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再施一礼道:“多谢殿下,不知这接下来……”
“接下来,就让鲁王爷听我号令,虽说唐王手下皆是一些乌合之众,奈何不得京师御林军,但对鲁王爷却是一个实在威胁。”
“有一桩事情交你去办,你回去后教鲁王爷集合舟山的海船,多多益善。待郑家船队支援江口之际,布设水雷,封锁其退路。此事成了,便算鲁王爷首功一件。”
“好!”张煌言一拍大腿,激动的站起身来,意气风发,道:“如此,下官不多叨扰,这便回去禀告王爷,一切依计行事!”
且不说朱辰钰这边布局,单表唐王的二十万大军。出闽省一路北上,如入无人之境,朱辰钰早已电令诸地方行政长官,避开唐王军队的兵锋,放他一路北上。
甚至可以适当的提供一些食物和饮水,态度要和蔼可亲。
果然,唐王的部队,受到了不一般的优待,朱聿建这尾巴就翘到天上了!一副王师北定的派头。简直以救世济民的贤王自居!
唐军进入杭州地界,士兵们的观念受到了暴击,第二季水稻正在成长期间,由吐司军改制的三角洲建设兵团负责管理这些水田。
郁郁葱葱的稻田一望无际,让深处闽省山区的朱聿建大开眼界!他有生以来从未见过如此壮阔的场面。
水田的周围,沟渠纵横,不知是何种神物轰轰作响,就有大股的清水喷薄而出,这其实是大功率排灌设备!
沿着堤坝,一根根黢黑的木杆子高高直立,上面顶着三到六根细线,延伸到远处,那是大明的电网!
远处群山之间,有高高的管子直立,上面冒着滚滚浓烟,那是由皇家控制的水泥厂!
朱聿建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在朱辰钰推动下,工业革命如荼如火的进行着,依靠强大的军管系统,各项改革毫无阻力的进行。
老百姓不但没受到皇家的盘剥,相反的,纷纷因为产业的崛起而获得了稳定的收入。一些既得利益的地主和官僚,也因为新技术的推动,迅速稳住了自己的钱袋子,对改革从开始的激烈反对,再到躺平摆烂,直至最后的拥护,支持。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自上而下的大刀阔斧,让原本自然发展的资本主义萌芽,迅速成长,开花,结果。大明帝国进入了黄金发展期。
直到朱聿建带兵来到了常州,丹阳一带,他才明白了兴武朝底气所在!城里的大街都是硬化的路面儿,干净整洁,不见落叶,不见以往随处可见的马粪,马尿,不见居家住户倾倒的垃圾,恭桶内的秽物!
路上行人,衣着整齐,干净朴素,却不见衣衫褴褛的乞丐,插标卖儿卖女的穷苦人。
最为独特的是,街道两侧出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商户,比如卖白糖的店,卖香皂的店,卖玻璃的店,这些独特的店铺,朱聿建连见都没见过。
他是越走越吃惊,脑子里有个词儿不断的在闪烁,越来越清晰,这是四个字:井底之蛙!
十月初六,唐王朱聿建率军十二万,兵围金陵,与此同时,郑芝龙,郑芝豹,郑洪奎,郑彩等人带水军八万,四百料以上大船三百多艘,从长江口逆流而上,在扬州,镇江一带的水域停泊,数百门佛郎机炮,森然指向岸边,一时间搞的人心惶惶!
朱辰钰亲率御林军八千余人在郭城北部与朱聿建对峙,八千对十万,不是一个量级,但就是这样,朱辰钰率领的御林军仍然保持着散开的阵型,一个个站的笔直,步枪背在肩上,刺刀闪烁着寒光。
看起来威风凛凛,浩气冲霄!
朱聿建这十二万明军仍旧是老传统,用的大部分都是冷兵器,火铳并不多,也没指望火器能发挥作用,他唯一优势就是人多。
此番唐王朱聿建是“御驾亲征”了,他的班底也不是很弱,有众多名士拥立唐王,其中最着名一位,当属黄道周。
这位是大儒,对程朱理学颇有研究,也是拥趸!所以他对于朱辰钰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干。预朝政,不忠不孝之人感到十分的愤恨。
也不知听了谁的谗言,黄道周直接就把朱辰钰归入到了恶妇的行列。所以,唐王这一次进京勤王,也是黄道周推动的结果。
人都还算好人,就是有些闭目塞听,狂妄自大!朱辰钰不想在此大开杀戒,平白杀了自己同族之人,所以面对唐王朱聿建兵临城下,朱辰钰没有贸然下令开战!
朱聿建身披盔甲,端坐马上,一道剑眉,大眼睛高鼻梁,三绺美髯飘洒前心!颇有大将军的范儿。
时值晌午,金陵城上空晴空万里,太阳暖洋洋的,但凉风习习,恰是十月好个秋。
其实,朱辰钰早就想约谈一下唐王了,与其他人相比,唐王这个人更加出色,既不贪财好色,也不昏聩,相反的,朱聿建是一个严于律己,头脑清明的人。
如果有可能,朱聿建成为大明的肱骨之臣是最合适不过了。只不过朱聿建心高气傲,一心想坐上皇帝宝座,实现自己富国强兵的理想!
唐王称帝也并非不能,只是现在不合适,他的才能是有,但远不及朱辰钰多。手下的大臣也不是他能随便拿捏的。
郑家拥立唐王,无非是把他当做傀儡罢了,一旦唐王不按郑家的思路行事,二者必然闹翻,届时大明帝国还是会一团糟。
倘若朱辰钰协助他,以雷霆之势整顿整个帝国,消除潜在的藩王和军阀的恶劣影响,之后能让大明帝国焕然一新,走上强国之路!
但朱辰钰不愿意,又不是自己老公,干嘛要捧他臭脚?!自己做个一言九鼎的皇,不香吗?
朱辰钰提起缰绳,上前说话:“唐王殿下?!你莫非忘记了先帝在时,你被降罪关入大牢的事了吗?今日又不请自来的带兵入京,是何道理?”
朱聿建一听这话,登时气的七窍生烟!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这朱辰钰摆明是揭他的短!
当年贼人兴兵造反时,他亲自招兵买马,带着军队进京勤王,本意就是为了保护崇祯,击退流寇,却不料惹怒了崇祯帝,直接把他关在大牢里,一关就是十二年。罪名很简单,严重违反祖制,擅自离开封地,还带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