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大明虽然已经开始尝试发展工业,努力朝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追赶。
但在大方向上来说还是存在不少局限性的。
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就拿蒸汽机来说,无论怎么讲,想要使其获得很好的气密性,就需要用到橡胶。
这玩意虽然在近现代随处可见。
但朱元璋和朱棣的大明时期却是稀罕物。
橡胶树原产地在南美洲,直到十六世纪初时才被西班牙人发现。
也就是说他们想要制造蒸汽机的先决条件还得解决了橡胶的问题才行。
若是对于穿越者而言,这可能很难。
不过在姜饼这里就简单多了。
首先大明朝是具备远洋航行能力的。
别的不说,就郑和宝船都能七下西洋,甚至他还极有可能就到达过南美洲。
佐证如下:
首先是关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发现的。
孟席斯在威尼斯发现一张绘制于1459年的地球平面图,上面绘有南非和好望角,旁边还画着一艘中国帆船。
而好望角又是在1479年被达·伽马发现的,为此,孟席斯推断欧洲的航海图可能来自中国。
郑和船队人员曾根据自己的航海经验绘制了24幅航海地图,着有《郑和航海图》及《星槎胜览》等图书。
当时欧洲航海家有不少是手持郑和的航海地图进行航海探险活动。
而且,在美洲加勒比海海底发现了中国古船的残骸、石锚、渔具等遗物。
孟席斯运用自己掌握的关于风向和潮汐方面知识,推断出在1421年12月,郑和船队中有9艘远洋帆船在加勒比海海底沉没。
并且加勒比海海底发现的古代沉船残骸及散落在海底的石块,其材质、形状与在菲律宾海域打捞起来的中国古船是一致的,这更加让郑和最远曾到达过美洲的事实愈发得到充分的论证。
最后大明造船业、航海业发达,当时东南沿海有许多船厂能建造远洋帆船。
从1405年6月起,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30多个国家,郑和乘坐的宝船,船长可达150米,航海性能优良,具有远航能力,能环球航行,并最先到达美洲。
这些是姜饼一次偶然的查询中发现的,但在后世一直未能得到证实,毕竟没有任何一本书籍中详细记载过此事。
但想知道也很简单。
只要把美洲地图交给朱棣,等回去后让郑和一辨认就能知道了。
假如他真的到达过那片地区,基本上一眼就能认出来。
就算他没去过也没事。
反正有哥伦布航线在,只要让大明的船只沿着航海图直接过去就行了。
短则两三月,长则小半年就能返航。
甚至不用担心找不到橡胶树,直接把图片拿给他们照着寻找,多简单的事啊。
当然了。
想要制造蒸汽机,肯定是得大规模种植橡胶的。
光凭船只远渡到美洲采集的那点根本不够,成本也大,花费的人力物力都超出蒸汽机应该有的价值了。
所以必须得移植回来才行。
不过姜饼可不会让朱元璋和朱棣把橡胶树种植在国内。
这玩意可是被称为“绿色荒漠”的存在, 因为其生态多样性较低,缺乏飞鸟和走兽的栖息地。
此外,橡胶树的种植可能导致原生森林面积减少,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
所以最好的法子是交给大明的藩属国来搞,到时候先给他们宣扬一波种橡胶的好处,至少别的不说,他们种植了橡胶,大明从那采购原材料的话,怎么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的。
那个时代的人可没什么远见。
要是知道种橡胶这么赚钱,那些藩属国们一个是为了讨好大明,二个也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绝对会争先恐后的效仿。
甚至民间知道了,也会改稻种树的。
虽然这可能会引起这些藩属国内发生饥荒等事件,但这关大明什么事。
等到时候他们饿的实在不行了,还得求助大明给他们提供粮食。
而彼时的大明在经过一轮的革新之后,无论是粮食产量也好,还是种植覆盖面也罢,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养活自家百姓的同时,还可以高价再卖给这些藩属国。
把之前吃进去的钱全都吐出来不说。
甚至能通过这番手段牢牢的控制底下的小弟。
你就老老实实的当原材料供应国,至于粮食问题,不用担心,我会给你解决。
代价嘛无非是一点小小的银子罢了。
这样一来,在削弱对方国力的同时,几乎是掌握了这些国家的命脉。
直接形成以大明为中心的联盟,在这个圈子里,谁要是敢不听话,那大明直接掐你的脖子就行了。
到时候饿急眼了,还是得乖乖的过来摇尾乞怜。
而且还有一个好处。
等到后期大明开始征服世界的时候,这些藩属国就能当先锋小弟,先去打一圈再由大明来收割,简直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当姜饼把这个提案说给二朱时,他们纷纷竖起的大拇指,都夸是个好方法。
而且,既然都去找橡胶了。
干脆把什么玉米啊,番薯啊,土豆啊这些穿越者三宝也都带回来好了。
这种不怎么挑种植环境,同时亩产又极高的作物简直不要太适合大明。
虽然明初的时候是不怎么缺粮的,可保不齐到了后期小冰期的时候,到处都是天灾人祸,那可就麻烦了。
即便到时候大明科技树已经点的很高了。
但在大自然的面前,人力能发挥的作用始终有限。
所以索性就趁着这次机会,把该找的东西都找齐了,省的日后再麻烦。
而大明现在开了个好头,等未来其他朝代来了也不需要再花时间和精力去探寻。
甚至那些不具备远洋航行手段的朝代,更是可以直接从大明这里进行采购。
反正都是同种同宗的华夏子孙,只要对方支付一点小小的金额,大明也不会吝惜把这些东西交给他们的。
利己利人,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