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长官等人怀疑,罗勇也跟着站出来证实说:
“长官,请您相信我,枪的确是由高阳制造,耗时约两个月,此事老秦也非常清楚!”
秦海峰被点名,瞬间反应过来,惊讶之余也有几分茫然:
“我吗?”
他随即想起过去几个月,高阳确实在他那里待过,但未曾得知其真实目的何在。
面对全场人的注视,秦海峰犹豫地说出:
“这…高阳同志的确在研究所呆过两个月,不过…我并不清楚他在进行具体什么样的研发活动。”
说完,秦海峰苦笑着补充,当时谁能想象得到,一个孩子能设计出如此精妙的武器呢。
当大家看到秦海峰的表现时,立刻都心里有数了。
毕竟,这里的人经历过的波折多得数不胜数,自然能够察觉秦海峰这是瞧不上高阳,并未把他放在心上。
但是,谁也没有把这层意思明着说出来。
陈将军随后走到高阳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爽朗地大笑道:“哈,古人说得真好,自古英雄出少年。
我们这一批老东西总要逐渐退到一边,给你们这些年轻人才俊腾地方!”
这句话,既表达了对高阳的认可,又含有些微针对秦海峰的意思,甚至可以解读为对场上其他人士的告诫。
“陈将军太过谦逊了!”
高阳连忙摇手,这样的赞誉他实在不敢轻易接受。
“哈!你真是太客气了!哦,看你这般年纪,应当还在学校读书吧?”
“正是!今年正准备参加高考!”
旁边插话的罗勇说道:“首长,这个小伙子成绩可好呢,说不定还会成为科举榜的状元哦!”
“确实!凭小伙子你的才干,考大学自然是小菜一碟,是我多虑了!”
小作者在此感谢所有尊贵的读者大人!
突然间,正欲接着讲话的陈将军瞥见了旁边有两个尚未开封的箱子,随即手指那些箱子问道:“咦?这些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周围的人都顺着他的话,转头向那两个箱子望去。
“阿阳,这里面装的是不是还有的81式步 ** 吗?”
罗勇叫郑朝阳将那两个沉重的箱子抱来。
郑朝阳用了不小的力气,终将它们搬到了大家跟前。
听了罗勇的问题,高阳摇了摇头。
“不是!”
说罢,高阳便蹲下身子,缓缓打开箱子,里面装着的是一堆零配件。
他轻巧而熟练地将各个部件拼合在一起。
“这是我自己开发的一件武器,命名为81式反器材步 ** 。”
高阳一边组装,一边向众人解释。
听到“反器材”
一词,大家彼此对视,心中充满了疑惑。
尽管大家都听说过各类 ** 武器,但是对于这个所谓的“反器材步 ** ”
的概念则是闻所未闻。
直至高阳完成了装配,向大家展示整支武器的全貌,所有人均是目瞪口呆。
的确,在场无一人见过这般强大且具震慑力的武器。
若是有来自未来时代的人目睹这一切,必然会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
“天!那不就是……?!”
实际上,这正是高阳复制了未来的经典反器材步 ** ,但在那个时代的此刻,距离此武器的正式面世还有近三十载的时间。
因此,高阳对其自由地赋予了名称——81式反器材步 ** 。
此时此刻,谁也不可能用个人名号来命名武器;若是在别的时候,或许高阳真想用自己的名字来标记这件杰作。
然而在这个年代,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想法。
大家围绕着那把看起来比人高不了多少的庞然大物,纷纷表达着各自的惊讶和赞叹之情。
“真是步 ** 吗?这和我见过的任何武器都不同啊?”
“确实是的!这是我见过最具有冲击感的设计!”
“同样!仅仅第一眼我就有了尝试一发的愿望!”
在场人士私下里相互低声交谈,议论纷纷。
而陈将军也忍不住发出由衷的赞叹。
“即使我没有见过这样的枪,但我一看便知道,这绝对是一把性能出色的枪!”
“小伙子,能否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呢?”
“可以的!”
高阳点头应允,随后开始介绍:“这叫做81式反物资枪,之所以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其研发正值我国建军之际,具有特别意义。”
“此款枪的总长度达到1447.8毫米,枪管长度736.7毫米,整体空载重12.9千克,携带 ** 后的重量为14.8千克,使用的是10发的弹匣,口径为12.7毫米!”
“此外,我还在设计中融入了一些非传统的特性和功能。”
“该枪的 ** 初速度为853米\/秒,有效射击范围达1850米,最大射击距离为2500米,配备了我个人最新的光学瞄准系统。”
高阳向在场人员介绍了 ** 的基本数据。
外行听到这里可能只觉得射程很远,但内行则从高阳的描述中感受到了这枪的强 ** 【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在活动现场,即便相隔五百米远,也能清楚地听见金属板被命中的声响。
陈将军听闻声线,立刻拿起了望远镜观察起来,周围的人也都照做了。
透过望远镜的镜头,陈将军明确看到了远处金属板上有一个如同拳头般大小的洞。
\"呼!”
陈将军不由自主地吸了一口气。
这一反应不仅是他的,所有拥有望远镜的人都表现相同。
没有望远镜的围观者则纷纷努力伸长脖子,希望窥视到些蛛丝马迹。
“好!”
陈将军很快回过神来,高声赞许。
然而高阳却没有站起来,依然趴着,将目光锁定在八百米外的目标。
“呯!”
“铛!”
穿透成功。
接下来,在一千米、一千五百米乃至一千八百米,每次高阳扣下扳机,“铛”的一声后目标无一例外地被穿孔。
直至到达两千米时,高阳失手偏离了靶心,但他仍然在距目标不远处斩断了一棵直径二十厘米的树木。
尽管最后一发射偏了,但在场的所有人都深感震撼。
未等众人的议论平静,高阳又瞄准了几秒钟再次射击。
三两秒后,他的最后一颗 ** 还是精准地射中了标靶。
随后,陈将军指示杨文康收回所有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