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来就是我的主意,用我的名义没问题。”
“贫道蒋子文,以前在鹊山学医草药,去年才下山历练,计划是游遍三州十六郡,然后返回鹊山继续钻研医道。”
县令点点头,想了想,沉声道:“请道长开个药方,今晚本县就将药丢下去,等明天一早,就下令从井中打出之药水必须加热来用。”
“好!”
蒋文点点头,等县令拿来笔墨纸砚,蒋文给县令写了三个药方。
“这三个药方,任何一个都可以,不同的井投放不同药方的药,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县令接过药方看了看,赞叹一句“好方子”,便喊来一个护卫,让护卫叫来师爷,吩咐师爷按照药方去抓药,并将抓的药投到县城各个水井。
等县令重新关好门,蒋文便问起了这次春疫的范围。
这一次建安郡境内春疫的范围并不算广,整个县都爆发春疫的只有焦县和清水县,其他五县虽也出现了春疫,不过,爆发的范围都并不大。
蒋文问清楚这次建安郡春疫的爆发范围,便直接离开了。
施展腾云驾雾,蒋文刚过子时,便赶到了清水县。
清水县的县令年纪比焦县县令大不少,十分油滑,再加上蒋文半夜将他叫醒,他心里有些不痛快。
蒋文说明了来意,他便直接问:“道长此行,可有向太常寺、镇妖司报备过?”
“没报备过,怎么了?”
“道长没报备过,本县便不能以道长之计来应对春疫。”
蒋文眉头一皱,沉声道:“贫道这法子,有问题?”
“往井中投药,有可能会令井水出问题,这个本县不得不小心一点。”
“按照贫道的药方往井中投药,井水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这个请大人放心。”
“本县不是信不过道长,只是道长未曾向太常寺、镇妖司报备过,本县确实不敢以道长之计来应对春疫。”
“大人要贫道如何做,才肯往井中投药?”
“道长只要拿到太常寺或者镇妖司的报备文书,本县便会配合道长。”
“从这里去一趟京州,再回来,春疫只怕是都已经过去了。”
“呵呵!本县也没办法!”
“你有办法的!”
蒋文说着,眼中寒光一闪,往这县令肾脏部位打入了一枚冰针。
“你……”
“闭嘴!敢喊叫的话,现在就要了你的命。”
“天亮之前,贫道要看到所有水井之中都要投下贫道所开药方之药,中午之前,你要通知县内所有人,尤其是家中有感染春疫之人,到水井打药水,煮了去喝,否则……”
蒋文说完这话,手一招,便有笔墨纸砚从旁边书房之中飞了过来。
他写完三个药方,便直接离开了。
这清水县县令是一巧宦,也是一惜命之人。
他担心蒋文打入他体内的东西会要了他的命,睡也顾不得睡,亲自出马,到各家医馆药店,按方抓药,又亲自指挥县衙官差在一个个水井之中下药。
等接近午时,他又坐镇县衙大堂,让县衙官差去传达到井水打药水烧开喝的命令。
在蒋文的干预之下,这场春疫结束的要比以前的春疫早上超过半月时间,死的人也比以前的春疫少很多。
整体上,蒋文对自己对这场春疫的干预比较满意。
不过,他事后回忆之时,也发现自己有些事做的不够好。
譬如,他不应该半夜将清河县县令叫醒,也不应该通过威胁的方式让清河县县令按照他的意思去应对春疫。
他事后想想,觉得他可能白天去拜访这位县令,以利诱的方式让这位县令积极应对春疫会更好一些。
虽然,他从这位县令事后的表现来看,这位县令不会将他威胁他的事禀告到太常寺或镇妖司。
但是,总归还是有这样的风险。
蒋文继续往西南而行,到了云梦泽。
他在云梦泽边上的一些城镇都待了几天,打听了一些云梦泽的情况,而后,还是没敢进入云梦泽,便继续往南而行。
这一天,蒋文来到了一个名叫夔牛的古县。
夔牛县,大夏朝之时便已建立。
不过,因为它四面环山,发展的空间较小,所以便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这夔牛县,之所以以异兽夔牛命名,乃是因为根据传说,远古时代夔牛一族曾在这里修炼。
夔牛县,常年都有雷电,尤其是夏季,几乎天天都有雷电。
由此,蒋文觉得,这夔牛县说不定还真是远古时代夔牛一族的栖息地。
在修仙界,各种属性的法术,若论常见,雷法仅排在火法、水法之下。
金丹境之上,几乎所有修士都掌握着一门雷法。
夔牛县十分适合参悟雷法,所以,每年夏季,会有不少修士来夔牛县参悟雷法,而且,这些修士之中不乏修成金丹的修士。
蒋文在夔牛县待了十日,也跟一些修士打过交道,不过,却并未跟一个金丹修士打过交道。
来夔牛县参悟雷法的金丹修士,一般不进县城,而是在夔牛县四周山中,一些适合布置阵法的地方,布置好引雷阵法,然后在引雷阵法之中修炼。
蒋文也想见识一下这些金丹修士是如何借引雷阵法修炼的,犹豫了一番,最终他没敢到四周山上去。
离开了夔牛县,蒋文继续南行。
今年属于是多灾之年,冬季严寒,春季不少地方爆发了春疫,入夏之后,不少地方又是暴雨连绵。
蒋文来到九茫江的时候,九茫江流域诸地都在降雨,而且还是连绵暴雨。
九茫江不少地方已经决堤,但是,因为九茫江流域诸地的雨未停,九茫江的江水还在不停的上涨。
居住在九茫江周围的人,不少人已经弃家舍业,拖家带口的逃荒。
这些人都是根据以往水灾的经验,估计,以今年的大水以及降雨情况,他们生活地方肯定会被水淹,所以先选择逃往一些高地。
还有一些地方,之前没遭过水灾,或者遭过水灾,但是上一次水灾距离如今太久了。
这些地方的人,不舍得家业,尤其是贫苦人家,大都抱着侥幸心理,而选择待在原地。
历年水灾,死的最多的便是这些地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