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锋,这可是我花费千金请大乾老臣木老为我写的自告书,他当年告老还乡之时写的自告书就把我父皇感动得一塌糊涂。”
“如今,他亲自为我写书,父皇看后定会感动得一塌糊涂,到时候就有你好看的了!”
唐傲天一脸自信地抚摸了手中的《自告书》,而后郑重地把他交到了传讯兵的手中。
“报!”
正在这时,门口有传讯兵前来汇报。
“赵烈将军求见。”
传讯兵回答。
“他来得正好,我得让他好好看看我这自告书,定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唐傲天把刚收好的文书又给敞开,想炫耀一番。
“十三皇子殿下,臣有要向你汇报!”
赵烈闯入军营中。
“何事?”
唐傲天雅兴被打扰,一脸不悦起来。
“根据军中密探,张平决定留在岭南,并让江锋写了一份陈情书上奏陛下,已经送出。”
赵烈小声汇报道。
“他个百夫长写什么陈情书,这个张平又在搞什么鬼?”
唐傲天气得牙痒痒。
在自己高兴之时,最不喜欢听到关于张平和江锋的半点消息。
“殿下,江锋此人才华横溢,无论他和张平在谋划什么,我觉得我们只要阻止下来,对殿下你百利而无一害。”
“现在派人前去追击,应该能强行把书信拦截下来。”
赵烈言辞忠肯说道。
“呵呵,赵将军你这未免也太杯弓蛇影了吧,一纸文书何至如此?”
唐傲天不以为然哈哈大笑起来。
还以为是什么重要军情,比如江锋打造麻魁军的最新消息,谁想却是这么个回事。
“太子殿下,江锋的文笔你见识过,时而锋利,时而怀柔,如一把温柔的利刃能直插人要害,不得不防啊!”
赵烈提醒道。
“哼,他江锋年少轻狂,不曾进过京都,写的东西定是些愤世嫉俗的东西,不足为奇!”
唐傲天依旧是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
“殿下所言其事,那江锋虽然文采卓然,但不曾见过圣上,再给他十年时间也写不出能让当今陛下喜爱的陈情书,不足为虑。”
一名白发老者走进军帐,对唐傲天行了一下礼后自顾找位置坐下,性子很是倨傲。
“木老你说得没错,他不过一个百夫长,哪懂朝中文书那东西,我自当不用烦忧。”
唐傲天恭敬向老者行礼。
“殿下,这是我让人从张平那抄到的部分稿件内容……我觉得你还是先看过再做决定。”
赵烈眉头一直紧锁。
“怎么,赵将军你这是在质疑老夫的文笔不如那江锋?”
木老见到赵烈看向自己时一脸不爽的模样,当即黑起个脸。
“我不是那个意思,只不过长江后浪推前浪……那江锋写的东西确实有点水准。”
木老看赵烈不爽,赵烈更不高兴。
相比于反感江锋,赵烈更不喜欢眼前这只会卖弄嘴皮子的老头。
这老头当年之所以告老还乡,就是因为他只会纸上谈兵,瞎谈国策,让大乾对外政策出现严重失误,以至于被各国孤立。
大乾如今衰败,有眼前这老头的一份功劳。
没想到这样的人唐傲天也敢重用,实在是让人失望。
“既如此,我走?”
木老恼怒站起,一副要走的架势。
“赵烈,你这是干什么,木老可是我花了重金请来的,无论是文采和军事才能都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
唐傲天当即呵斥赵烈。
心里奇怪,这赵烈平时可没这么忤逆自己,今天这是怎么了?
“还请殿下莫要轻视了江锋的文底,他的文笔我们都见识过,连曾经的七君子之一都败在他手。”
赵烈依旧不给木老面子,当众夸起江锋,好让唐傲天能重视江锋。
“你这是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威风!”
唐傲天气道。
“殿下不必多说,既然老夫在这不受待见,为了不影响殿下你和属下关系,老夫这就带我的那些弟子离去。”
木老大袖一甩,就要离开。
“木老息怒,赵将军就这臭脾气,被那江锋给气的。”
唐傲天慌忙上前把木老请回自己的主座。
“殿下,若我非要坚持说江锋写的《陈情书》比木老给你的《自告书》好呢?”
赵烈见唐傲天对木老的臭脾气如此关照,脾气也是跟着上来,说话开始不客气。
“若是他写得比我好,我当场把这墨砚里的墨水喝掉!”
木老自傲道。
“既如此,那你请看这个。”
赵烈趁机把江锋的陈情书部分内容放到桌上。
“臣虽未曾与陛下谋面,自旬浃以来,晓夕思念,陛下于微臣即有君父仁慈之惠五矣,微臣于陛下即未有臣子忠孝之事一焉。
臣近渎天聪,乞效臣节,陛下加臣之恩荣即甚非次,微臣事主之志愿即并未伸。
臣忝是人,岂无感愧?”
唐傲天拿过扫了一眼后表情凝重起来。
聊聊数语,老练而发自肺腑,不像是一般年轻将军所能写。
……
“况臣好事古人行事,又荷陛下圣知,当报答天地之时,有树立功名之处。
令臣若散当差遣,在臣见颇是寻常,不能展臣薄材,不能竭臣死节。
且四海之内,万物皆宁,唯有广州未归,蛮夷未灭。
伏望陛下于河北屯兵之地,边上御寇之方,赐臣步骑数千,令臣统帅行伍,必能为陛下出生入死,破敌摧坚,追穷寇于深边,靖群胡于绝域。
况臣年今十五,胆气方高,比之武夫,粗识机便。
如此,则得尽臣子忠孝之道,得报君父仁慈之恩,纵使身没于战场,亦得垂名于史策,臣之愿也。
惟陛下察焉。臣开顿首顿首!”
恍若是时空种叠,当唐傲天念出最后一段之时,几日后乾灵儿在大殿之上也念出了江锋的《上凑乾皇陈情书》
语句激昂、恳切,听得满朝文武动容。
真不敢想象,这样大境界的话竟然出自一位年轻的百夫长所写。
“为人臣子,当是如此!”
“传我口谕,此书扩印……不,朝中大臣每人各自写十遍,然后下发至各个部门的官员一人抄写十遍,整理出个人笔记存档。”
“朕要让每个臣子知道该如何当人臣,为家国分忧,而不是整天游手好闲,关键时刻一点用处都没有!”
乾皇龙颜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