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洋说得对,这边的风景的确好,深城最好的海景就在这一段了,以后应该会有很多人来这边。”
郭彬来深城多年,对王铭洋的想法表示赞同。
“要是这个项目成功了,我们在其他城市也可以考虑复制一下。
房价肯定会涨的,跟开发商合作整栋买下来屯着开酒店多好。
到时我再写个酒店专用的管理软件出来,挖个人来当酒店经理,请几个年轻漂亮的小姐姐坐在前台等收钱就行,多轻松。”
听了王铭洋的话,王铭玥真的有点哭笑不得,说:
“好好的打算出来买套房子,还买出个酒店大亨出来了。
真要做,到时我们得注意抓好财务方面管理,不仅每半年公司内部审计一次,还要另聘会计师事务所来做外部审计。”
“嗯,财务管理的事情你记得安排就好,我现在还要去找个人帮忙看看图纸,免得被坑了。
你和姐夫他们先回公司吧,问问公司的那些核心人员有没有愿意跟着投资这个酒店项目的。
我很看好国内未来的房地产市场。
确定好他们投入的资金占比再起草公司章程去工商局办注册手续。”
王铭洋希望通过共同投资这种方式带着公司核心人员一起赚钱,大家利益捆绑在一块,这才是让他们长期留在公司工作团最有效的办法。
和大家告别后,王铭洋开着姐姐的帕娜美拉和周燕姿来到一个位于深城隆华的建筑工地。
出发之前王铭洋打过电话了,自己的一个远房老表兼初中的好同学黄有金正在这里干活。
想当初,黄有金这家伙初中毕业后不愿意上高中,非吵着出来跟着他小叔混工地。
因为在学校的时候他一直羡慕村里的那些同龄人,他们出来打工每月能拿千把块的工资,整天吃吃喝喝的过得好像很潇洒,黄有金心生向往。
在工地扛了一个月大包后,黄有金才发现事情根本不是自己想象中简单,幡然醒悟的他决定重新回家念职高,进了个建筑技校,为此还遭到了周围小伙伴们的嘲笑。
不过好在这家伙吃过苦后,奋发向上努力啃起了书本,技校毕业后继续深造,最后拿下大专毕业证的同时考了个二级建造师到深城做施工员。
经过几年的努力,黄有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位置,在一家设计规划公司里上班。
虽然还是施工员的岗位,但混的却是甲方队伍,跟以前的乙方地位大有不同。
听姑姑说他最近正准备考一级,在家里边,黄有金也从街坊邻居的笑料变成了羡慕的对象。
“大金块,在哪呢?我到你们工地的门口了。”
把车子停好在路边,王铭洋仰头看着前方被围起来的工地,对着电话说道。
“哦,你等等,我交代一下事情就出去。”
大约三四分钟后,王铭洋就看见了黄有金的身影出现在工地门口。大家打过招呼,王铭洋开口道:
“不是说在公司里坐着指手画脚就行吗?今天怎么跑现场了?”
“下工地出外勤公司有补贴嘛,再说了,人人都坐办公室,那工地现场谁来管理?
说吧,今天这么急过来找我有什么事?等晚上吃饭的时间都等不了。”
“想让你帮我看一下图纸,我打算买几套房子,你帮我看看楼房结构有没有问题。”
王铭洋右手抓着一卷图纸扬了扬。
“嚓,这么多图纸你叫我在这里看啊,走吧,到旁边那家星吧客找位置坐着先,顺便喝点东西。太阳这么大,你也忍心让我表弟妹晒着。”
三人来到了星吧客,点了三杯咖啡,图纸摊开,黄有金边喝边看起来。
王铭洋和周燕姿默默不语静静待着。
半个小时之后,黄有金将所有图纸仔细看过一遍,开口说到:
“这栋楼的主体结构设计没问题,梁和柱什么的都够粗大,受力承重什么的也符合要求,铭洋你打算买哪套,我给你再仔细看看。”
“整栋,我想把它弄成一个酒店,你看看内部结构应该如何调整布局,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啊?!铭洋,听我妈说你在深城发了大财,还真是啊,看来这财还不是一般的大,买楼都买整栋了?”
听到王铭洋的话,黄有金心里咯噔了一下,赶忙没话找话缓解自己内心的震撼。
“说说吧,你的酒店是想要多大面积的房间?全是统一的单间还是大小规格都有?一层楼的面积是八百多平方,我看看。。。”
续了三杯咖啡之后,王铭洋才把自己想要的各种要求给黄有金说了个明白,双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好你个王铭洋,这不声不响的就给我整这么大一动静出来。
做酒店的话,这图纸原有的内部布局设计就不太符合你的要求了,得做点小改到。
除了顶楼和次顶层留作自用不需修改。
但为了你说的独立性,得增加一条可直达的电梯,这电梯可以从29层起或直接从底层起,看你的预算。
二三楼留做餐厅和会议室的部分也不需要改,这里本来的设计就是这样的。
这样吧,等我这几天把图纸改好后再给你,你记得让开发商拿去规划局备案变更。”
“那行,喝半天咖啡肚子都呱呱响了,我们找个地方吃饭去。”
“不用那么麻烦,在这里点个快餐随便吃点得了,我晚上还要回公司加班。”。。。
和黄有金谈完事情回家的路上,周燕姿问王铭洋:
“你让他帮忙改图纸,这工作量不小吧,不用给他点报酬吗?”
“嘿嘿,他这算得上是接私活,我打算到时把给他的报酬折算成酒店的股份。
毕竟酒店开工建造的时候,为了排除质量隐患,还是需要我们自己的人去监督的,不能全部由开发商自己来。
到时把黄有金拉过来,好帮我们监管一下。
我和他从小时候玩到现在,又是老表,关系就像我跟陈明他们几个一样,好得很。”
“他家不是在安州港吗?离你老家一百多公里呢,他怎么在你们那读书啊?”
周燕姿有疑问道。
“我姑姑是嫁到安州港不假,但她和我姑丈是当地造船厂的职工,两个人都要上班,没时间照顾有金表哥,所以就把他放回老家让外公外婆带,一直到他读完小学才接回去。
不过那时候船厂的效益已经不好,被私人承包了,姑姑下岗。
姑丈是技术工,虽然不用下岗,但这班也是上一天休两天的。
后来,为维持生计,他们开始跟普通的海边村民一样出海打鱼,不过只是在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