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一个包袱的村长,回去的时候,是宋风的骡车送回去的,看着手里的两个大包裹,一个稍微小点的包裹,有点怀疑人生。
到底是咋回事,他是去还棉花的,怎么还带了这么多东西回来,所以,刚才他其实是去打秋风的?
“当家的,你站门口干嘛?不冷吗?”
冷,很冷,他就是想清醒清醒,风子俩口子,一唱一和的,说的他都晕了,然后晕乎乎的上了骡车,拿着东西,风子刚还跟他说,有空去家里多坐坐,然后就走了。
“你手上的是啥?”李氏认识那个包裹,就是装棉花的包裹,“你怎么又把东西拿回来了,不是说还风子吗?其他是啥啊?你刚又去哪了?”
“老婆子,你让我静静。”
老李氏:……
村长拿着东西,慢慢走进院子,步履蹒跚,就站一小会,都有点冻僵了。
“这些都是什么呀?”
“哦,明天顺子要穿的衣裳,别弄脏了,宋风的,等顺子的新衣裳做好再还他。这个……”村长喉结上下滚动,有些难以启齿,“小宁给打包的吃食,我也不知道里头是啥,她说给娃吃的,就这样塞车里带来了。”
所以,你跑了一趟,没还人家啥东西,还带了那么多东西回来?村长媳妇奚落的话到了嘴边,又憋了回去。当家的看着就有些没回神,她还是别刺激他好了。
“我看看是啥?”
包袱里面一包饴糖,一包山楂糕,大概两斤左右的驴打滚,他们不认识,还是顺子说这是驴打滚,卖给镇上的点心铺子的好东西。
“娘啊,这咋还有肉,这孩子!自己留着吃不行吗?”
宋顺子看了肉,听到老娘的话,很想说,风子前两天买了半扇,可他不能说。爹交代了,不管宋风卖了啥,买了啥,他都当没看到,他就是一个送货的,对谁都不能多嘴。
想到宋风说的感动的他人都迷糊了的话,“哎收着吧,零嘴给孩子们分分,肉,晚上炖了吃。”
老李氏诧异的看着当家的,按他的性子,不该说,东西都不许动,一会我就给人还回去吗?
“顺子,衣裳爱惜点穿,他娘,你早点把他的新棉袄做好,还有啥手套,帽子,小宁都拿了一套过来,你看看样式,就按那样的做。”
“用新棉花?”
“废话不是,不用,我拿回来干啥!”风子都说了,一家人,不用计较啥,这次,他就收下。
村长媳妇撇嘴,老头子不对劲,很不对劲。
家里每人都分到一颗糖果,一块点心,剩下的,老李氏收进了箱子里。
“这些糖能放,留着过年吃,点心,每天分一块,也够分个几天的。”
“你看着安排就是,家里不是晚上要包粘豆包吗?明天顺子给风子送一簸箕过去,我刚才去他家,一家人,忙着赶货,没一个空着的。”
李氏动动嘴,她其实想说,她可以去帮忙,不要银子,可这话不能说,人家的方子都是秘密,她去了算咋回事,她好心,人家也不会这么想。
“成,我们多包点,给他们送过去。”
几天后,宋顺子穿着自己的新棉袄,棉裤,棉鞋,戴着雷锋帽,面罩,心里美滋滋。他除了眼睛,哪都包裹严实,风,再也吹不进来了!
“注意着点,冬天就这一身,得穿好几个月不能洗。”
“嗳!”顺子答的敷衍,黑色的麻布,脏了谁能看见。
“娘,今晚还吃粘豆包不?”他真的爱吃,比邦硬的窝头好吃太多了。
“吃吃吃,就知道吃!包的是吃一个冬天的,哪能天天吃!”李氏怒视着他。
宋顺子缩缩脑袋,他都当爹的人了,爹娘还老这样凶他,他在娃和媳妇面前,是没一丁点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