开局收编刘邦带韩信搞事情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