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气氛正酣,樊哙却突然 “啪” 地一声,重重放下酒杯,瞪大了眼睛,那眼神跟要吃人似的,直勾勾盯着曹参,扯着嗓子就喊:“曹丞相?你给我说说,这曹操,不会是你曹参的后人吧!”
曹参一看这架势,心里 “咯噔” 一下,暗叫不好,赶忙站起身来,满脸焦急地向刘邦拱手作揖,连珠炮似地解释:“陛下啊,臣对您那可是一片忠心,日月可鉴呐!再说了,这曹操是不是我曹家后人,那还两说呢!四百年后的事儿,谁能说得准呐!”
刘邦听了,非但没生气,反而仰头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爽朗得很,摆摆手说道:“嗨,那都是四百年之后的事儿喽,跟你曹参能有啥关系?想当初,这江山也不是咱刘家一开始就有的。你呀,放宽心,乃公我不会因为这事儿治你的罪!”
曹参一听,这才如释重负,连忙 “扑通” 一声跪地,脑袋磕得地面 “砰砰” 响:“谢陛下不罪之恩,陛下圣明!”
······
曹操正看着直播呢,猛地听到主播直接点出了司马懿的名字,那眼神 “唰” 地一下就冷了下来,仿佛瞬间结了一层冰。
紧接着,他像一头发怒的狮子,转身对着曹丕就怒声喝道:“孤早就跟你反复叮嘱过,一定要提防司马懿这个家伙,千叮咛万嘱咐啊!可你看看,你都干了些什么?竟然什么都没听进去!”
说时迟那时快,这边曹操刚发完火,手下的重臣们就像得到了信号似的,纷纷赶到了曹操的府邸。与此同时,那边许褚也像拎小鸡一样,把司马懿给抓了过来。
曹操呢,眼神像两把利刃,直直地射向司马懿,然后冷冷地说道:“司马懿啊,你给孤听好了!你放心,孤现在还不打算杀你。等这青鸟把你是怎么谋夺我曹氏基业的事儿,清清楚楚地讲完之后,孤再来好好决定你的下场!”
······
【司马懿,那可是打小就揣着一肚子谋略,跟个藏着绝世武功秘籍的武林高手似的,就等着找个时机大放异彩。
出仕之后呢,这心态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一门心思扑到了谋求权位上。
你瞧他,那叫一个积极,整天围着曹操和曹丕转,跟个不知疲倦的谋士小陀螺似的,各种奇谋妙计不要钱似的往外冒。
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 219 年,这一年司马懿刚好四十岁,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升职了,成了太子中庶子,专门辅佐魏太子曹丕。
嘿,注意啦,这时候曹丞相已经成功升级,摇身一变成魏王啦!
司马懿这人呐,每次参与谋划,那脑袋就跟装了个超级计算机似的,总能想出让人拍案叫绝的奇策。就因为这,曹丕对他那是信任有加,重用得不得了。
在曹丕身边,司马懿和陈群、吴质、朱铄关系铁得很,四个人并称 “四友”,那可是当时的风云组合啊。
同年八月,汉水流域的老天爷像是打开了水龙头,暴雨倾盆而下,结果引发了一场可怕的自然灾害 ——“汉水溢流,害民人”。这洪水就跟脱缰的野马,到处横冲直撞,老百姓可遭了殃。
就在这个时候,驻扎在荆州的关羽那叫一个果断,瞅准机会,坐着船就发起了进攻。
这一战打得那叫一个漂亮,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厉害得不行。
这一战啊,那可是名垂青史,咱们关二爷的 “水淹七军”,打出了 “威震华夏” 的赫赫威名。
这威名可太有震慑力了,直接把曹操吓得差点魂飞魄散,甚至冒出了迁都的念头。为啥呢?
汉献帝在许昌啊,离樊城那叫一个近,曹操感觉就像被关羽拿把刀架在脖子上似的,威胁太大了。为了躲开关羽这股凌厉的锋芒,曹操当时都准备迁都到黄河以北去了。
好在关键时刻,司马懿和蒋济站了出来,赶忙劝阻曹操说:“魏王啊,您先别慌。于禁那是被大水给坑了,这可不是咱们战守策略上出了啥问题,对国家大局没啥大不了的损失。
您要是因为这点事儿就迁都,这不就等于在敌人面前认怂了嘛,而且还会让淮河、汉水一带的老百姓人心惶惶,乱了套。
再说了,刘备和孙权表面上亲亲热热,实际上心里都防着对方呢。现在关羽这么厉害,孙权肯定心里不踏实。咱们把这事儿告诉孙权,让他去牵制关羽,这样一来,樊城之围自然就解开啦。”
曹操一听,觉得有道理啊,就采纳了他们的计策。
嘿,这司马懿果然摸透了孙权这江东鼠辈的内心,孙权那边果然派吕蒙偷袭公安,最后关羽不幸被俘虏杀害,一场危机就这么巧妙地化解了 。】
·······
{青鸟是江西人,在地理上属于东吴,但我们内心上心向汉室啊!qAq
青鸟不是江东鼠辈啊!
真可恨啊!论江南的时候,就把我们江西抛开。讲到江东鼠辈,就要加上江西!}
······
【曹操经过关羽这事呢,觉得荆州的遗民,还有在颍川屯田的军民,离南方那些敌对势力太近了,心里就不踏实,琢磨着得把这些人迁走,以绝后患。
就在这时候,司马懿站出来了,跟曹操说:“老大,您先别急。
这荆楚一带的老百姓,性子大多轻飘好动,您要是贸贸然把他们迁走,他们肯定不安分。
您再看现在这局势,关羽才刚被咱打败,那些之前藏起来逃窜在外的人,正瞪大了眼睛观望呢。
您这时候要是搞大规模迁徙,本地老百姓心里得有多委屈啊,那些原本想回来的人,一看这架势,估计也不敢回来了。”
曹操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从善如流。
一听司马懿这话,有理啊!行嘞,那就不迁了。
嘿,您瞧!
之前那些藏起来、跑出去的人,听说不迁了,还真一个接一个地跑回来,乖乖地归附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转眼就到了公元 220 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
这一年啊,对司马懿来说,那可是命运的关键转折点,就像一道耀眼的闪电,劈开了他人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