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要塞面向金角湾的一面有三座棱堡。
在靠近湾口的两座棱堡之间,如今已建好了一座木制码头。
该码头有5条直线形木栈道伸入金角湾。
停靠在码头上的,是7艘大小相同而巨大的老闸船。
其中有两艘船侧拥有10个炮门,显然是装备了20门大炮的武装商船。
澳门的葡萄牙人在西式船体的基础上,
吸收了中式帆装及船体的部分优点,就产生了老闸船。
老闸船性能优越,后来在广东地区也开始建造,并被笼统地纳入广船系列。
在历史上,老闸船曾广泛应用于商业运输、海战等领域。
老闸船的长宽比较大,船首尖锐,利于破浪航行。
这种设计使得船只在水中行驶时受到的水阻较小,
能够提高航速,适合在海上进行长距离的航行。
老闸船的水上部分的干舷较为低矮,这一点与广船类似。
较低的干舷可以减少风对船的阻力,使船在航行时更加稳定,
同时也便于船员在船上进行各种操作。
不过,其尾楼相对较高,从外形上看像“鸭屁股”。
这能为船员提供更好的视野,方便观察海上的情况,也能作为船上的指挥和控制中心。
老闸船的水下和内部结构完全是西式的,采用龙骨和肋骨结构。
龙骨是船的主要支撑结构,类似于船的“脊梁”,
能够承受船体的重量和各种外力,保证船的强度和稳定性。
肋骨则是沿着船体的纵向分布,起到加强船体结构的作用,使船体更加坚固。
与传统中式帆船采用水密隔舱不同,老闸船没有采用这种结构。
这样就消除了隔舱大小对安置中重型火炮的限制,
使得老闸船也能在下层甲板安装较多符合近代标准的中型火炮。
采用中式的帆装索具,这是老闸船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式帆装虽然综合性能不如西方帆装,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也比较容易戗风行驶。
而且在东南亚地区也比较流行中式帆装,当地民众对其使用非常熟悉。
对于本国人数有限,不得不雇佣中国或东南亚水手的澳门葡萄牙人来说,
这无疑是大大降低了水手的训练成本。
有的老闸船还会安装棚架,用于支撑收起的风帆,并为甲板活动提供空间。
棚架的设计既可以方便船员对风帆进行收放和调整,
又可以增加船上的活动空间,提高船员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舒适度。
老闸船的船舵为中式帆船特有的开孔舵。
这种舵的设计可以减少水对舵的阻力,提高船的转向性能。
老闸船采用西式舵架,避免了中国式舵架易损的缺陷。
西式舵架结构比较坚固耐用,能够承受更大的力量,保证船在航行过程中的转向控制。
作为仁王号的设计师,李国助也算有了经验。
所以他一眼就看出,这7艘老闸船都是500吨级的。
17世纪,在东亚海域航行的大型船只,无论中西,基本都是在300~600吨的范围。
其中的欧洲船只基本都是武装商船,一般都装备22~28门大炮。
这是在保证载货量的前提下,最大化火力的方案。
所以500吨级,装备20门20-24磅大炮的老闸船,也算是不弱的武装商船了。
“哇!7艘大鸭屁股!”李国助又惊又喜地看向李旦,“爹,你怎么才说了两艘?”
“自己不会想吗?”
李旦翻了个白眼,解释道,
“我说的两艘是装备了20门大炮的,另外5艘是载货的,都只装备了4门大炮。”
“啊!让我想想。”
李国助一边转着眼珠思考,一边自言自语地道,
“3万担粮食,是1500吨,至少得用3艘大鸭屁股运载,要宽松些,就得用4艘。”
“60门大炮约有200吨左右,3万枚炮弹也得200吨左右。”
“这少说也得用一艘大鸭屁股运载,要宽松些,就得用2艘。”
“300杆斑鸠脚铳如果都是12千克的那种,总重就得3.6吨。”
“300箱铅弹,如果都是斑鸠脚铳用的56.7克重的铅弹的话,总重也得17吨。”
“3千桶火药,如果都是20升的中型火药桶的话,总重就得100多吨。”
“2000套棉衣,每套按1千克算的话,也得2吨重。”
“10万两白银大约重3.7吨。”
“这些倒是用不着一艘大鸭屁股专门运载,那两艘武装大鸭屁股随便哪艘都能运。”
“这么大的船,少说也得100多个船员,7艘正好能带来700个弟兄。”
他说了这么多,周围的人是一个也没听懂,
都以为他说的“吨”、“克”、“千克”等度量单位是欧洲人用的。
但其实就算是三浦按针和考克斯在场,也未必能听懂他说的。
因为他说的都是公制单位,而公制单位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才开始出现的。
也就是这两人不在场,李国助才敢这么说,否则他俩肯定会质疑。
首先在当时,英国是有吨这个概念的。
英吨也叫长吨,1长吨等于2240磅,约等于1.016公吨。
二者似乎差别不大,但这个“磅”是现代的标准磅。
而17世纪的“磅”与现代“磅”还是有差距的。
即使是在当时的英国国内,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之间都有细微差别。
至于“克”则是在公制体系中被定义的质量单位。
1790 年,法国国民议会责成法国科学院制定新的度量衡制度。
科学家们决定以地球为基础来定义长度单位。
他们通过测量从北极点到赤道的子午线长度,取其千万分之一作为基本长度单位,
便是现在国际通用的“米”。
对于质量单位,他们以1立方分米的水在4°c时的质量为 1千克。
1立方分米的水,就是1升水。
在4°c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
1799 年,根据这些定义制成了米原器和千克原器,作为标准存放在法国。
这些原器成为公制单位最初的实物基准。
随后,基于米和千克,科学家们又推导出了其他单位,
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公制单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