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戚元辅兄弟俩喜滋滋地领着铠甲武器返回张家湾的时候,朱由校在昭和殿内接见了前来求见的内阁与六部九卿话事人。
不用猜,朱由校也知道这些人过来是为了李成梁抄家之事。
不过不是为了替李成梁家喊冤,而是为了再次瓜分李成梁的家财。
这些人能够投靠魏忠贤一个阉人,自然没有骨气也没有胆气为与他们并没有太大关联的李家说话。
虽然之前或许收过李家的一些好处,但却不多,因为李家之前的好处大多送给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执掌朝堂的东林党人。
看着神情怪异的众人,朱由校耐着性子看好戏,就是不主动开口。
正在这时,何如宠率先开口道:“启禀陛下,前内阁首辅叶向高家人差人来信,说叶向高已经于上个月月底病逝!”
叶向高就这么死了?
不仅朱由校诧异,连魏忠贤也十分地诧异,他还想着怎么报复他呢,没想到这么快就死了。
见众人诧异,何如宠接着说道:“本月月初,前内阁首辅魏广微、前兵部尚书冯嘉会与前工部尚书冯从吾皆病逝于家中,前内阁首辅方从哲家里来信,说方从哲已经无法下床,病逝也在今明两年左右!”
一下子走了这么多人,朱由校心里一时语噎。
尤其是其中的魏广微,他今年也才五十一岁,在东林党势大猖狂的时候,是他最先站出来支持了自己。
而方从哲自不必说,万历朝末期在内阁一人苦苦支撑七年,并支撑了三代帝王的平稳交接。
重臣去世,朱由校无法再持看戏的态度,不得不出来表个态,“方从哲与魏广微两人于国朝与朕皆有大恩,派御医前去方家探病,魏广微授特进荣禄大夫,赠太傅,谥文忠!”
以为皇帝漏掉了其它几人,何如宠追问道:“是,陛下,不知其他几人如何追赠?”
“冯嘉会授荣禄大夫,赠太子太师,谥忠襄,至于叶向高与冯从吾两人,你可有建议?”
“回陛下,叶首辅可参详魏首辅,至于冯从吾,可比冯司马低半级!”
一个东林党党魁,一个东林党核心理论家,朱由校都恨不得将两人贬为庶人。
面对何如宠的建议,朱由校实在不想同意,便将目光看向了魏忠贤。
魏忠贤会意,出声道:“少冢宰,叶向高与冯从吾两人皆是沽名钓誉之辈,尤其是其中的叶向高,辽东边事恶化,其有不可推卸的推波助澜作用,他的两个学生袁应泰与王化贞,更是导致辽东局势彻底败坏的最大罪人,岂能给他如此高的礼遇?”
“这,魏公公,两人或许瑕疵不少,但于国朝也的确立下过不小功劳,不可过度苛责!”
“若无法正面看待功过是非,那岂不是说皇爷是无法分辨忠奸的庸君?”
何如宠内心痛骂了一声阉货后,赶忙为自己辩解道:“魏公公言重了,下官只是就事论事!”
魏忠贤如此炮轰何如宠,自然是因为他背叛了自己,弄掉了王绍微与许宗礼。
见魏忠贤有点跑偏,朱由校出声打断道:“剥夺袁应泰的一应追赠,将其定为辽沈之败的最大祸首,另外,叶向高授荣禄大夫,追赠太保,谥文庄!
至于冯从吾,治学不严,导致国朝学风混乱,加剧了党争,拆除由其建立的京城首善书院,本人贬为庶人!
‘首善’二字更是有影射‘京城’之意,以后类似字样禁止乱用!”
果然,皇帝心中依然十分痛恨东林党人,要不是叶向高的官位实在太高,说不定也会落得个跟冯从吾一样的下场,“是,陛下!”
见众人不说话,朱由校开口问道:“可还有事?”
刑部尚书王命璿出列说道:“启禀陛下,锦衣卫将杨镐、王化贞与李如祯等人提到诏狱,臣不知他们又所犯何事,需要锦衣卫亲自审理他们!”
接到魏忠贤眼神示意后,督察院左都御史出来辩解道:“大司寇之言,是不是有点多余了,锦衣卫办案,什么时候需要过问刑部了?”
“犯人都是从刑部大牢提出,本官过问一下,又有何错?”
“过问自然没错,但三人皆是导致丢失辽东的罪魁祸首,锦衣卫提取他们进入诏狱,又有何不可?”
见曹思诚这个疯狗没完没了,王命璿直接将矛头对准了魏忠贤,“敢问魏公公,不知三人将要如何处置?”
“杨镐萨尔浒之战中指挥失当,导致九边精锐尽失,犯了不可饶恕的死罪,至于将他提到诏狱,自然是牵涉了其它案件。
至于王化贞,所犯罪行比杨镐还要高上不少,将其带往诏狱,也是牵涉到了其它的案件。
而李如祯,则是犯下了坐失铁岭开原重镇的重罪,以及牵连到了沈阳与辽阳丢失的罪责,需要他前去诏狱受审!”
“既然如此,厂卫抄了李家,为何没有事先支会三法司?魏公公可别忘了,李家可还是朝廷敕封的宁远伯!”
“大司寇这是要为李家说话?”
魏忠贤给自己挖坑,他王命璿可不敢跳进去,虽然不知是什么具体原因导致了厂卫查抄李家,但肯定也不会是什么好事,“下官不敢,只是就事论事!”
见王命璿不上套,魏忠贤心里一阵可惜,“厂卫之所以没有让三法司参与会审,则是因为李家牵涉到了通敌卖国的大案,大司寇还有兴趣过问吗?”
虽然不想粘上这等大案,但王命璿作为刑部尚书,也不能在阉宦面前就此认怂,“虽然是通敌卖国的大案,但案情调查清楚后,也需要三法司进行定罪!”
“那是当然,但不是现在!”
见王命璿要败下阵来,户部尚书郭允厚实在是忍不住了,“启禀陛下,厂卫现在查抄李家,可否让户部再次派出精算干员前去清点赃物?”
郭允厚现在这么刚的吗?
上次硬刚皇帝干涉李三才家抄家之事,这次又要干涉李成梁家抄家,这是要上天啊!
其实郭允厚也没有办法,作为王朝末期的户部尚书,在收不上来正税的情况下,他必须想尽一切其它的办法搞其它来路的钱才是他的第一要务。
刚刚结束的李三才抄家,让户部一下子发了笔价值四百余万两的横财,他的胆子也就跟着变得更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