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将薛宝钗带入花丛之中,然后神神秘秘的问着:“姐姐可否还想着入宫做公主侍读?”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自然是想着的,只是可惜当初并未考上,又或者说是陛下提防着咱们家呢。”薛宝钗听到他的话之后,眼里顿时流露出一抹失落,薛家也是名门大族,但是传了几代人了,也该到了没落的时候,他本来想着入宫做了公主伴读也算是宫里的人了,日后帮扶着家里也是可以的,只是没想到自己才思秉性并不差,却偏偏没有选上去,由此倒是不得不想那圣人的意思了。
林黛玉听到他这话之后,便知道薛宝钗恐怕从来都没有把这事放下来过也是了,从元妃姐姐省亲那时候起,便能知道宝姐姐是向往着皇家的,于是便笑着问:“若是我有帮姐姐的办法,姐姐可否还愿意?”
薛宝钗听了她的话之后,惊诧的看了她一眼,然后说道:“妹妹说这话好没意思,若是圣人的心思能够这么轻易的改变了,我可是烧了高香了。”
“姐姐实不相瞒前些日子我梦见神人,与我神游太虚,不经意间,曾见着了姐姐的命数,具体如何我不敢泄露天机,只是实属有些凄惨,妹妹与姐姐在这里也一起住了个一两年了,同是姐妹情深,不忍心姐姐落得那样的下场,所以才想着能不能帮姐姐一把,既然我有了个神仙转世的身份,咱们这个圣人又偏信这些鬼神之说,若是我去与陛下讲,想必陛下也会卖我这个情面。”林黛玉叹了口气之后,便将那些事情半遮半掩地告诉了她,自己这位宝姐姐素来机敏,如果自己说瞎话的话,恐怕会落下口实,但是自己这半真半假之言更显得真诚万分。
薛宝钗听了他的话之后,信了七八分。自己如果能够真正有实力的话,又何必依附于男子,自己素来才比天高,若是有地方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负,可比依附男子得来的要多得多,她既然是如此说了,自己就是信,一信又有何妨:“既是如此,若是妹妹能够让姐姐我得偿所愿,我定当给妹妹建观立庙,殷勤供奉。”
“姐姐且听着我的好心吧。前些日子老太太说陛下要招我进宫,恐怕就在这两日了,几日之内我定给姐姐答复。”林黛玉听到她答应了下来之后自然是满心欢喜,这下子自己与神瑛侍者的劫难,总算是少了一个受害的。
也省得日后这后宅之事传出去,对宝姐姐名声不利。
于是两个人便从花丛中走了出来,一个前往贾母处去请安,一个到王夫人处去坐一坐。
其实本来薛宝钗也在琢磨着昨日元妃的意思,贾家众人其实颇信金玉良缘,尤其是元妃。平日里待他素来亲厚,只是这一次赏东西却是让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东西一样了,恐怕她心里也想要拉拢这一位仙子,即使现在不是仙子,免不得日后回归天上,想起了在底下受到的挫折,而给这些人设下什么绊子了,毕竟这神仙的心思谁也摸不准,就像是摸不准圣人的心思一样。
更何况如今圣人最喜鬼神之道,天天研究着求佛问心长生不老,面对着被大神仙评出的仙子转世自然是要礼遇三分。兴许自己原来的抱负就能实现了呢。
因此脸上倒多了几分真诚的笑,将那金玉良缘一事倒也略放下了几分。
在王夫人处略坐了一座,便去了贾母的地方,林黛玉不知道与贾母说什么,外间只剩下了他和贾宝玉两人。
贾宝玉突然想看看她手上戴着的红麝串子,少不得把袖子撩了上去,要把这串子撸下来,而后便见了宝玉怔住的模样,不由得心里有些不好意思,一转身却见到了蹬着门槛子的林黛玉,嘴里咬着手帕子笑。
他现在见着林黛玉自然是要亲近几分,于是便亲昵地喊着:“颦儿,你这身子受不得风吹,怎么站在风口里?”
“倒也没有什么,刚才在屋里的,突然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看看,原来呀,是个呆雁。”林黛玉笑眯眯地说着,她知道薛宝钗心比天高,只能是侍者实在风流,心里不禁堵了一口气。
薛宝钗顺着他的话往下说:“哪儿有呆雁?我也瞧一瞧。”
林黛玉便笑着说:“许是这大雁怕人瞧,我一出来他就飞了。”然后将手里的帕子甩到了贾宝玉的脸上。倒把贾宝玉吓得一跳。连忙问怎么了。
林黛玉与薛宝钗对视一眼,然后笑道:“对你不起,刚才失了手,宝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给他瞧,没想到却失手了。”
宝玉见是她干的,只能自己揉了揉,也不敢多说什么了
这时候正赶王熙凤来了,说起初一日要去清虚观打醮的事儿来,来约宝钗,宝玉,黛玉看戏去。
宝钗不愿意去说那里热,凤姐儿便劝他说他们那儿凉快,两边又有楼,家里要是唱戏的话,他又得在边上侍奉着,也不能舒舒服服的看。
贾母听到他的话之后便笑着说:“他们不愿意去啊,我同你一块儿去。”
凤姐一听老祖宗说话了,便连忙笑着说:“老祖宗要是去的话自然是挺好的,只是老祖宗要去了,我又不得舒服了。”
贾母便说:“咱们去我在正面楼,你去偏上坐着也不用到我跟前来立规矩好不好?”
