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依看了眼王慧道:“咱们来的时间段不对,刚刚过了分粮食的时候,所以这一个冬天咱们只能靠自己想办法,村里是不会管咱们的。”
王慧的脸色很不好,如果是这样,她手里的五十块钱很可能也保不住了。
等到下次分粮食是在夏收,这个时间段只能买粮或者借粮了。
“这,这怎么可以,我手里的钱可不多……”
白棠叹气,“有什么不可以的,谁让咱们倒霉是这个时间段来的呢?”
下乡之前她也是打听过下乡情况的,所以还算比较清楚这里的情况的,所以带了不少票和钱过来。
几人说着话就到了村部,是一个小院子,大门敞开着,里面隐隐传来说话的声音。
大队长跟杨会计,保管员都在里面,还有一个中年妇女就是村里的妇女主任,也是大队长的媳妇田赛花。
当然,这是南依记忆里认识的,此时大队长笑着跟着他们介绍了一下。
然后,几人就在杨会计那里签了字,拿了条子,跟着保管员杨大勇去库房里领粮食。
三十斤口粮,十斤玉米面,二十斤红薯。
杨大勇对着几人道:“如果你们想要买粮食可以跟村里人买,也可以来村部买。”
秦枫笑着道谢,大家都知道这三十斤口粮根本就不够一冬天的吃。
南依直接说了自己要买粮食,其他人也说要买,然后再次去了办公室。
“大队长,几位知青说是想要买一些粮食回去。”
大队长很是高兴,直接让他们跟杨会计说。
村里不缺粮食,就是缺钱,能够从知青这里换到钱,他们还是很高兴的。
南依按着自己饭量直接买了一些粮食,白面,小米,黄豆,玉米面,红薯干等,各种各样都买了一些,直接把其他人看的目瞪口呆。
白棠:“南依,你买这么多干什么?”
南依随意道:“一次性买够了,免得还要跑过来再麻烦一趟。”
白棠几人一想也是,随即也就都加了份量,这一下子还需要用板车拉回去了。
好在他们都是买了柜子回去的,直接放在自己的柜子里,然后锁上也就够了。
杨大勇很热情的帮着几人的粮食拉了回去,最后换了几把糖笑呵呵的走了。
“都说有粮心里不慌,果然是正确的。”
南依看着被塞得满满的柜子,感叹的道。
“明天还要去公社一趟才行,好多东西都需要购买才行呢。”
南依点头,“对了,你是准备自己做饭,还是跟大家一起?”
白棠看着南依,问道:“你想要自己开火?”
南依点头,“嗯,我的饭量大,身体有些虚弱,可能和大家吃不到一起,所以想要自己开火。”
白棠:“啊,我,我不太会做饭,就跟大家一起吃饭吧。”
王慧这时开口了,“南依,咱们是同学,让我跟着你一起开火吧,我会做饭。”
其实,她是看到了南依那么多的粮食,有些眼红了,一起开火是想要占便宜罢了。
南依直接拒绝了,“不了,我自己开火,我得吃药膳,饭量还大,咱们吃不到一起。”
男女知青是一起做饭吃的,也只有到了冬天为了烧炕,所以才会分成两个灶台做饭。
平时是只有一个灶台做饭的,所以南依想要自己开火,也是有地方做饭的。
只是,可能需要她自己买一个铁锅了。
还有柴火自然也是需要她上山捡的。
他们知青院有一口水井,吃水倒是不用跑远处去挑水。
要说南依没有想过去把外面的屋子修建一个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谁让这边还有两个一个地方来的两个同学呢。
他们住的地方不远,如果真想要打听,还是能够打听出来她在家里的情况的。
只有知青办补贴的一百块,还有临走时顾母给的二十,自己带过来的东西,还有买粮食的钱,计算下来也剩不下多少钱。
如果要修缮好一间屋子,怎么也得五六十吧,她如果还能够拿出来,那就太奇怪了,很容易会被人发现端倪的。
在这个时代一点点的不对劲,如果没有注意还没什么,但是只要被人给盯上,查出来那就是个麻烦。
所以,她也是要找个合理的机会掏钱自己修缮房子才行的。
这才是68年,还有七八年的时间才会恢复高考离开这里呢,她不着急。
下工后,老知青们就一起回来了,今天轮到的白薇和张建国做饭,其他就各自忙活自己的活。
南依把自己开火的事情告诉了大家,其他人虽然奇怪,但是到底也不太熟悉,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不过,还是委婉的说了,南依需要自己买个铁锅,还需要自己上山捡柴火。
