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此次回到朝廷任职,必受重用。自然是好事!又何须儿子多言?”刘忠答道。
“忠儿真是如此想的吗?你我父子,但说无妨!”刘焉对天下大势自有看法,见刘忠如此草草回答,认定刘忠没有实话实说,似笑非笑的看着刘忠。
“父亲,非是刘忠隐瞒,实在是有些言论可能会非议朝廷,不太好说!”刘忠也知道刘焉不好糊弄,但也不能立即改口,免得刘焉认为自己是察言观色、朝秦暮楚之徒。
“忠儿但说无妨!出得你口,入得我耳,你我父子论一论这天下大势,有何妨碍?”
“父亲,这回朝中任职自然是好事。如今朝廷势微,但权威犹在。父亲回到朝中,坐观天下大势,事事掌握主动,岂能不是好事?”
“然而,久居朝中也未必是好事。如今朝中宦官专权,紊乱朝纲。陛下宠信宦官,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儿曾听说陛下春秋鼎盛却纵情酒色、龙体不安,一旦陛下……”
说到这里,刘忠停顿了下,偷看刘焉脸色。见刘焉听的入神,毫不在意,就接着说了下去。
“一旦陛下山陵崩而新君年幼,朝中大权必定外戚掌权。那十常侍又岂会甘心让出大权?我料想那时朝中必将大乱!一旦有外臣豪强借机率兵入京,必定会纷争再起。那时候父亲若在朝廷,岂不是要遭池鱼之殃?”
刘焉略带意外的看着刘忠,没想到这刘忠小小年纪竟然如此通透,对于天下大势的看法竟然与自己相同。于是刘焉起了考验刘忠的心思,不动声色的问道。
“如忠儿所言,为父此次回朝中任职是祸非福了?”
“父亲,是福是祸,还要看父亲怎么做!”刘忠后世精研三国,自然知道刘焉的选择。见刘焉如此问自己,便知道对方存心考校自己。既然你想考验我,那我就让你大吃一惊吧!
“哦,此话怎讲?”刘焉追问道。
“如今地方豪强并起,朝廷势微,纵然陛下沉迷酒色,难道就不想中兴大汉?父亲回到朝中,可向陛下建议设置州牧,掌一州之军事、民事、政事,派遣皇室重臣出任州牧,替陛下镇守四方。陛下若想中兴大汉,陛下不依靠刘姓皇族,难道依靠他人?我料陛下必定会采纳父亲的意见。到时候父亲趁机出镇一州,岂不美哉?”
“忠儿所言甚得我心!”刘焉手捻胡须,面带笑容的说道。“为父也是如此想!”
“谢父亲大人夸奖!”刘忠赶紧向刘焉施礼致谢。“不知父亲打算出镇那一州?”
“交趾如何?”刘焉此时的语气已经不是考校了,而是真心与刘忠商量。
“不知父亲为何选择交趾?”
“交趾地形复杂、山脉河流众多,且居于我大汉南部边陲,与中原距离遥远、交通不便。我观如今大汉,战乱将起。为父欲镇交趾远离中原,可避战乱!”
“远离中原避乱交趾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到那时候父亲如何自处?难道父亲甘愿做一蛮王?”
“那以忠儿之意呢?”
“父亲,若避战乱,为何不选益州?天下皆知蜀道艰难,父亲若掌控益州,切断蜀道,自可避中原战乱。况且那益州物产丰富,蜀郡成都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父亲封闭蜀道,只管招兵买马、积攒钱粮。待中原疲敝之时,父亲率蜀中精兵直取长安,或可中兴汉室。就是父亲也可再进一步,那天子之位……”
“忠儿不可胡说!”刘焉轻声喝住了刘忠,下意识的四下打量,见四下无人,才轻声说道:“忠儿之言,为父当再思之。此事以后不可再提起!”
“喏!”刘忠见刘焉说的郑重,赶紧答应下来。
“忠儿,为父即将离开幽州,忠儿自己有何打算?可愿和为父一起去朝中任职?”
“这……”刘忠有点纠结。
按道理说去朝廷任职升迁更快,到时候运作得当,一外放可能就是一方大佬。但收益高、风险也大。接下来的朝廷必将是风云变幻无常,自己一介普通人,能在残酷的朝堂争斗中全身而退,甚至逆流而上吗?
“怎么?莫非忠儿不愿意去朝中任职?”刘焉现在十分看重刘忠,想把刘忠也带回朝廷,实际也是想着自己以后出任州牧的时候,能带着刘忠给自己筹谋划策。
听刘焉如此说,刘忠忽然意识到自己既然认了刘焉为义父,自然是一体的。刘焉想把自己带到朝中任职,也是为了多一些助力。自己若是推脱,无论怎么也说不过去。
“父亲,我自然愿意追随父亲去朝中任职。”刘忠思索了一下,决定想办法把屯田军带上,毕竟这个年月,手里有兵心里才能不慌。若是手中没兵,一旦朝廷有个风吹草动,那就是别人的菜。
“既然如此,那你就留在府中,等待和为父一起上路。”刘焉见刘忠愿意和自己回朝中任职,心中欢喜,想把刘忠留在府中,好增进彼此的感情。毕竟当日一时兴起认了义子,父子并没有怎么待在一起,彼此略有陌生。
“父亲,我是否先回屯田营中安排一下,再赶回来侍奉父亲?”刘忠试探着问道。
“一个小小的屯田营,忠儿何必再亲自跑一趟?有什么事,派一使者就行了!”
“父亲!父亲回到朝中,必定不在军中任职。若是手下无兵无将,一旦朝中有变,岂不是任人宰割?我在那屯田营中练了500精兵,何不带来护送父亲回朝?到时候想个法子就留在洛阳,也是你我父子的一个依仗和退路!”
刘焉眼中一亮,觉得手中无兵无将,确实没有安全感。可是刘忠这500精兵是否可靠,刘焉心中没底。毕竟这个时代乡土观念很重,把这幽州兵带到洛阳去,说不定这些兵思乡心切,反而会心生怨恨。
“忠儿,你这500精兵是否可靠?”刘焉心中没底,还是决定听一听刘忠的说辞再做决定。
“父亲放心,这500精兵绝对忠诚可靠!”
接下来刘忠一番分析下来,听的刘焉是频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