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为何要救我?我可是要杀你父王的......”
被赢华明带回住所的荆轲,一脸疑惑而不解的询问着眼前这个让人琢磨不透的大秦六公子。
“这世间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呀?就是认为你不应该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杀掉而已......”
赢华明并没有多想,也不毫不在意的就说了出来。
然而这话落在荆轲耳中,却是感觉异常的感动与温暖。太子丹对荆轲确实不错,然而也仅仅是对于门客的态度而已,并没有将其当作自己人,或者是就是将其当作了私人物品而已。
而与这个大秦六公子接触的短短几天当中,却是让这个剑术高超的剑客感到了久违的触动。
荆轲也没有再多问,自己已经完成了太子丹的嘱托,只是没有成功而已,况且自己现在还是一个‘犯人’,也算是对得起太子丹了。
荆轲算是奇迹般的活了下来,然而秦舞阳却是没有这么好运。再刺杀秦王失败的当天,秦舞阳的人头便被割了下来,并且派人送往了燕国......
如果说,之前秦王嬴政再灭掉楚国,还想要让王翦班师回朝休整一番的话,燕国刺秦这件事发生之后,嬴政感觉自己被冒犯了,同时也立刻命令王翦带兵直攻燕国,势必要将燕国灭亡,割下燕王的头怒!
而自从荆轲和秦舞阳从易水离开之后,太子丹可谓是每天都是担忧不已,虽说有着张良的出谋划策,然而想到将会面临强大的大秦,其内心依旧惶恐不安。
“子房先生,咱们真的能够打败甚至灭亡强大的秦国吗?”
一座辉煌的宫殿当中,太子丹正担忧地问着神情淡然的张良。
听到太子丹的发问,张良也是信心满满的说道:
“殿下放心,只要刺杀暴君嬴政能够成功,那么秦国就像是老虎没有锐利的爪子,而鸟失去了羽翼一般,灭亡那是迟早的事而已......”
张良的解释,也是让太子丹的内心,稍微安稳了一些,就在其幻想着打败强大的秦国之后,自己登上那至高的霸主之位的时候,一名王宫侍卫着急而神色惶恐的跑了进来。
看着惶恐而无礼的侍卫,太子丹刚想要出口训斥,就听到侍卫气喘吁吁的说道:
“殿下,大事不好了!刺秦失败了!而且秦舞阳的人头已经被送到了王宫当中,现在正摆在燕王面前呢!燕王让殿下以及子房先生马上过去一趟......”
“哐当......”
侍卫的话刚刚说完,太子丹手中的青铜杯就掉到了地上,而太子丹的脸色也是瞬间煞白了起来。
太子丹明白,完了!一切都完了!刺秦的失败,就已经宣判了燕国的结局,那就是将会被秦国彻底的灭亡,不会有任何别的结果。
看着惊慌失措的太子丹,尽管张良也是心惊不已,然而还是强装镇定的说道:
“殿下镇定!越是这个时候,殿下越该镇定!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众志成城起来,那么燕国还有一线生机,不然真的就没有一点希望了......”
听着张良的话,太子丹也是逐渐安稳了下来,站起身来对着侍卫说道:
“你先回去,本公子和子房先生马上过去......”
待到侍卫彻底离开之后,太子丹郑重的看着张良,且诚恳的说道:
“子房先生,你实话告诉在下,燕国真的还有希望吗?”
看到张良想要开口,太子丹严肃而声嘶力竭的大声吼道:
“子房先生,还请你实话实说,本公子要听实话!!”
看着几乎绝望的太子丹,张良想要说些安慰的话,然而却是怎么都说不出来,看着张口语言的张良,太子丹仿佛也是明白了一些,后退几步摆着手说道:
“子房先生不用说了,本公子知道了......”
过了好一会儿,太子丹方才彻底冷静下来,脸色也是恢复了正常,又变成燕国太子应该具备的模样,看着一脸愧疚的张良安慰道:
“子房先生不必自责,其实这一天本公子也是有所准备的,只是没想到会如此之快而已......
这几天与子房先生的交谈,也是让本公子受益良多,在这里先行谢过先生......”
说完,太子丹对着张良深深鞠了一躬,张良也是立马感动而惭愧的站了起来,扶起太子丹郑重的说道:
“殿下,不如我们先行离开?之后再谋划复国之事?......”
然而,张良话还没有说完,便被太子丹打断了,也是沉声的说道:
“谁都可以离开,唯独太子丹不可以!
本公子会安排人员送子房先生离开的,还请先生将焱妃以及月儿带走,她们不应该承受这一切,今后,她们母女就拜托先生照顾了......”
说完,太子丹再次对着张良深深鞠了一躬......
看着下定决心的太子丹,张良也是没有再次出言阻止,只是双眼饱含泪水的退后几步,对着太子丹回了一礼。
...
...
一时之间,燕国刺秦失败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天下,无论是那些遭到灭国的遗贵,亦或者还存在的燕国以及齐国,都明白秦国不会就此罢手,秦王也不会就此罢手。
顿时,大家都是人人自危起来,尤其弱小的齐国,更是胆战心惊起来,生怕秦国会将怒火发泄到自己的身上。
而此时最担心,也是最惶恐的就是燕国了,上到达官显贵,下到黎民百姓,都是一片惶恐不安。
他们都想着如何降低秦国的怒火,如何降低秦王的怒火,至于说反抗?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就算是强大的楚国,不一样还是被更加强大的秦国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给彻底消灭了吗?
更何况是他们弱小的燕国呢?他们可想过会出现奇迹,也没想过会去和强大的秦国对抗!
顿时之间,燕国的朝堂之上,也是出现了两个声音,一个就是以太子丹为首的,认为应该集中全部力量,抵挡秦军;而另一个声音,就是应该彻底向秦国,向秦王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