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年纪轻轻的朱文圭透露着与他这个年纪不匹配的丑陋看着眼前的景象,长叹一声。
对于这种情况,侍奉在一旁的宫女太监也在下面开小差。
“二殿下,这恐怕是思春了”
“不会吧,二殿下他他还是个孩子怎么会?”
“这难说,以老夫的经验还真有可能是哈”
二殿下人善,对于他们这些打工的奴婢还是很宽宏大量的,至少在工作中出现什么差池的话,并没有被过多的责罚。
只不过,二殿下最近似乎因为太子殿下的回归并且数10个年龄相仿,这与他相伴在一起的女眷陪伴在小太子的身旁而感到吃醋?
也许吧?
对于这种皇室的瓜,他们作为第一见证人自然是十分喜欢吃的。
“哟,你们这些奴婢竟然敢开小差好大的胆子来人给我下去打他们20板子。让他们这些刁奴不敢随意开嘴”
一名中年公公走了过来,此人姓魏名唤忠贤。
是最新刚晋升的公公之一,如今,赶忙上来巴结身为二殿下的朱文圭。
“总管饶命啊”
刚才还在七嘴八舌的小太监小宫女,不敢看着魏忠贤的眼睛纷纷跪了下来。
“行了,快去忙活着吧,二殿下所需要的衣食都给准备好了,万万不能让二殿下啊,渴着饿着了”
朱文奎后宫待了好一会之后,又被皇上叫过去听经?,作为未来的皇帝,阿斗上辈子享受了足够多的教育的苦,在穿越之后自然要让自己的孩子也接受。
当然,对于教育这件事情,阿斗是有偏重的,在吸取宋朝教育之后,对于其他皇子的培养也加大了不少。
保证这些皇子始终处于皇帝的监视之下,不至于被那些奸邪小人忽悠瘸了带歪了。
当然连皇子都过上了996的学习生活,那么宗室的那些子弟兄贵自然只能陪跑。只不过目前他们隐隐约约的形成了几个党派,分别是以朱文魁小太子为首的太子党。
这个党派之中除了汤晟还有一大堆三十六将子弟文臣子弟,也是当下实力最为强大的党派之一。
当然也有以朱文圭为首的那些娱乐派,韬光养晦的同时,不忘休闲娱乐。
万一太子朱文回个屁,那么他们就顺势上岸,如果不行,那他们就声色犬马,当个纨绔膏粱。
当然自然也免不了骑墙派,绝大多数都是在以太子党为首的墙内,只有几手书,秉承着三不沾的原则,独自学习,专心享乐,最后在官场上博他一个好功名。
教室之中课堂之上,老师讲的那是昏天黑地。
朗读天书一般,让台下的学生们昏昏沉沉。
台下的学生有专心听讲的,也有摸鱼溜号的,后排的学生更是热闹非凡,甚至有人在课堂上搞起了小火锅。
当然对于他们这些出身的身份而言,他们这么做是他们身上有资本,尤其是宋晟,小小年纪年纪轻轻的就一把年纪更是成为了第3代的国公爷。
就是这么不讲理,作为汤和最小的一个孙子,但又是最亲近的继承了汤和的爵位。
也就是如今年纪轻轻,不然他还是得在朝堂上。
这不为了能顺利掌管老太爷当初留下来的那些势力,现在的小国龚正在专心学习中。
而作为老师口中别人家的还。使她自然引得一众同为淮西勋贵出身的兄弟们的不快。
“呔,这老汤,装模作样倒是有一把手,竟然还上课听课,但真是够装的哈”
“哎老康,人家好歹是朝廷正儿八经的爵爷,他可是袭了汤爷爷的爵位,咱们可比不了啊”
康茂才的小孙子一脸羡慕的看着眼前的这位国公爷,虽然他当时十分受他爷爷的宠爱,但是是二孙子,康茂才的爵位肯定是教给他大哥的,他注定指能之后通过成为锦衣卫,最后不断立功才有可能晋升。
人比人气死人,明明都是小辈,但他汤晟这厮凭什么能顺利继承国公之位?
他真的不服,真的想夺了他的鸟位。
“行了老哥哥,咱们也别跟他一般见识,有机会的话再把它搞下来就行了,当然在此之前咱们还是要赚钱”
“我们如今身为勋贵子弟有权,如果再有钱的话,那么我们便能大展手脚,让这些继承爵位的鳖孙看看谁才是大哥”
勋贵之中虽然总体还是十分和谐,但内部依旧矛盾重重。
尤其是有爵位的和没有爵位之间的冲突,那更是血腥。
当然,朝廷推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爵位十有八九是交给嫡长子,但一切都能有例外,只要操作得当,让自己变成嫡长子就行了。
同时,由于大明朝廷最近因为战争成为勋贵这个阶层的人数不少。
目前朝廷为了安置这帮数量庞大的瘪犊子们也是费尽了一番苦心。
尤其是那些死在岗位上,又立有大功的将军子弟,无论是从原则上还是从情理上都应该多多关照,但现实就是因为人数太多关照不过来,这就有些操蛋。
所幸虾仁又提出了一个方略,就是允许这些勋贵子弟经商让他们赚钱,在朝廷力所能及的帮助下,不影响法律的情况下给他们赚钱的机会。
至于赚不赚到钱,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但是朝廷都把机会给自己能力不够的话,那就别想那么多,心中不服就直接憋着。
谁让你tmd不是第一长子不自己不会投胎,还敢有脸在陛下面前叫屈?
当然对于经商这件事来说,以目前这些勋贵子弟的骄傲还是不愿意拉下面子与那些下九流的商人交流。
当然是,他们不主动不代表没人主动,尤其是那些伤人。现在在,得知朝廷允许熏桂子,抵出资开办公司的时候,不少人都把目光瞄准了那些勋贵子弟尤其是在地方上担任要职的官员家的公子。
虽然虾仁提出了股份分红这些说法,但是分钱这件事吗?你外人就没必要参与干涉了。
几个月的时间,如雨点一般的公司相继成立,尤其是朝廷开始对外贸易之后,各种丝绸装这些背后都已经有了神秘且庞大的勋贵势力入驻。
甚至有的还承接了火器制造,而其中最有名的自然就。使那位研究出大明新式火枪的官员,瞬间成为香饽饽,毕竟目前在对外征战途中,新式火枪火器创造的威能已经被勋贵子弟们普遍看清。
都想掺一把手参与进来。
其中在祁同伟的牵线搭桥之下,以太子为首的大明顶级勋贵子弟,成立了一间名为大明重工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