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聋子没人管饭,没人送被褥,想了半天,拿出一块钱到阎埠贵家吃饭,让他们送被褥。
只是没有想到,老聋子万万没想到,阎埠贵面对金钱的诱惑抵挡住了。
一块钱太少,得加钱,没有四块钱不干,一块钱饭钱,三块钱送被褥钱,我家和傻柱有仇,两条腿。
老聋子又一次懵逼,阎埠贵真特么的会算账,算计到我头上来,以前他们这些下贱的人怎么敢。
老聋子又被气疯了,她兜里不到三块钱,四块钱去哪找。
老聋子无奈的走出四合院,吃了点饭,幸好有粮票,不然要饿一顿。
又在附近花两块钱,叫了一辆板车拉她和被褥去轧钢厂。
拉板车的师傅高兴的拿到两块钱,送老聋子去轧钢厂,又多挣一块七毛钱,这里的板车师傅都认识老聋子。
价格上涨,爱去不去。
老聋子明知板车师傅要价高,也只能去,千万不能让傻柱出事,她需要有人给她....
.....
李平安在轧钢厂轧钢车间没任何事,和王老实主任说了一声,要吃饭到保卫科喊他一声。
走在路上对杨厂长非常不满,只会开空头支票,用响亮的口号让他加班,只算夜班工资,别的没有。
夜班工资只比白班工资多一毛钱。谁特么稀罕,还是为别人做饭,自己可是保卫科的副处长,不是大厨。
他下台是应该的,在拉拢人心上,他差李怀德太远,这么好的机会,多出点血,是轧钢厂的,和你有毛关系。
吃食堂的饭,才20来个人,一会可能人还要少,为什么不来个工作餐,你一个月又不少吃。
食堂只有萝卜,白菜,土豆,连一块肉都没有,20来人都是厂里骨干。
技术科5人,维修科6人,仓库科长1人,老工人4人,两名厂长,两名车间主任,加上李平安,一共21人。
尤其是技术科5个人,有两名工程师,那可是轧钢厂仅有的两名五级工程师,比你一个厂长重要。
不知所谓。
不得不说,这年月工人实在,干活玩命,李平安睡到凌晨三点过去轧钢车间,十几个人还在认真工作。
没有人说饿,要去吃饭,都在努力抢修设备,争取早日开工,完成生产任务。
在边上站着的只有杨厂长和李平安,这俩真不懂检修设备,聂副厂长估计回家了,不在这里。
到了早上五点,李平安叫上王老实主任还有车间副主任去食堂,热了些窝头,素炒土豆丝,素炒白菜,一个萝卜汤。
用厨房大盘子、大碗盛上,端来轧钢车间,让他们吃完饭再干。
李平安看得出来,里面不少人很饿,只是杨厂长、几个老工人、主任在边上不好意思开口说饿。
李平安这点眼色有,拿过来,杨厂长也不会说什么,人是铁饭是钢。
10多个人分两批吃饭。
\"呦,李处长这菜你炒的,比食堂大师傅炒的好吃,多吃点。\"罗工开口赞道。
\"罗工捧了,食堂只有这些,随便吃点,还有,有劲好干活,为厂里生产出力,我只是为大家服务。”好话李平安会说。
\"你谦虚了,这么好吃的炒土豆丝,炒白菜,我第一次吃到,比我老婆做的强了十万八千里。\"罗工微笑道。
\"罗工小心,小心有人告状。”
\"罗工说的是实话,真的非常好吃。\"
\"李处长有这手艺,当个大厨没问题,钱可不会少挣。”
”工资够用就行,钱多没票也没用。\"
”做席面给票的人家多,李处一个月工资是不少,出门挣钱用处是不大。“
“李处,小周他们的菜还有吗?\"罗工问道。
\"罗工你们放心吃,食堂没肉,别的都是按百斤算,不够吃,我再去做,你们分开吃,不会影响设备抢修工作。\"李平安打着包票。
\"那成,我饿了,要多吃点,这菜,这汤没肉也香。\"
众人吃的很高兴,他们是真饿坏了,从昨天中午到早上快六点才吃到饭,饭菜又好吃。
十个人,四大盘子菜,两海碗汤,三十多个窝头一扫而空,一根土豆丝都没留下。
杨厂长很急,肚子也饿,一顿吃了两个窝头。
这批人吃好,李平安和两位主任去食堂,做下一批人的饭菜,主要是炒两个菜,汤和窝窝头,都热好,做好的。
到了早上八点,轧钢厂职工上班,设备还没有抢修好,没李平安的工作,白天有后厨上班,李平安回家休息。
晚上来厂里看看,设备没有修好,继续上夜班做饭。
杨厂长也回到办公楼,白天他也有事,技术科和维修科也开始换人,罗工和维修科两名工人还是留下。
......
没出轧钢厂就听到上夜班的一大队,在昨天七点多又把老聋子刁难了一回。
还是老聋子不会做人,又面对的是一大队,从大队长马天虎开始,一大队都是刺头,比其他几个大队人狂妄一些。
没人会鸟一个老聋子,东西留下,人滚蛋,见人,现在不允许,轧钢厂重地,闲人免进。
拉板车师傅不在乎,他有钱挣,老聋子生闷气回家,老太婆一个,她算什么?
傻柱在保卫科的日子怎么样?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和一些认识的人打个招呼回家休息,一进四合院,老王媳妇,又把昨晚下班发生的事告诉了自己。
淡淡的一笑而过,把老聋子慢慢逼疯,亮底牌才是李平安最终目的。
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
晚饭后,李平安来到轧钢车间,设备还没有抢修好,轧钢厂缺两个主要零部件,部里有一个,一个要现在做。
有人在做,还没有做好,今天晚上一定要把设备修好,部里白天来人了,包括工程师。
在轧钢车间王老实主任和李平安说了一下白天情况。
\"不回去休息,可以吗?\"
“习惯了,不敢回去,在怎么说,也是我们车间的事故,他们瞎指挥,我们也有责任,白天我睡了一觉。“
\"大家忍一下,希望今天抢修好,我回办公室,一会再来。
到九点过去,轧钢车间又在开干,十几个人在抢修设备,几个新零部件在边上放着,有几个在更换。
长见识了,每个零部件块头好大,三十公分长都算小的,最长的一根轴有一米五长,用车推着安装。
李平安没去帮忙,人家用这种方式安装零部件是种习惯,没自己在,一直这样。
零部件匮乏,为了国产化,不少都是手工制作,废时、废力、废材料也没办法,数控机床极少,达不到需要,只能人工制作。
李平安感到这时候的工程师和维修工人区别不大,什么活都会干,抢修设备他们才是主力。
维修工是打下手的,杨厂长和王主任是看画的,只能算个人头。
至于李平安在十二点为大家做了一顿饭,这回有肉,有三斤左右。
李平安没客气,把肉都放到菜里炒好,叫来王主任,分两批端过去吃饭。
在凌晨五点,试开车成功,说明抢修设备成功,杨厂长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李平安回家休息,其他人继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