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倒是,那倒是……都累了一辈子了,也该让路给年轻人了。
不瞒你啊,这些年我看着儿孙们,愈发想起了我年轻的时候,打仗那叫一个勇猛,几乎都是冲锋在前的。
当年跟着太祖征讨陈豨,我是一马当先冲入敌营,杀了个三进三出,砍下了陈豨手下大将的首级,连太祖都对咱另眼相看……”
申屠嘉诉说着他年轻时候的英武事迹,好似这些就在眼前一般。
苏云之前从韩信、周勃、灌婴那听到的都是开国前的故事,这次听申屠嘉讲开国后的作战故事,也算是把之前的给续上了。
苏云低下头,看到他手中还揣着剑。
“哟,你这是练武功呢?都从文十几年了,怎么突然想起来练武了?”
申屠嘉不好意思得笑了笑,“突然来了兴致,想找找年轻的感觉。
关键我是真没想到你来了,你说这不巧了嘛,看来这兴致和你有关啊,要不要来陪我耍耍?”
“别别别,还是算了,你这一身老骨头,我怕伤着你。”
且不说苏云修道,有那么多年的内功积累,就单说苏云身体的实际年龄才25岁,打申屠嘉这个70多的老头绰绰有余。
但是苏云是化着妆的,在申屠嘉眼里,那也是七十多的小老头,既然年龄相仿,申屠嘉怎么可能会怕呢?
申屠嘉一听苏云的话,便沾沾自喜了起来,“别解释了,解释就是掩饰,我已经明白了,就是你不敢~”
申屠嘉这么一说,反而激起了苏云的胜负欲,“我也好久不练剑了,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就陪你耍耍吧。”
苏云说着,走到兵器架前,抽出了一把宝剑。
“我车驾里有当年陛下赏赐的青霜剑,那把剑锋利无比、削铁如泥,我也不欺负你,就用你府上这把普通的剑怎么样?”
汉代表彰臣子的功绩,往往会将皇帝用过的物品赏赐给臣子,以示恩宠。
而宝剑具有象征意义,因此皇帝经常会赐给臣子宝剑,以表示对臣子的信任。
赤霄剑和青霜剑都是刘邦的佩剑,随刘邦南征北战,一直到大汉的开国。
赤霄剑因为有象征意义,所以一直保存在皇宫里,成为了皇权的代表剑。
青霜剑本来是赏赐给韩信的,但韩信被杀后,刘邦就把青霜剑转赠给了苏云。
“既然如此,那我也不会留手的,咱哥俩今天就放开了斗一斗!”
……
二人一直耍到中午时分才停手,苏云没有开内功,而且一直收着力气,就是为了让申屠嘉再尽兴一把。
直到申屠嘉的小儿子申屠蔑备好了酒菜,两人才停止切磋。
“痛快!”
申屠嘉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老夫好久没和别人拼杀了,虽然我能感觉到你在留手,但那也够我爽的了,不得不承认,你的武功确实在我之上啊!”
苏云没有回他这话,反而把注意力放在了申屠嘉的小儿子身上。
“你们家也没一个人再当官?那你这侯爵之位想让谁继承?”
一听到这话,申屠嘉突然换了一副乞求的语气,“说到这,我倒想起来了,我还正愁这事呢!恰好你来了,求你帮我这个忙。
我那几个儿子都是经商的料,根本不适合做朝廷的官,只有我这个小儿子聪慧,从政也是一把好手。
我就想让这个小儿子接我的班,你看看能不能想个办法,将他安排到京城里做个官,不求光宗耀祖,只要能接下我申屠一脉的荣耀就行。”
苏云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这个好办,我写一封信,让你儿子去见贾谊,贾谊会给他安排的。”
要是其他人坐到丞相的位子上,不管自己的子侄有没有本事,都会通通提拔入朝堂,以扩充自己在朝堂上的话语权。
可申屠嘉为相八年,为国取士完全以贤为标准,没有收过别人一丁点的贿赂;
知道自己家的子侄没本事,因此申屠嘉一个也没往朝廷里送。
就凭这一点,申屠嘉就胜过了中国历史上80%的丞相。
—————————————
申屠嘉已经退休多年,对朝政上的事已经没那么敏感了,只知道七国之乱爆发,三个月的时间被迅速平定。
申屠嘉也没有过多关心朝堂上的事情,凭借申屠嘉对苏云的了解,既然苏云肯离开朝堂,那朝廷上的事务肯定都处理得差不多了。
苏云难得来一次,申屠嘉将珍藏的好酒都搬了上来,二人边喝边聊,有说不完的话。
申屠嘉为官清廉,平时得罪的人不少,和他真心的朋友其实不多,苏云算一个。
苏云孤独,懂他的苦的人寥寥无几,申屠嘉算是老友中,最后一个懂他又理解他的人了。
这一天二人的欢笑,胜过了平常的一年。
因为苏云带着小丫头,所以申屠嘉专门给苏云安排了一间房间。
晚间,苏云给申屠嘉全面检查了下身体,确认没什么大问题。
申屠嘉是武将出身,平时也没少注重保养,身体状态自然没什么大问题。
但苏云还是不放心,等申屠嘉静下来后,苏云又给他输了一波真气。
申屠嘉很享受这种感觉,“这暖暖的感觉真的很舒服啊,感觉浑身上下的气都被调动了起来,我感觉我要成仙了呀!”
苏云给他一阵炫耀,“你就享受吧,我是道家弟子,这真气就是我们师门修炼的秘法,能享受到我这波真气治疗的人可不多,你也算是和太上皇一个层次的了。”
申屠嘉接过了苏云的话,趁机开起了玩笑,“哈哈哈……那我还得谢谢你咯,谢谢你给我这个待遇……”
“不客气,不介意的话,我打算在这边待两天,还望大人您收留啊!”
“好!”申屠嘉把苏云当好朋友,答应的很痛快,“你们一家就在这边多待几天,千万别客气,就把这当成你家就行。”
—————————————
与苏云的悠哉游哉相比,此时在皇宫的刘启忙的不可开交。
七国之乱平定后,最关键的就是重新划分地方上的秩序,以保证地方上不会再乱起来。
有新封的、有改封地的、还有废除国号的,这一次重新划分地方,牵扯到二十几个诸侯王,刘启自然是忙得不得了。
这期间,梁王刘武上奏刘启,希望刘启能保下济北王刘志一命。
当初济北王刘志也想参与造反的,但被朝廷派过去的郎中令察觉,用计扣押了下来,最终没能出兵。
但刘志毕竟有造反的心思,犯了谋逆的大罪,七国之乱失败后,刘志便想着自刎而死,省得被朝廷拿住折磨。
刘志剑都提到脖子上了,但被手下公孙攫给劝住了。
公孙攫表示愿意去梁王那走一遭,如果梁王肯开口救刘志一命,那刘志就不用死。
梁王在见到公孙攫后,知道这是一个拉拢人心的好机会,于是答应了刘志的请求,上书一封替刘志说情,救其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