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能此时心里憋着火:“我拿什么养着她,还不如死了,她最好熬不过今夜!”说着也不管躺着的胡婶和其他人,扶着他老娘就走了。
姜香玲气的一肚子火,但是眼下是她这老姐妹的性命堪忧,黄大夫已经去帮那几位官兵包扎了,其他村民们有上来慰问几句的,看了看胡婶的情况就离开了,胡婶的身边就剩下她们几个了,现在她的伤势不能动,只好留在原地,人还没醒,姜香玲几人商量着轮流守到天亮。
姜香玲先守着胡婶,李姜姜看其他人离开之后让她娘找一些消炎药和止疼药出来,姜香玲这才反应过来老李给他们准备了这些药的,于是趁着没人注意偷偷的把药给胡婶喂了下去。
天还没亮,胡婶就被疼醒了,大概是药效过了,这时候姜香玲不敢再喂药,因为黄大夫那里熬了药送来,她担心药和黄大夫的药相冲。
胡婶是记得当时在山脚下发生的事情的,她是被李能硬生生的拽到石头前面的,醒来之后的胡婶一言不发,看向身边,照顾自己的只有姜香玲几人,而李能和她婆婆在远处笑着吃着早饭,看都没有看她这里一眼。
胡婶面色悲凉,再加上听黄大夫说了自己的情况之后,胡婶心如死灰,自己既不能生养,又瘸了脚,不谈以后,这条路可怎么走下去啊。
胡婶现在的伤势只能躺着,没有办法行走,可是现在队伍要前行了,胡婶只能回自己家牛车上。
当时胡婶家到最后也买了牛车,还是拿的胡婶在加工坊挣的工钱和当年的嫁妆钱买的,可是今天李能和他老娘却不同意胡婶坐牛车,村长过来劝也没有用,李能说牛车只能放他家粮食,不能给胡婶这个拖累坐。
村长面对这种情况也没有办法,毕竟是家事,但是队伍依旧不能停,只能摇了摇头离开了。姜香玲将胡婶先接回自家牛车,嘱咐她不要多想,先把伤养好了再说,另一边李能家的老娘转头就坐上了牛车。
胡婶也无奈,她的娘家是其他村子的,现在也无人给她撑腰,她是打心里不想麻烦李姜姜母女,可是眼下除了李姜姜家,也没有其他人家愿意帮她。
姜香玲的空间不能再暴露了,于是牛车上大部分地方堆放了粮食,只腾出了小部分地方,垫上了厚厚的被子,让胡婶伸开腿坐着,就连小牛的身上也背上了大包裹。
那七十多人的队伍看土匪真的被消灭了,也是一喜,说要加入这个队伍。秦文几人的任务本就是护送百姓,所以不会拒绝,但是眼下这些人和原本队伍里的人粮食储备天壤之别,不知道时间久了会不会产生什么摩擦。
七十多人带头的叫徐猛,听到这个队伍愿意接纳他们,保证绝对服从,然后便跟在了李家村的身后,等他到了队伍的最后,却是勾起了嘴角,心道这个李家村的余粮好像比王家村更多一些啊。
原本的村民们看到他人的粮食问题,也知道这条路上粮食的可贵,对于粮食的使用也越发斟酌了起来,至于当时交给土匪洞里的粮食,自然是取了回来,另外土匪山上的粮食没有多少,想来也是被土匪头子带走了,便将缴获的粮食分给了当时被选中探路的那四户人家。
胡婶的粮食则全被李能取走了,这些天李能那边没有给过胡婶一颗粮食甚至一滴水。
李姜姜家小牛背的是生姜和火锅底料,这是煮汤给大家分的,由于明面上的存货越来越少,所以熬汤也变成了一两天一回。不过自从和李能一家动过手之后,也没有再分过给李能家。
不知道是队伍的速度变快了,还是身后的白雾变慢了,李姜姜只觉得这个白雾和她们拉开了一段距离,秦文也是发现了这个情况,不过他依旧不敢让队伍停歇,距离有人驻扎的城池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路上李姜姜找到了几根很粗壮的木材,在李大壮的帮忙下做了个简易的拐杖。胡婶另一条腿是完好的,现在已经能下地了,只是受伤的那条腿还不能走路。
胡婶拄着拐杖来到了李能面前,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李能抢先:“你过来干什么?”
胡婶一气:“你这说的什么话,咱俩是夫妻,我不过来我去哪里?”
李能一笑:“夫妻?哦忘了告诉你了,我和娘已经商量好了把你休了,你现在爱去哪里去哪里。”
这时,胡婶才注意到李能的老娘边上还坐着另一个女人,正在给李能缝补着鞋子,李能看到胡婶看到了徐兰:“看什么看,往后这才是我媳妇,等我们到了地方了就成亲。”
徐兰听闻此言,得意的朝胡婶笑了笑,她是徐家村的,也就是后来的那七十多人里的一员,她男人当时为了救她被流寇杀死了,而她早就没了粮食,为了不被饿死每天跟着村里不同的男人,如今徐家村也快要断粮了,运气好让她遇上了李能,李能家里有粮食,而且以后她还只用跟李能一个,那自然是要牢牢抓住的。
“你不要脸,你们这是无媒苟合!”胡婶愤怒了。
“哼,老子早就想休你了,光是你嫁给我李家多年无所出这一条,就可以让你滚蛋了,现在不要来这里碍我的眼,滚开去!”
胡婶气的浑身发抖,差点站不住身子,还好李姜姜在身旁扶着,李姜姜看李能越来越不顺眼,这个年代虽然经济还算发达,但是没有子嗣子嗣确实是男人可以休妻的理由,李姜姜还没开口,胡婶已经缓过气来:“那你把我的嫁妆还我!”
李能一笑:“你有什么嫁妆,你这么多年在我家白吃白喝,我不跟你要银子就不错了,你还想要嫁妆?我告诉你,一分没有!别做梦了!”
村里其他人只是看着这里,并没有过来帮助任何一方,他们的观念也是女子出嫁从夫,生不出子嗣来那就不能怪男人休妻。
李姜姜也知道这种观念没有办法改变,不是她一碗姜汤或者一块火锅底料就能让其他人站她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