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百官列席,今日的议题是《帝国法典》的全面执行及地方治理的进一步改革。
凤念昭站在御座之前,目光扫视群臣,语气沉稳:“帝国律法已定,但律法的制定只是第一步,如何执行,如何确保法度得以贯彻,才是关键。”
刑部尚书站出拱手道:“小姐,帝国各地对新法的执行情况有所不同,部分州府已顺利推行,但仍有部分地方官员敷衍了事,甚至私下阻挠。”
监察院使者接着道:“尤其是在西北与南疆地区,官员与地方势力勾结,使法典的执行大打折扣。”
一名保守派官员出列:“小姐,部分地区的特殊情况确实不适宜过于严格的律法,比如南疆,他们的风俗习惯与帝国中原大异,若强行推行,恐激起地方抵触情绪。”
另一名改革派官员反驳:“正因为这些地区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才更需要法制的规范。若姑息,便是放任!”
凤念昭静静听完两方言论,目光冷冽,缓缓开口:“帝国的法度,绝不能因地方不同而有所区别。律法的存在,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在同一秩序下生存,而非让某些人凌驾于秩序之上。”
她顿了顿,接着道:“即日起,设立‘地方巡查使’,专门派遣监察院官员前往各地巡视,核查新法的推行情况,若发现有官员刻意敷衍或阻挠者,立刻罢免,并按律严惩。”
群臣闻言,议论纷纷。
监察院院首拱手:“小姐,此举可确保法度得以贯彻,但巡查使若权力过大,是否会引起地方官员的不满?”
凤念昭轻笑:“巡查使的权力,必须受到监察院和朝廷的双重监管,任何人不得以私权行事。若巡查使滥用权力,处罚力度当与违法官员无异。”
众臣肃然,纷纷拱手:“谨遵小姐之令!”
---
地方整顿
朝会结束后,赵宁步入书房,带来了南疆的最新情报。
“小姐,南疆部分部族首领对新法表示不满,他们担心朝廷的律法会影响他们的自治权。”
凤念昭翻阅情报,轻笑道:“他们口口声声担心律法影响自治,实则是在担心自己的权势被削。”
赵宁点头:“正是如此。南疆地区长期以来由各部族首领自行管理,虽名义上归属朝廷,但他们的权力远超帝国的地方官员。如今,律法的推行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自然不会轻易接受。”
凤念昭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南疆不同于中原,其部族习俗根深蒂固,若强行推行帝国律法,恐怕会引起反弹。但若放任不管,又违背了改革的初衷。”
她抬眸看向赵宁,语气坚定:“传令南疆知府,召集各部族首领,召开‘自治会议’,让他们提出对律法的适应性调整,但前提是,所有调整必须在帝国律法框架之内,不得触犯基本原则。”
赵宁拱手:“小姐此举,是希望让他们主动接受新法?”
凤念昭微微一笑:“若他们愿意合作,我们便给予适当的调整;若他们拒不接受,便说明他们心怀异志,届时,便不只是律法的问题了。”
---
西北动荡
当夜,密探送来紧急情报,西北边陲局势不稳,镇守西北的军队发现有游牧部族与地方豪强暗中勾结,意图借法典推行之机制造混乱。
赵宁神色凝重:“小姐,西北本就复杂,如今法典的推行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他们可能会借机挑起事端。”
凤念昭冷冷道:“他们以为帝国改革是削弱了朝廷的统治,殊不知,这正是我们收紧权力的契机。”
她迅速下令:“即刻调派京城卫戍军部分兵力,前往西北支援。若发现地方豪强有异动,立刻镇压,同时加强对游牧部族的防范。”
赵宁拱手:“是,小姐。”
凤念昭继续道:“此外,派遣监察院使者,秘密调查西北地方官员的背景,若有人私下与游牧部族勾结,立刻拿下。”
赵宁点头:“小姐,若地方势力反扑,是否需要调动边军进行剿灭?”
凤念昭眯起眼眸,轻笑道:“他们若不愿接受律法,那便不配继续掌控地方。传令边军,将所有参与叛乱者视为谋逆,严惩不贷!”
---
帝国的命运
数日后,南疆自治会议召开,地方部族首领在朝廷官员的调解下,最终接受了新法,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适应性调整。与此同时,西北军队迅速行动,成功镇压了企图煽动叛乱的势力,恢复了边疆的稳定。
朝堂之上,兵部尚书禀报:“小姐,西北动乱已平息,地方豪强已被清剿,部分地方官员因勾结叛军被当场处决。南疆方面,自治会议已达成协议,各部族同意遵守帝国律法。”
凤念昭微微颔首,淡淡说道:“帝国的法度,必须执行到底,不容任何人挑衅。”
兵部尚书拱手道:“小姐,随着新法的落地,帝国的秩序已然成形,天下归心。”
她目光平静,语气坚定:“传令各地,继续推进法典,确保所有官员皆在律法之下履职。帝国的未来,必须以秩序为基。”
赵宁轻声道:“小姐,新秩序已然稳固,接下来,是否应当调整政策,休养生息?”
凤念昭淡淡一笑:“改革从未结束。帝国之路,远未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