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包拯说得这么严重,赵桢吃了一惊。
其实他心里也如同明镜似的,知道包拯绝非危言耸听,分析得极为透彻。
“依包卿之见,朕该怎么做,才能解决眼前国库亏空的窘境。”
包拯道:“臣在朝堂上已经说过,首先就是要限制官僚地主的权宜。”
“大宋虽奉行崇文抑武的国策,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保障了大宋的安定和太平。”
“然过度重用文人,打压士大夫,已严重走向另一极端。”
“物极则必反,治国亦如是,万不可偏执一端。”
“一阴一阳谓之道!”
“如今的大宋,文官泛滥,滥竽充数者多不胜数,已经成为国家一大患,独陛下不察耳!”
“其二,鼓励生产,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耕种,同时大力提倡工商业的发展,让工业辅助农业。”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发展科技其实才是包拯想提倡的重点,其他的政策,都是隔靴搔痒,不会让一个国家带来多大的变化。
只有技术上去了,那才是王道。
赵桢却听得云里雾里,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疑惑道:“包卿,何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所谓科技,便是科学和技术!”
“诸如灌溉农田的堤坝、纺织棉花的纺织机、耕种的曲辕犁等,这些都是科学技术。”
“朝廷只要鼓励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改进技术,必定能提高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
赵祯听闻这些“奇谈怪论”,不禁眼界大开。
那些向来不被统治者重视的奇技淫巧,在包拯看来,却成为兴国的法门。
须知,自古以来,华夏民族所推崇的便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
因此,大宋文人和士大夫,终日沉醉于文字游戏,吟诗作对。
除了读书,其他事务似乎都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
包拯所希冀的,正是颠覆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各行各业皆有杰出人才,只要有才能,有利于国家的东西,都要利用起来。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国家才能真正兴盛。
仅凭舞文弄墨,是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的。
一个国家如果全由专研笔墨之人组成,却期望它繁荣昌盛,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赵祯与包拯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交谈。
在对话中,包拯向赵祯传授了许多二十一世纪极为宝贵的知识和理念,这些内容让赵祯眼界大开,仿佛不知疲倦一般。
赵祯甚至开始怀疑,眼前这位包拯是否还是自己熟悉的那位人师。
他不禁好奇,包拯究竟从何处学到了如此多的知识。
“包卿,朕希望你以后每天都到御书房来,将你的治国理念详细地告诉朕。”
赵祯感到听包拯讲述这些知识远远不够,他渴望听到更多。
包拯所普及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等领域的知识,让赵祯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感到受益匪浅。
如果能够将这些理念全部应用于治理国家,大宋朝的未来将不可限量,何愁不能腾飞于世界之巅?
“遵命!”
看到皇上如此感兴趣,包拯自然也是乐于讲解。
如果自己的治国理念,真能在古代得以实现。
华夏民族未来必定能够超越西方,无需再经历那数百年的屈辱历史。
对包拯来说,也不算白穿越一场了。
所以,包拯每天处理完公务之后,都会前往御书房,为皇上普及后现代化的知识。
从天文地理到日常生活琐事。
甚至市场经济、天体运动、物理、化学、生物等,均有所涉猎。
然而,要讲解的知识实在太多,皇上作为一个古人,有时候理解起来相当困难,因此包拯能讲授的内容相对有限。
这就像在教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所有知识都需要从基础开始讲解。
每天几乎只能讲解一个知识点。
即便如此,赵祯仍然听得津津有味,将包拯视为自己的偶像,成了包拯的小迷弟。
每听完一课,赵祯都感觉收获满满,对包拯的学识之广博深感敬佩。
即便是古代的圣贤,在包拯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风。
当然,这也更加坚定了赵祯变法的决心。
大宋朝确实需要变革,不能让那些士大夫继续败坏国家,导致亡国。
他要成为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的千古帝王。
当然了。
包拯每天给皇上上课的事情,并非什么秘密。
朝中大臣们自然也有所耳闻。
看到皇上对包拯的恩宠有增无减,朝臣们也明白,大宋朝的变革已是大势所趋,无人能够阻挡。
宰相吕夷简心里也隐隐感受到了一股危机降临。
自己这个宰相怕是当不了多久了。
以皇上对包拯的信任和恩宠,大宋宰辅的位置还能有跑?
诚如吕夷简所想,经过这段时间和包拯的接触后,赵桢对包拯有了更多的认识。
包拯之才,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管仲、张良也不及万一。
心里已有罢免吕夷简,让包拯来担任宰相的想法。
可又担心包拯太年轻,威望不够,难以服众,所以搁置。
另一方面,赵桢也是力排众议,不顾吕夷简的反对,让范仲淹、包拯、晏殊、宋祁、欧阳修、韩琦等支持变法者,主持变法。
升任包拯为枢密副使,兼任开封府尹。
考核通过恩荫推举的官员,有治国之才者则继续留任,甚至加官晋爵。
无才者,直接裁撤淘汰,取消他们的俸禄和特权。
军队方面,也施行考核制度。
年老体弱,以及考核不过关的,放归乡里。
有能力者,提拔。
变法轰轰烈烈开展,上至朝堂,下至地方州郡县的官员,均需考核。
变法以包拯主张的三个项目为准则.
第一是策论。
要求经世致用,每一个官员均要写一篇治国文章,为国家献计献策。
第二则是考核官员的具体实操,在地方上有何作为,有何可圈可点的政绩。
第三,考核其德行操守,有无贪污腐败、贪赃枉法、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才三个月时间,朝廷被罢免的官员超过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