而且其他人也需要上山捡柴火的,冬天太冷,需要不停的烧炕才能保暖,要不然会特别的冷。
于是,除了做饭的两个人,其他人都背着背篓,带着柴刀,绳子,就一起上山了。
山上的人不少,大部分都是在捡柴火,少数的人在捡山货,不过这个月份已经很少有什么了。
到了地方大家就分开了,李美丽带着白棠,王慧两人,毕竟他们也算是一起的。
而南依则是去了另一个地方,她的力气大,柴刀一挥下去,胳膊粗的树叉子就断了。
砍柴也是有约束的,大树只能砍下面的树枝,可不能全部砍秃了,还只能砍看着干枯掉的,湿树枝是不允许砍的。
南依爬的速度快,砍柴又快,不到一会儿就捆了一大摞,还有多余的,都被她折断放进了背篓里。
南依跟白棠几人说了一声就背着半人高的柴火,前面挎着背篓,就直接往山下去了。
路上碰到村民们,这样厉害的样子,就直接把他人给看呆了。
都在议论这次来的知青里竟然有一个大力气的女知青,可真是太神奇了。
南依没听到他们的议论,也不在意,回到知青院就把柴火靠着南墙放好,与老知青的柴火堆分开了放,免得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呀,顾知青的力气好大啊,这么多的柴火我背着都是个问题。”
张建国正在给院子里的菜地浇水,看到这么大一摞柴火,直接就喊了出来。
白薇听到声音也出来看了,“也难怪顾知青说自己的饭量大了,有这么大的力气,可不就是不能给饿着了。”
南依笑了,“哈哈,天生的,以前一直吃不饱,所以力气和正常人差不多,这一段时间吃饱了,这才显露出来的,我家里人都没有发现呢!呵呵!”
她说着话,手里的动作却没有停下来,她从柴火里选出来两个粗棍子,用锄头刨了个坑,然后埋了进去。
“你这是准备搭一个草棚子了?”
张建国一看就知道她想要做什么了。
南依点头,“嗯,免得下雪了把柴火弄湿了。”
老知青的柴火堆上也有个爆棚子,南依看到也觉得应该弄一个出来。
“我帮你一起弄。”
上面盖的棚子茅草需要去山上割回来,但是木头架子直接用木棍搭个框架出来就行。
南依也没有拒绝,道了谢就忙活起来了。
两个人的速度很快,等到上山的人回来了,框架已经弄出来了,等到茅草割回来了,搭上去固定好就行了。
因为南依说了自己做饭,所以白薇做饭时就没有拿出来自己的口粮。
晚上南依给自己沏了一碗麦乳精,用火烤热了三个大馒头,就解决了自己的晚饭。
然后,烧了热水,在夏天做饭的草棚子关上门擦洗了一下身子。
南依想着应该再去买一个洗澡桶回来,要不然冬天这样擦洗身子,一定会冻着的。
好歹洗澡桶泡着不会太冷了。
南依说了自己的打算,白棠立马也说要去买一个回来。
至于,白薇人家早就已经有一个了,王慧最后也没吭声,没办法经济不允许啊!
一夜无话,大家早早的就睡了,做饭的时候炕已经被烧热了,所以睡过去时很是暖和。
早饭南依又喝一碗麦乳精,吃了两个烤馒头,就跟着白棠几人离开了知青院。
这会儿才七点多,太阳还没上来,气温有些低。
几人直接就把薄袄给穿上了,像白棠,秦枫,杨帆三人就直接穿着毛衣了。
一看就是家里条件不错的,这会儿的毛线也不是那么好买的。
南依有毛线,但是还没有机会去织毛衣,所以裹着个原主以前的旧棉袄穿上了。
冬天的厚棉袄她已经准备好了,那是新做的,绝对是暖和的不行。
“咱们就这样走过去吗?”
白棠缩着脖子忍不住问道。
秦枫笑着道:“等会儿有牛车去公社,每天牛车都会去公社一趟。”
“那还好,要不然都没办法带东西回来了。”
走过去还可以,再带东西回来那是绝对不行的。
牛车很快就来了,上面已经坐了三个妇女,头上都裹着头巾,缩着脖子说着话。
“哎呦,这就是新来的知青吧,多鲜嫩的小伙子,大姑娘啊!”
“就你这婆娘眼尖,不会又是准备给哪家牵媒拉线了吧?”
花婆子哈哈一笑,“大家都叫我花媒婆,我这人看到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就想给人说媒,你们别在意啊!”
花婆子对着南依几人露出一个不好意思的笑容,她的态度并没有恶意,几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的。
几人上了牛车,一时间因为人多挤着还挺暖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