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刘岚是个大嘴巴子,心里藏不住事。
在收拾易中海一事上。
傻柱和许大茂两人都是痛打落水狗的心思和想法。
看着面前的刘岚,两人在心里不约而同的泛起了借刘岚这张嘴,好好帮扶一下易中海的主意。
密切的打着配合,一唱一和犹如在说相声,把贾东旭跟易中海学了十年钳工,到现在还是一个二级工的事情说给了刘岚。
言语中,充满了阴谋论。
什么易中海为了养老,担心贾东旭尾大不掉,有意识拖延贾东旭晋级的步伐。
言之凿凿的给出定论,直言贾东旭换个人当师傅,现在有可能都上了四级,而不是还在二级上打转。
刘岚宛如得了天大的料,打着上厕所的旗号,离开了二食堂。
专业的事情,就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短短十几分钟,天才钳工贾东旭被易中海故意教废的闲言碎语,布满了整个轧钢厂。
大大小小的轧钢厂职工,都在说着易中海为养老算计贾东旭的事,还有人将易中海和贾东旭比作了反面教材。
说着师傅如何伪善的话,讲着徒弟如何被荼毒的事。
坐在办公室内的杨建民,听着这些流言蜚语,难得的没有拦阻,一副置身事外跟他没多大关系的模样。
......
街道办已经没有了看热闹的街坊。
易中海前脚一跑,这些人也都跟着跑了出去。
主打一个易中海去哪,他们跟着去哪看戏。
被王建设特意邀请过来充当公证人的上级领导,在跟王建设说了几句与工作有关系的话后,坐着小汽车离开了街道办。
王建设带着街道办的全体工作人员,在门口目送上级领导离去,各自忙碌起来。
李怀德难得的没走,跟刘海忠两人在王建设的办公室内谈了一会儿生产上面的事情。王建设进入办公室的时候,这两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
易中海从街道办跑出来。
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总感觉这些人都在看他笑话。
嘴里大嚎了一嗓子,朝着三十六号大院冲去。
他要见铎爷。
也要见秦淮茹和贾东旭,接受不了贾东旭带着老婆孩子离去的现实,心里泛着几分希望。
心急如焚下,路上还摔了几跤,每一次都毫不犹豫的爬起来,继续向前冲刺。
三十六号大院距离街道办不远,易中海又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不一会儿的工夫,整个人风一样的跑进了三十六号大院。
没做停留,直接进了中院。
看着昔日他住了几天,又被贾家入住的东侧厢房。
瞬间变成了二傻子。
屋门上面,锁着一个大大的锁头!
因为房屋产权不归属街道办,隶属于肉联厂,昨天贾东旭离开后,街道办就通知了肉联厂,肉联厂派人来贴了封条。
锁头加封条的组合,给了易中海沉重的一击。
看着跟踩了电线似的,一屁股瘫坐在地上,面色苍白,嘴里喃喃着不甘心的牢骚。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东旭不可能离开我,他怎么能走啊。”
“他走了,我的养老怎么办?谁给我养老?”
看着跟回光返照似的,一瞬间又有了精气神,双手撑着地面,从地上爬起,朝着中院正房看去。
铎爷推门走了出来,身体十分的硬朗。
在易中海冲进中院那会儿,他就看到了易中海。
没急着出去的原因,就是要让易中海看清现实。
“你把贾东旭给我藏那了?”
看到铎爷,易中海脸色狰狞的犹如疯子,手指着铎爷,大声的咆哮着。
贾东旭这一走,傻柱又娶了媳妇,易中海还不是了管事大爷,名声也臭了,养老更是无稽之谈。
对易中海来说,天真的塌了。
“是不是你撺掇的贾东旭?肯定是你背后在捣鬼,你见不得我好,你的心怎么这么黑呀。”
“我就是把一些事情说给了贾东旭,比如贾张氏为什么会成为四合院的院霸,又为什么会被枪毙。”
铎爷大大方方的承认了这件事是自己所为。
“贾东旭挺聪明的一个人,跟着你这个钳工大拿学了十年技术,到现在怎么还是一个二级工,把这些事情揉碎,一一分析给贾东旭,傻子都看明白了,贾东旭晓得你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
“你!”
“这就无言以对了?后面的话更难听,我劝贾东旭别想着提升工级,就在二级上面干到退休,否则你易中海肯定会对贾东旭泛起杀心,在机器上动动手脚,太容易让一个人丧命或者受伤了。”
铎爷活动着自己的手腕。
看着易中海的目光,也变得不善起来。
“你还敢打我不成?”
易中海话音刚落。
铎爷的大巴掌,狠狠的抽在了易中海伪善的脸颊上,劈头盖脸就是两巴掌,打的易中海脸上清晰的刻印出了两个大巴掌印。
“你与其在这里跟我大喊大叫,还不如跑到轧钢厂好好问问领导,没有领导的许可,贾东旭如何能离开?”
一语惊醒梦中人。
易中海这才想起杨建民。
作为生产的一把手,不审批,贾东旭根本走不了。
扭头朝着轧钢厂跑去,准备找杨建民问个清楚明白。
王建设从街道办出来的时候,还跟易中海打了一个照面,看着急匆匆离去的易中海,心里喃喃了一句‘自作孽不可活’的话。
带着小李朝着95号大院走去。
有些事情,要跟李秀芝说说。
还要交代二大妈一些事情。
刘海忠这两口子用好了,真是王建设的得力干将。
中院,李秀芝和娄晓娥两人分成了两派,在比赛做针线活,二大妈她们这帮大妈们,分成了两派,一派给李秀芝加油助威,一派鼓励着娄晓娥。
聋老太太不在,被花姐带着妇女会去别的街道做帮扶教育的事情。
“王主任,你来当裁判,看看谁的针线活更好一些。”
见王建设进来。
李秀芝和娄晓娥都把她们的鞋垫递到了王建设的眼前。
平心而论。
做针线活,还是李秀芝更胜一筹。
娄晓娥毕竟是有钱人家的闺女,针线活也就一般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