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刚刚收兵回城,包拯的脑海里便响起了系统提示音,仿佛是对他胜利的祝贺。
【恭喜宿主大败西夏,共斩杀和俘虏夏兵九万六千七百五十二人,奖励功德点9.7万】
包拯心中暗自窃喜,他开始意识到系统功德似乎是按照斩杀的敌军人头数量来奖励的。
金明寨大捷,斩杀西夏兵一万余人,系统便奖励了一万多功德,这使得包拯又召唤了背嵬军的两大战神杨再兴和高宠。
系统功德已将近十万点,即便是召唤兵团也不再是难题。
岳飞,林冲等这样的沙场宿将,包拯当然不会嫌多,他们都是战场上不可多得的英才。
不过包拯现在缺的并不是能征惯战的将领,李士彬、狄青、岳飞、林冲,鲁智深,都是出类拔萃的将帅。
尤其狄青和岳飞,一个是北宋名将,一个是南宋名将,乃是有宋一朝一对闪耀的明星。
只要善加利用,对付西夏绰绰有余了。
边关现在缺乏的是粮食。
大宋国库空虚,能征集的粮草有限。
宋夏之战,一时半会不会结束,估计还要相持一段时间。
为了减轻朝廷和百姓的负担,包拯直接将青天功德用来兑换了粮食。
【兑换五百万斤大米。】
【兑换成功,请宿主选择屯粮之所。】
一点功德可兑换普通米、面一百斤,要是土豆的话,数量翻十倍。
为了不让人产生怀疑,包拯并未将粮食屯在原来的仓库中,而是选择一个极为隐秘的地方,派一万士兵另修仓库。
同时,大摆筵席,犒赏三军,以示对将士们英勇作战的嘉奖。
大宋这次大获全胜,歼灭西夏将近十万主力军。
这是大宋有史以来的一次大捷。
包拯也不小气,为全体士兵都加餐加酒。
“哈哈,武二兄弟,这一仗打得真是痛快。”
席间,鲁智深直接敞开肚皮的吃喝,感觉酒肉不要钱似的,感觉用碗喝都不过瘾,直接一个人抱起一个大坛子,恣意挥霍。
武松也毫不逊色,双方互拼酒量。
这两位梁山第一好汉,生性豪爽,嫉恶如仇,天生神力,包拯打心眼里就喜欢。
其余将士也不甘示弱,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痛快!痛快!”
三军将士,脸上无不挂满胜利的喜悦。
似乎从未有今天这样的畅快过了。
“包大人,末将敬您一杯!”
岳飞端着酒杯走到包拯面前,脸上洋溢着十二分的敬意。
此次大败李元昊,全赖包拯的精妙调度和对兵法的精通。
否则,他们这些战士,纵有力量也难以施展。
包拯也举起酒杯,站起身来,望着眼前这位他前世最崇敬的民族英雄,脸上满是欣慰。
在前世,岳元帅被秦桧陷害,这一世,包拯决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当然,岳飞也没有辜负包拯的期望,他所带领的军队,无疑是纪律最为严明,战斗力最强的一支。
“此次大获全胜,全赖各位将士奋勇杀敌,本府应当敬各位将士一杯,愿各位再接再厉,再创辉煌,活捉李元昊。”
包拯一番话后,全体将士都站起身来,举杯同饮。
“让我们一起敬包大人!”
三军将士醉倒方休。
两日后。
朝廷收到了边关的捷报。
范仲淹第一时间得知消息,激动得眼眶都湿润了。
他没有丝毫耽搁,急忙进宫面圣,将这一喜讯告知皇上。
“陛下,大喜,大喜啊!”
激动之下,忘乎所以的范仲淹甚至忘记了礼数。
赵祯看着他这副神态,能让素来稳重的范仲淹都如此激动的事,那肯定是大喜事了。
赵祯没有责怪,急切地问:“范卿,是什么喜讯,快快说来!”
“陛下请看!”范仲淹将包拯亲自撰写的捷报呈递给赵祯,“这是包大人从延州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捷报。”
一听说是边关捷报,赵祯更加迫不及待,急忙接过并匆忙拆开。
只见上面全是大败西夏军队的消息。
赵祯看得双手和脸上的肌肉都颤抖起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包拯在三川口消灭了西夏精锐主力十万?
而大宋的伤亡不到两万人。
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在以往的对外战争中,大宋胜少败多。
即便是胜利,也是代价惨重。
而一战歼灭敌国十万精锐的战斗,史无前例。
即便是太祖赵匡胤时期,也没有这样的战绩。
与五代十国时期相比,西夏士兵的强悍远超往昔。
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
而大宋现在的战斗力,却不如太祖时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拯却大败西夏,斩首十万。
作为一国之君,赵祯怎能不激动?
“包拯真乃姜子牙再生啊!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赵祯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
毕竟包拯太年轻,且从未领过兵,此次派他出征,无疑是赵祯人生中的一场豪赌,几乎将大宋的命运交到了包拯手中。
虽然金明寨小胜一场,但西夏主力大军仍在,赵祯的心里始终悬着。
自从包拯领兵以来,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生怕包拯军事能力有限,不是李元昊的对手。
但现在,赵祯彻底放心了。
事实证明,包拯不仅治国有方,更是军事上的旷世奇才。
短短两个月内,便连胜两场。
第一战为大宋开了个好头,第二仗更是打得漂亮。
西夏这次损失十万主力精锐,元气大伤,估计难以再集中优势兵力发动反攻。
只要包拯能稳中求胜,大宋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方面,赵祯似乎与包拯有着同样的想法。
只见他长舒一口气,眼中含泪。
大宋这次终于扬眉吐气了!
“好啊!好啊!”赵祯连声赞叹,仿佛再多的话语也无法表达他此刻的心情。
“范爱卿,包拯这次大获全胜,为大宋扬眉吐气,赢回自信,你说朕该如何嘉奖他才好?”
范仲淹也笑着回答:“的确应当好好嘉奖。”
尽管包拯这次立下大功,风头已经盖过范仲淹这个首辅大臣。
但范仲淹并非嫉贤妒能之人,表现得十分坦然。
别说只是嘉奖,即便皇上让他退位让贤,让包拯来做这个宰相,范仲淹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毕竟,他也清楚,自己的才能与包拯相比,确实略逊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