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武器?”
朱元璋听了朱辰的话,一脸的问号。
“先生,咱们好不容易把枪炮研发出来就卖给他人,那不是助长他人的实力和威风吗?就算他人偷学不去,如果他人调转枪头指向咱们,咱们也不好受吧?”
朱辰却是摇了摇头。
“我说的当然不是卖大明朝最先进的武器枪和炮,而刀剑一类的冷兵器。”
“你想想看,现在大明已经可以批量生产钢材,而用这些钢材制造的冷兵器不仅成本降低,而且质量也大大提高,每一把都相当于以前千锤百炼的宝刀宝剑,随着大明制造出燧发枪大炮等热武器,这些曾经的宝刀宝剑在热武器面前已经变得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别国而言,这些高品质的宝刀宝剑仍旧是难得的兵器,有着极高的价值。”
“所以,把这些冷兵器卖给别国,这中间有着巨大的利润,而且这利润超乎你的想象。”
“其他的先不说,就说毗邻的东亚诸国,他们都是长期处于混战之中,甚至都不用大明主动去挑起他们之间的战争,他们的战火几乎就从未断过。”
“大明只需要向他们其中一方透露有物美价廉兵器的消息,必然会趋之若鹜,而且随着这些兵器在战场上发挥出超凡的战力,将会有更多的人登门求购,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兵器是消耗品,多少都不嫌多,大明只管生产,多少都不愁销,到时候,一船船兵器运出去,换回来的将是一船船白银。”
“然后,我们再将这些白银投入到燧发枪和大炮的研发和制造当中,还怕没钱吗?”
“嘶——”
朱元璋听罢,暗暗吸了一口冷气。
他没有想到,这钢铁里面竟然蕴含着一个这么大的生意。
他是马上得的天下,大大小小打过无数场仗,当然知道武器对于战场的重要性,真的像朱辰说的那样,多少都不嫌多。
当初做钢铁的时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朱元璋想的是无论投入多少,他都要把燧发枪和大炮做出来,他已经做好了继续大量投入银子的准备了。
没想到,朱辰一句话就将银子的问题解决了,而且还不是光解决这么简单,而是点出了一笔大买卖。
朱元璋有种感觉,这笔买卖里头恐怕比那纺织生意来得要更加的暴利。
事实上,后世的资本主义也喜欢玩这一套。
挑起战争,兜售武器。
有时候没有战争甚至是不惜发动战争,足见武器生意之暴利。
朱辰道:“因为有热武器在,不用担心对方拿了冷兵器后反戈,所以大明可以毫无顾忌的去兜售冷兵器,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
朱元璋点头,而马皇后则是若有所思。
安静了片刻后。
马皇后开口道:“可是……朱先生,售卖武器,大明当然是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售卖武器必然会引起战争,引起战争就必然会殃及无数无辜的黎民百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样是否有违道义?有违天和?”
“呵——”
朱辰闻言笑了笑,道:“夫人此言差矣,你身处强者地位的时候,当然可以和弱者讲道义,讲天和,而且别人也会听你的,但你想想,一旦攻守易势,你成了弱者,别人成了强者,别人又是否和你讲道义,讲天和?那个时候,你再和别人讲道义,讲天和,别人还听不听你的?”
马皇后哑然。
事实上,无论是她还是朱元璋,都不愿意挑起战争,因为他们经历过战争的苦。
按照原来历史的轨迹,朱元璋虽然年号洪武,但一生却是谨慎用兵,甚至还订立下十五个不征之国,奉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不以武力而以“德”怀柔万国。
但是,在朱辰以后世的眼光看来并不是这样。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五胡乱华,使得‘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何其悲惨,蛮夷何曾跟我们讲过道义?”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崖山之战惨败后,蒙古人把把汉人从他们世代相传的土地上赶走,任凭土地荒芜长草,以便他们来放牧,这使得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农奴,农业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蒙古人在攻城以后的大肆屠城和劫掠,使得城内的大量商人和部分工匠遭到屠戮,宋朝兴盛的商业文明逐步陨落,而大肆的劫掠把华夏优秀的文化典籍和做工精良的艺术品破坏殆尽,这个时候,蒙元又何曾与我们讲过道义?”
“倭寇全面侵华战争,数以千万计的华夏百姓死于战火,九千五百万百姓沦为难民,华夏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之苦难,这个时候,倭寇又何曾与我们讲过道义?”
“历史上一桩桩一件件的史实已经告诉我们,从来都不是以德服人,尊严永远只在剑锋之上,真理永远只在大炮的射程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