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张凯对他这个弟弟做了什么,他能怕成这样。
郑义心中虽有些许好奇,但见张奇那副失魂落魄的模样,也觉得玩笑不宜再开下去。
郑义也没有在逗他了,转头朝着王保红说道:“走吧,早去早回,你这段时间早出晚归的,平时也看不到你人,等你回去了你姐有好消息要告诉你。”
几人骑上了自行车就朝着建设大队去了。
一路上,张奇都默默跟在后面,眼神有些空洞,像是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王保红偶尔回头看看他,想要安慰几句,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郑义则专注地骑着车走在最大前面,脑海里不断思索着刚刚小妹说和自己说的那些情况。
微风轻轻拂过,路边的树木不断的向后掠过,而他们却无心欣赏这沿途的风景,各自怀揣着心事,向着目的地坚定地前行。
不多时,他们来到了建设大队。
这个点,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冒起了炊烟。
那炊烟一缕缕地从烟囱中缓缓升起,似是给村庄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纱幔,空气中也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混合着泥土与柴火的质朴气息。
王保红道:“看来我们来的有些不是时候啊!”
她微微蹙起秀眉,眼神里流露出些许无奈与歉意,目光在那些烟囱和屋舍间轻轻掠过,仿佛在为打扰这片宁静而心怀不安。
郑义却仿若未闻那袅袅炊烟中的人间烟火气,神色冷峻得如同寒夜中的雕塑,目光如炬般坚定地扫视着四周,用低沉且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特殊时期,顾不了那么多了。”
“咱们现在先去和大队长碰个面,了解了解你和我说的那个情况是否属实。”说罢,郑义便率先迈开了步伐,推着自行车朝着村中心走了过去。
“姐夫,你认识刘大队长家吗?等等我们……”王保红着急地喊道,脚下加快速度试图跟上郑义的大步伐。
郑义停下了脚步,回头说道:“保红,工作时间你还是叫我郑公安吧!咱也得避避嫌,让有心人听到了不好。”他的眼神严肃而认真,话语之中还带着一丝丝职业性的警觉。
张奇在一旁赞同的点了点头,尽管内心深处仍被哥哥即将归来的消息搅得难以平静,但此刻他也咬紧牙关,努力将那纷扰的思绪强拽回眼前的任务上。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那气息在胸腔中短暂地停顿后又缓缓吐出,像是在给自己进行一场无声的心理建设,接着说道:“郑公安说得对,咱们还是赶紧行动吧。”
三人不再多言,快步朝着建设大队的办公区域走去。
一路上,偶尔有村民好奇地投来目光,那目光中满是质朴与纯真的疑惑。
虽然他们和王保红熟,但是他们可和王保红旁边的那个公安可不熟啊,所以一时之间也没人敢上来与他们打招呼。
不多时,王保红就带着郑义还有张奇来到了刘大队的家门口。
今天的刘大队长如往常一样,蹲坐在门槛上,有一口没一口地扒拉着碗里的饭。
他那略显沧桑的脸上透着一丝疲惫,身上的衣服还沾着些许劳作后的灰尘。
端着碗发呆的间隙,他便瞧见王保红带着一个穿着绿色制服的人朝着他家走来。
那身绿色的制服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醒目,因为不确定,刘大队长不禁微微眯起了眼睛仔细看了看。
待他看清楚,便也知道了那穿着一身绿色制服的人是公安。
知道来人是谁,他忙放下碗筷站起身来,用手抹了抹嘴角,目光紧紧地盯着逐渐走近的三人。
随着他们的靠近,刘大队长脸上的不安也愈发的明显。
王保红率先开口招呼道:“刘大队长,打扰您吃饭了。”
“这是县公安局的郑义同志,我们这次来是想跟您进一步了解一些情况,您看咱方便进你家说话不?。”
“要得,你们进来吧!”说罢,他忙侧身将进门的位置给让了出来。
三人跟着刘大队进屋,一时之间谁也没有先开口。
屋内的气氛略显沉闷,只有几人的脚步声在地面上发出轻微的回响。
不一会儿大队长媳妇便端来了三碗加了糖精的甜水。
那甜水在粗瓷碗中微微晃动,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甜香,水汽氤氲升腾。
待大队长媳妇将房门关上,刘大队长才说道:“保红,你今天来还是为了上一次的事情吧?”他的目光在王保红身上停留片刻,又缓缓扫过郑义和张奇,眼神中带着一丝探寻与期待,似乎在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王保红点了点头,表情严肃:“刘叔,您猜得没错。”
“上一次我和张干事一起过来,您什么也不肯告诉我们,我也知道您为难,怕给大家带来祸事……”
刘大队长听了,无奈地叹了口气,脸上满是忧虑:“保红啊,叔也不想这样。”
“只是这其中牵扯的人和事太复杂,我怕一旦说出来,我这一家老小……”
郑义这时向前一步,目光坚定而诚挚地看着刘大队长:“刘大队长,您的顾虑我完全理解。”
“既然我今天穿着这一身衣服来了,就请您相信我们这次是带着十足的决心和把握来的,我们的目的就是将违法乱纪之人绳之以法,还建设大队一个安宁。”
“只要您配合我们,我们定会全力保障您和您家人的安全,绝不让您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
刘大队长看着郑义,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可信与担当。
沉思片刻后,他缓缓说道:“好吧,既然如此,那我就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们。”
他就像是说故事一样,从开始一点一点地讲述起来:“1958 年我们黔省开始实行大锅饭制度,大家一起吃食堂,搞建设……那段时间里,县供销社的采购员也会定期下来收一些山货什么的,一切看似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然而到了 1959 年,我们黔省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干旱缺水的情况,情况就逐渐起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