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微微一愣。
她抬眸望向乾隆,眼中满是疑惑,“这才分开多久啊?不过是短短几个时辰罢了。”
乾隆赶忙拿孩子当借口,微微松开萧云,双手却仍扶着她的双肩,目光温柔得能滴出水来,“那不一样,你如今可是两个人,朕下朝回来没看见你,你去哪了?”
萧云见状,也不再纠结,轻轻一笑,拉着乾隆在殿内的椅子上坐下。
随后将今日发生的诸事,像倒豆子一般,从尔康来找她,一五一十地跟乾隆说了个清楚明白。
“结果我刚从漱芳斋出来,又碰上了你的瑞妃娘娘。”说到这儿,萧云嘴角勾起一抹促狭的笑,眼中满是打趣的意味。
乾隆自然听出来,这是云儿在故意逗他。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微微仰头,眼神中透着些许疲惫与无奈,“那日太后明明说封她为嫔位的。
现如今竟然封了妃位,还赐居万寿宫,那是离养心殿最近的宫殿,太后,还真是……”
说到这儿,他戛然而止,欲言又止的模样仿佛藏着诸多难言之隐。
萧云却聪慧过人,一眼便读懂了他的未尽之言。
【小四是有多失望连额娘都不叫了,不过那老太婆也不配!】
萧云走到乾隆身旁,伸出双臂,温柔地抱上了乾隆的腰,轻声安抚道:“好了,不难过。
她在我这儿,可没占到便宜。”
顿了顿,像是想起什么,她微微仰头,目光直直地对上乾隆的眼睛,佯装嗔怪道:“说起这个,弘历,你是不是要好好交代一下,什么时候在我身边又放了两个暗卫啊?”
乾隆一听,立刻直起身来,神色变得认真而关切,忙不迭地开口解释:“金蝉受伤以后,朕就怕你人手不够,只是没成想,咱们有了孩子。
云儿,两个人够不够?
要不要再多加几个?你有了身孕,和从前不一样了,不能随意动武。”
他的语速极快,一连串的问题仿佛机关枪一般,突突地冒出来,眼中满是担忧。
萧云瞧着乾隆这喋喋不休的模样,嘴角含笑,心中满是暖意。
她伸出一根手指,轻轻点了点乾隆的鼻尖,柔声道:“放心吧,我自保还是不成问题的。
毕竟不能动武还可以动别的。
我和宝宝的安危最重要,不是吗?”
乾隆瞬间就明白了她的意思,那紧绷的神情一下子松弛下来。
他重新坐回椅子上,微微点头,语气坚定而有力,“好,云儿说的对,你们的安全最重要,其他的,一切有朕。”
那话语仿若一颗定心丸,落定在萧云心间,让她深知,无论前路如何风雨飘摇,有眼前这个男人在,便有了最坚实的依靠。
过了片刻后,乾隆微微侧身,目光专注地看着萧云,带着几分好奇与期许开口问道:“云儿,那你的吐真丸可还有?”
萧云闻言,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素手轻抬,优雅地从怀里取出一个精致的瓷瓶。
那瓷瓶在烛光的映照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她轻轻将瓷瓶放到乾隆的手上,轻声说道:“这就是。”
乾隆接过瓷瓶,入手冰凉,他细细端详了一番,眼中闪过一丝兴致,“云儿,炼这个药耗费时间长吗?”
话语间,那探究的意味愈发明显。
萧云冰雪聪明,瞬间就明白了乾隆的意思,她眨了眨那双灵动的眼眸,调侃道:“你要想要的话,我可以多给你炼一些。
你是想用在审犯人上吗?”
乾隆朗朗一笑,笑声在殿内回荡,他毫不吝啬地夸赞着:“朕的云儿就是聪明,什么都瞒不过你。
傅恒前些时日带回了几个在石码镇散布疫情的人。
傅恒审出来说他们已经招供了,说是尼泊尔的人。
可朕觉得此事没那么简单,背后定有隐情。
有了你的吐真丸,朕相信很快就会知道真相的。”
说着,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抹果决与睿智,身为帝王,对任何可能危及江山社稷的隐患,都不会轻易放过。
萧云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她微微皱眉,略作思索后说道:“这药不多,这一瓶里边只有二十颗。
我给了紫薇一个,只剩下十九个了,你先用着吧,过几日我再为你炼一些。”
乾隆心头一暖,他伸出手,轻轻握住萧云的手,目光中满是关切与温柔,叮嘱着:“别累到就行,你如今有孕在身,切不可操劳过度。”
萧云微微颔首,感受到乾隆掌心的温度,心中满是暖意。
顿了顿,她像是想起什么重要之事,眼神中闪烁着光芒,兴致勃勃地对乾隆说道:“对了,弘历,我想趁着我刚刚怀孕这段时间,身体还算灵便,我想做一些利国利民之事。
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你,希望能帮助大清,提高国力。”
乾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轻轻搂着萧云,让她靠在自己的肩头,柔声道:“好,云儿说,朕听着。”
萧云坐直身子,眼神中透着认真与坚定,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她提及了现代的压缩饼干,细致地描述着其方便储存、营养丰富的特性。
建议可以在军队出征、灾荒救济等情况下广泛运用,能大大提高物资保障的效率。
又在武器建造上,引入了一些先进的理念,如改良兵器的材质、优化设计结构,使其更具杀伤力与耐用性。
在国计民生方面,她更是提出了诸多现代的建议,从水利灌溉的优化,到商业贸易的拓展。
每一个想法都仿佛为乾隆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不过,她也深知当下的局限,话锋一转补充道:“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设想,就要看你派出去的人,能带回什么样的设备了。
我只是跟你初步的提一下,叫你有个心理准备。”
乾隆听得入神,脑海中已然根据萧云给出的宏伟蓝图,勾勒出了未来大清的模样。
他越发期待君临四海、国富民强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