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夏日,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却被清凉阁前繁茂的枝叶筛成了细碎的光影,在地面上跳跃闪烁。
阁内,李孟姜身着一袭浅粉色的罗裙,裙摆上绣着的海棠花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宛如绽放在风中的云霞。
她手持一支刚刚折下的桃花枝,那鲜嫩的花瓣在日光下透着盈盈的光泽,馥郁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为这燥热的午后添了几分清新。
李孟姜走到窗前的雕花梨木桌前,将桃花枝小心翼翼地放入一只青花瓷瓶中。
瓶身绘着淡雅的山水图,与娇艳的桃花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
“十殿下,明日就是晋王册封太子的日子呢。”
白茶站在一旁,手中端着一个精致的铜盆,里面盛着修剪花枝的工具。
她微微蹙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即将到来的大典的期待,又隐隐有着对宫中局势变幻的担忧。
李孟姜闻言,手指轻轻抚过桃花的花瓣,内心毫无波澜,嘴角反而勾起一抹浅浅的笑意。
她的眼神中透着洞悉世事的淡然,仿佛一切都在她的预料之中。
“这晋王呀,就如同那些小说里扮猪吃虎的爽文男一号。”
她轻声呢喃,声音里带着几分调侃,又似藏着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李孟姜拿起一旁的一盏青花瓷水壶,缓缓地将清水洒在花枝上。
水珠顺着花瓣滑落,在桌面上溅起小小的水花,更衬得桃花娇艳欲滴。
“都是天意吧,不过,前太子妃苏氏…… 哎。”
她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惋惜与无奈。
白茶一听,不禁噘起了嘴,脸上露出一丝不满的神情:
“前太子妃也不是什么好人,她最会装了。
先前,奴婢被韦贵妃殿下派遣去一个神秘组织训练武艺,就跟这苏氏是同一批人。
在那里,她表面上对大家都和和气气,可背地里却总是耍些小心机,争强好胜得很。
有一次,为了争夺一个更好的训练名额,她竟然诬陷别的姐妹偷懒,害得人家被狠狠责罚了一顿。”
李孟姜听完白茶所述,轻轻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我本以为,这苏玥瑶是个正派之人,却没想到是个表里不一的双面派。
真是世态炎凉,人心善变啊。
好了,现在天色已晚,早点休息吧。”
白茶乖巧地点了点头,随后便上前服侍李孟姜睡下。
房间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蝉鸣,伴随着李孟姜平稳的呼吸声,在这静谧的夜晚中回荡。
第二日清晨,天边才泛起一丝鱼肚白,李孟姜便早早地起了床。
她坐在铜镜前,任由侍女们为她梳妆打扮。
今日,她身着一袭华丽的宫装,朱红色的绸缎上绣着金色的牡丹,丝线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将整个春天都绣在了衣衫之上。
头发被精心盘起,插上了一支镶嵌着红宝石的金簪,簪头垂下的流苏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更显得她雍容华贵。
一切准备妥当后,李孟姜便前往举行册封大典的鸿胪寺。
一路上,微风轻拂,路旁的柳树随风摇曳,仿佛在为这特殊的日子翩翩起舞。
李孟姜的思绪却飘回到了过去,想起了那些在宫中度过的日子,想起了曾经的太子李承乾,那个意气风发却又被权力迷了心智的大哥;
也想起了魏王李泰,那个才华横溢却又野心勃勃的四哥。
如今,他们都已离开了权力的中心,而晋王李治即将登上太子之位,开启大唐新的篇章。
来到鸿胪寺,这里早已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鸿胪寺的大门前,两尊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张着大口,仿佛在宣告着这一盛典的庄重。
寺内,高大的古树上挂满了红色的绸缎,随风飘动,宛如一片红色的海洋。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庄重的神情,手中的笏板在日光下闪烁着清冷的光。
李孟姜四处张望着,忽然,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 豫章公主。
豫章公主身着一身淡雅的紫色衣衫,衣摆和袖口绣着精致的百合花纹样,虽然已经嫁为人妇,但依旧难掩她温婉的气质。
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六女,为下嫔所生,下嫔因难产而死,她便由长孙皇后抚养长大。
如今,她是莒国公唐俭之子唐善识的妻子。
李孟姜快步走上前,朝着豫章公主恭敬地行了插手礼:
“六姐姐,安好。”
豫章公主看到是李孟姜,脸上立刻露出了亲切的笑容,她赶紧伸出手,扶住李孟姜:
“不必多礼,十妹妹。
我听闻大哥被废黜太子,四哥也被逐出长安,罢了,不说这些了。
现下,九弟的太子册封礼就要开始了,我们去瞧瞧。”
两人并肩走到了人群中,静静地等待着册封仪式的开始。
鸿胪寺的大殿前,搭建起了一座高高的祭台,台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四周摆放着精美的香炉,袅袅的香烟升腾而起,弥漫在空气中,为整个仪式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不一会儿,李世民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缓缓走上了祭台。
他身着明黄龙袍,袍身上绣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金龙,每一条都张牙舞爪,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头戴的皇冠上,珍珠和宝石交相辉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他的眼神中透着威严与庄重,每一步都迈得沉稳有力,仿佛承载着整个大唐的兴衰荣辱。
在他的身后,晋王李治身着太子服饰,一身玄色长袍上绣着金色的蟒纹,头戴太子冠,冠上的旒珠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
他面色平静,眼神中却隐隐透露出一丝紧张和激动。
册封仪式正式开始,一位身着红色官服的礼部官员走上前,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
“朕观诸子,晋王李治,仁孝宽厚,聪慧敏达,深悉治国之要,心怀苍生之念。
今社稷需有贤嗣,以承大统,继朕之志,保大唐万世基业。
朕深思熟虑,决立李治为太子,望其不负朕望,勤勉于政,抚爱百姓,使我大唐国祚绵延,昌盛不衰。众臣当尽心辅佐,共襄盛举。”
随着官员的宣读,鼓乐齐鸣,悠扬的音乐声在鸿胪寺内回荡。
一群身着五彩华服的宫女和太监走上前,手中捧着象征太子身份的印玺、冠冕等物品,缓缓呈到李治面前。
李治神情庄重地接过这些物品,一一佩戴在身上。
台下的文武百官纷纷跪地,高呼:“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