贾母竟然动了要去听戏的心思,自然是要热热闹闹的都去呢,因此在园子里传了话,谁想要去的只管报个名儿,然后就都带着去了。
各屋子的小姐太太倒不一定想出去玩,但是那些个丫鬟们却是坐不住了,即使是主子不愿意去的,便也都撺掇着让主子去了。
一直到了初一这日,荣国公府外车马纷纷,只填满了一条,街外人看了不明其所于是便有那些个小厮们说着是贵妃做好事,贵妃的祖母要去请平安呢。
荣国公府这面一动作,其他人自然也是听到了动静,不仅是要巴结着贵妃的母家,更是听说贾家这辈子上出了个仙子小姐,就连陛下都十分看重,因此是这清虚观内倒是有了诸多达官贵人添香,为的就是在贾府面前露了个脸,以后也好提携一番。
话说众人在清虚观下了轿,宝玉自然不必多说,被贾母带在身边,连带着黛玉也戴了帷帽,走到了刚刚说要来拜见的清虚观主,张道士的面前。
张道士见贾母领了一个姐儿来,自然是想到了贾府前些日子传出来的有一个仙子托生的姑娘想必就是面前这位了他。仔细打量着,虽然见不着面容,但见其身量纤纤,气度仪态果然是顶顶好的,又令有些祥云照顶,因此见了黛玉之后,也是弯腰下拜了过去。
黛玉被这老道长吓了一跳,急忙挽住了紫鹃的手,而后又听贾母说着:“不必害怕,这是当年你外公的替身,又被陛下亲口呼为大幻仙人的,许是见了你的真身,所以才应声下拜。”
黛玉听了之后正想拜一拜他,却被张道长躲开了,连呼不敢。
贾母知道他是个有真本事的,自然是知道了黛玉的真身。笑得越发开怀,然后领着两个玉儿便进了主殿之中。
张道士本来想为有个小姐说媒来着,但是见到了黛玉之后,又见黛玉与宝玉亲厚非常,自然也就把这话给撂下了,他可不想得罪了这仙子,他们这修行之人最是忌讳这个了。
他们这边叙完了话,便听着凤姐和他说:“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你也不换去,还打发人管我要鹅黄缎子,要不给你,恐怕你的老脸上过不去,只是怎么把我们丫头的事儿给忘了。”
“瞧我这老眼昏花,没见着奶奶在这里,鹅黄缎子的事儿,自然是要奶奶道声谢的,府里姑娘的记名符,早就已经有了,前日是要送去的,没想到娘娘来做好事就给忘了,现在还在佛前镇着呢,待我去取过来。”说着便跑到大殿上拿了一个茶盘上面又有大红蟒缎托着,符就在那大红蟒缎之上。
本来这张道士是想要抱抱姐儿,但又被王熙凤插科打诨,给忘了过去,又说着要将宝玉的玉给请下来给众人看看,也算得上是道家圣物。
这贾府之中已经出了一个仙子姑娘,还差一个神仙老爷吗?恭敬着些总没错的。
黛玉倒在边上看着好玩儿,没想到这老道士还有点儿能耐。
只是在这里未免憋闷了些,只能在后面转着帕子玩儿。
他们正要到戏台子上去,正赶上那张道士把玉给送了回来,并还有很多人送的法器。
他嘴上说着:“小道观中之人,从未见过这等先天器物,因此见了之后总要留些东西,聊表敬意,这里有些法器之类的,个人看着哪些好玩,便拿去玩着吧。”
宝玉本想散给穷人但是又听。张道士说怕污蔑了这些好东西,而且穷人得到之后也没有什么用处,倒不如直接撒些现钱倒还能够积点德行。
他便听了这道士的话,将这些东西收了起来,但是其中有一个麒麟的,他想着是哪家的姐妹曾经有一个来着,便给拿起来玩儿了。
自然是也见到了身旁黛玉的目光,于是便笑着走到她面前说:“这个东西好玩,我给你留着,到了家给你穿上,你就带着玩儿。”
林黛玉摇了摇头说着:“果然不记得谁曾有过这么个东西了?”贾宝玉懵了一瞬,摇了摇头,然后林黛玉便笑着说:“你这话要是被你史大妹妹听了,恐怕他又要找你哭了。”
这边孩子们嬉闹,贾母则是在那边佛前拈戏,说第一本是《白蛇记》,乃是汉高祖斩白蛇起家的故事,第二本则是《满床笏》,贾母听了之后只觉得自家已够金玉满堂,现在正是这个时候,要说第三本戏的时候,贾珍则说道:“老太太这第三折戏倒是有些故事了。”
贾母连忙问怎么了,贾珍笑着说:“原本第三本是《南柯梦》来着,后来不知怎么的,居然是《赵氏孤儿》”
贾母原本听着是《南柯梦》的时候,心下震了一瞬,但是又听到最后是一本《赵氏孤儿》,连忙问道,这又是讲的什么?
贾珍便回答说:“是讲的春秋时期晋国之中,有一个高官,名叫赵盾,赵家被人诬陷满门抄斩,但是赵盾的儿子娶了公主,那公主在宫中生了一个孩儿,名叫赵武,而后赵武在公孙杵臼与程婴的保护之下,成功为家里频繁恢复了赵氏家族的地位,并被封为上卿。”
贾母听了之后,目光不禁向林黛玉那边看了一下,然后便笑道:“下去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