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王玉兰莲步轻移,她的步伐轻盈且优雅,似是在水面漂浮的浮萍,悄然无声地缓缓走到桌前。
伸出修长的手指,那手指如葱段般白皙细嫩,轻轻点了点桌面,仿若蜻蜓点水,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那指尖与桌面相触发出的细微声响,恰似啄木鸟轻啄树干的节奏,一下又一下,仿佛也在强调着她话语的重要性。
“当然,若所选的藏匿之处合适,比如个子稍微高一点的隐秘暗格,拿取时只需自然抬手,身体无需做出过大动作,留下痕迹也会相对较少!”
话锋一转,王玉兰眼眸中闪过一抹锐利,随即提高了音量:
“但是!”
这简单的两个字,在空旷的房间内回荡。
此时,王玉兰柳眉微微一蹙,眼神中闪过一丝严肃,继而轻轻甩了一下垂落在肩头的秀发,然后继续说道:
“即便所选之处看似适宜,切不可疏忽善后和复原工作,不然前功尽弃。”
宇道轻抬下颌,眼神坚定地看向宇道,抬起右手,掌心朝上,微微摊开,表示一切“白搭”,接着缓缓收拢手指,说道:
“比如将物品取出或放入后,一定要将周边的布置恢复原样,若有触动的机关,务必还原到初始位置,哪怕是微小的角度偏差,都可能成为致命破绽。”
宇道微微点头,眉头微皱,眼神专注地凝视着王玉兰,似乎在脑海中思索着过往经历里与之相关的情景。
“正是此理。这复原工作可不能毛手毛脚,需得像那春雨润物,悄无声息。若是刻意为之,反而容易露出马脚。”
王玉兰一边说着,一边轻盈地走到宇道身旁,伸出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像是在确认他是否完全理解。
“就如同整理这屋内的摆件,若原本是随意放置,复原时却排列得整整齐齐,反倒显得可疑。”
王玉兰边说边踱步到屋内的一个小柜旁,拿起一个精致的摆件,在手中轻轻转动展示给宇道看。
宇道也跟着走近几步,目光随着摆件移动,眼神里有了几分领悟。
随即,王玉兰将摆件放回小柜上,故意摆得有些歪斜,然后看向宇道。
宇道心领神会,上前一步,模仿着调整摆件的角度,动作小心翼翼。
王玉兰在一旁微微点头,接着说道:
“要依据记忆与周遭环境的逻辑,自然而流畅地将一切归位,仿佛从未被触动过一般。”
说着,王玉兰走到一旁的桌案前,拿起一个茶盏,又轻轻放下,示范着看似不经意却精准的复原动作。
“唯有这般细致入微且不着痕迹,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声此起彼伏,各种想法与思路相互交织碰撞。
讨论起来纷纷扰扰,似在编织一张无形却又极为缜密的大网,只为将那藏匿之事安排得滴水不漏。
室内光影斑驳,王玉兰与宇道围坐于古朴的木桌旁,周围堆满了各类典籍书卷,衣物与布包随意散落其间。
王玉兰手持一件旧衣,正仔细地指着一处缝线讲解其中奥秘。
宇道则倾身向前,目光紧紧跟随她的指尖时而若有所思地点头,时而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见解。
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唯有这藏匿之法值得探究。
他们一边整理着典故,一边讨论着藏匿之道。
王玉兰将一本古籍轻轻放入布包的暗层,又用几件旧衣巧妙地掩盖其上,动作娴熟而沉稳。
宇道在一旁帮忙递物,双手忙碌不停,嘴里还念叨着刚刚领悟到的要点。
说着说着,宇道灵光乍现,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
宇道匆忙起身,脚步急切地回屋内,木质地板被踩得发出轻微的“咚咚”声。
片刻后,只见宇道手持纸笔匆匆返回,坐下时带起一阵微风,令桌上的纸张微微颤动。
宇道深吸一口气,似是要将心中的灵感全部汇聚于笔尖,随即洋洋洒洒地书写起来。
文字如灵动的溪流在纸上踊跃奔腾,每一笔都倾注着他对刚刚讨论所得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而王玉兰则在一旁静静看着,嘴角挂着一抹欣慰的笑意,偶尔也会凑过去,与宇道就纸上的内容轻声交流几句。
不大一会,一篇洋洋洒洒的文述便写好了:
藏匿之要,首在逆常情。如暗格之设,不循众目常视之处,反就偏隅。
其位需画,借山水之形引目,而自身潜于对角幽角,且傍书架,书列有法,避人常动之域。
又于衣间,补丁非仅蔽陋,实乃典籍之伪饰。
线之轨迹,若秘图经纬,结之打法,类玄奥符码,松紧皆有深意,以防察者。
布包束口,绳结殊制,妄解则机发,内藏移位,乱若杂物。
衣之夹层,丝缕纤微,韧且难辨,平翻无虞,暴扯则墨粉泄,衣染而典迹隐,虽可涤除,然复原繁难,为末道之防。
领口暗扣,似常而奇,旋之得启,可匿珍页。
善后事宜,不能遗忘,藏匿考量,贴合实际,销踪匿迹,藏匿便成。
总此诸般,皆因洞察人性,巧用习性盲区,方得隐匿周全,护典籍于乱世,存传承之种也。
—————————
看到这篇文章,王玉兰美目连连,眸中满是赞赏与惊叹。
纵观全文,行文工整,万般奥秘在文字之中涌现,王玉兰忍不住惊叹一声:
“诸般巧技汇于一文,万象机密尽付毫端。”
王玉兰的视线久久停留在宇道身上,看着他那专注认真的模样,仿若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思绪悠悠飘远,不禁想到某人。
当年的他,身姿挺拔如松,面庞清俊似玉,眼眸中总是闪烁着灵动而炽热的光芒。
他站在人群之中,便如同一颗最为耀眼的星辰,才华横溢得让周围一切都黯然失色。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经史子集,皆能信手拈来,侃侃而谈,那出口成章的风采,令众人倾慕不已。
天赋异禀的他,对世间万物皆有着独特的感悟与见解,仿若能洞悉天地间的奥秘。
每一次挥毫泼墨,每一次高谈阔论,都如同在时光长河中镌刻下深深的印记,那般光彩夺目,令人难以忘怀。
而如今,宇道身上似有他当年的影子,这相似的才情与专注,让王玉兰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勾起了过去层层的回忆。
不知是对往昔的缅怀,还是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