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轻轻地抚摸着自己那花白的胡须,微微颔首,认同这种说法。
攻破城池之后纵容士卒去烧杀抢掠,实际上有着诸多的好处。
首先,如此行径能够制造出极大的混乱与恐惧氛围,使得敌方陷入恐慌之中,从而有效地减少己方军队在战斗中的伤亡情况。
战争本就是残酷无情的,任何能够降低自身损失的策略都值得一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些士兵们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地拼杀,他们所追求的并不仅仅只是所谓的忠君爱国之情。
更多的时候,他们渴望的乃是通过战功来获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可朝廷所给予的军功奖励往往十分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士兵们的期望。
如果没有这份隐性的奖励存在,将领们想要充分调动起士卒们的士气将会变得异常艰难。
不过话说回来,如今后世的这些年轻人们对于这种做法似乎表现得相当反感......
想必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到达了不再需要依靠这种隐形奖励来鼓舞士气的阶层。
想到此处,王翦不禁感叹道:“真好啊!”
【靖王此人,他对于普通百姓一直怀着极高的善意。
陈平正是精准地把握住了这一关键要点,于是便大胆地尝试着与靖军展开交涉。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招竟然出奇地好用!
没过多久,陈平就如愿以偿地见到了靖王麾下的得力干将——萧何。
这位在靖军大后方负责提供后勤支援工作的贤才能士可谓是声名远扬。
才华横溢,爱民如子,广受赞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盖过了靖高祖本人的风头……
萧何此次前来实际上乃是奉了主君之命。犹记得主君当时所言:
“此人名唤陈平,其所献之计于那魏咎皆甚妙,孟起,汝且前去一探虚实。若能将其拉拢至我麾下,则最为妥当。”
这里的孟起,正是萧何之字。
萧何表面上看似颇为无奈,但内心深处却是难掩欣喜之情。
因为此番主君派遣自己前来,不过是寻得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罢了。
毕竟,城中那些嗷嗷待哺的将士们早已按捺不住,欲要冲进城中大肆烧杀抢掠一番。
然而,有了这样一个理由,便可名正言顺地阻止他们。
而主君的这份仁善之心,亦是萧何始终忠心耿耿追随靖王的重要缘由之一。
此刻,面对眼前的陈平,萧何显得极为友善与和蔼:
“阁下呈递上来的文书,在下已然仔细阅览过了。我等所提出的条件便是——需交付一千匹良驹、两千件坚固的甲胄以及八千根锋利无比的长矛。”
这些数目都是经过他与主君精心筹算之后所得出的结果,大致相当于这座城池内所拥有的全部军事装备了。
听闻此言,陈平不禁面露难色,一时之间竟是无言以对。
......这可真是一点儿余地都未曾留给他们呐。
然而,萧何却依旧面色平静如水,不紧不慢地开口提醒道:“倘若我军强行攻打进来,那么这些物资到头来同样也归属于我等所有。”
闻听此言,陈平先是微微一愣,旋即迅速反应过来,连连点头应道:
“是是是,此事我定会转达给我家将军,请他好生斟酌思量一番。”
两个聪明人相视一笑,气氛很是和谐的推杯换盏。
陈平离开后,靖王赵子期才从后面走出来,“如何?”
萧何为主君斟满一杯酒:“何在此先恭喜主君得此良才。”
陈平有意,主君也有,那可不就是水到渠成。
赵子期一口闷下,笑道:“到时候孟起就能轻松些了。”
萧何颔首低眉。】
<我是秦始皇的狗:狠还是靖高祖狠呐,就直接让萧何来亲自挑选代替自己的人,看他的样子还是要萧何自己来培养……>
<岁岁平安:还不是萧何在靖军之中的名头确实有些大了,再这么发展下去双方都要出事。>
<川流不息:陈平从一开始进入靖高祖阵营的时候就是作为平衡萧何的棋子,所以他后来成为萧何的政敌一点也不奇怪。>
平衡。
嬴晏优雅地端起精致的茶盏,轻轻吹拂着上面缓缓氤氲开来的热气。
那袅袅上升的水汽,仿佛是他心中复杂思绪的具象化表现。
身为君王,在权力的棋局中,平衡远比简单的对错更为关键和重要。
就如同当时的局势一般,声望过高的萧何已经成为了棋盘上需要加以制衡的一枚棋子。
对于主君将自己视作棋子这一事实,陈平丝毫未曾放在心上。
像他这般精明且富有野心之人,所惧怕的绝非被当作棋子摆布,真正令他担忧的唯有在主君眼中失去利用价值,沦为可有可无的存在。
此时,嬴政微微颔首。
他此前之所以会选择放任儒家在朝堂之上肆意妄为、上蹿下跳,其实也是出于制衡李斯势力的考量。
只可惜,这群所谓的儒生们实在有些不堪大用,未能达成他预期中的目标。
然而就在这时,嬴政的脑海中突然毫无征兆地浮现出大儿子的身影......
他不禁陷入短暂的沉默。
......这些家伙倒也并非全然无用。起码在带偏他人思想这一方面,确实有着超乎常人的能耐。
嬴政不满。
“扶苏。”
公子扶苏一脸茫然的回应亲父:“啊?在。”
“回头去把商君书抄二十遍。”
商君书一共三万多字,换句话说就是要他写六十万……
公子扶苏:“……”
无妄之灾。
“是,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