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三李有田一家在何家沟安定下来后,种上了从老家带来的小麦种子,以及从仁怀县城买来当地普遍种植的水稻、冬瓜、南瓜等各种作物种子。
入秋后,还学着本地人在地下挖了个地窖,用来储存需要过冬的食物。
至于他们在陕西老家时挖的那种窑子,在雨水很多的仁怀县自然是无法继续使用。
在把春季从县城领的番薯藤种下的番薯收割完,并放进地窖后,李老三突然跟他爹李老头说道:“爹,县衙门口贴着杀叛军赏土地,还有一官半职,我想去试试!”
李老头放下从本地人学来的旱烟后,干脆直接地回道:“不准,都说好男不当兵,补铁不打钉,你又不是没见过老家的卫所兵,能有什么出息!”
“爹,一个人头十亩地呢,要是不去或去晚了就没有人头可砍了!”
“那些土司既然敢造朝廷的反,说明他们都是一群不怕死的悍匪,要是他们的人头那么好拿,哪轮得到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
你一个连刀枪都不会使的人,除了去给叛军送人头,什么都干不了!”
“县衙老爷们说了,入伍后会教我们武艺和什么军阵,到时候杀叛军就容易多了!”
“我劝你还是老老实实地跟着我们一起种地,今年朝廷分了那么多地给我们,还有不少地没来得及开荒,正好冬天凉快下来了,我们一家人争取在开春前将这些荒地都开出来,等明年开春的时候,全部种上麦子、稻子和今年新得的番薯,明年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饿着了!”
“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子孙只会越来越多,这何家沟的地儿迟早会被我们都开垦完,到时候他们恐怕还会继续挨饿!
现在朝廷有了这么好的条件,我就想着砍个四五个人头,将我们家的地翻上一倍,争取把家里的小子送去私塾读点书,长大了写写算算也方便,要是有出息,考取考个秀才功名那自然更好!”
看着做美梦的小儿子,李老头训斥道:“我劝你还是不要癞蛤蟆想吃天鹅屁的好,秀才功名,那是我们这种庄稼汉能奢想的吗?
我们家现在已经有了五十来亩地,你所说的子孙没有地种的问题,起码在未来三四代都不会有这个问题。
要是真有了没地可耕的那一天,他们自己自然会想其它的办法,不用我们瞎操心。
但你要是在外当兵丢掉了性命,你的媳妇和娃儿怎么办?
你现在不仅要养一个媳妇两个娃,很快又要养即将出生的第四个娃儿,你家里没了你这个壮劳力,地谁来耕,他们的粮食从哪来?”
李老三憨笑道:“这不是还有爹和娘嘛,我这去打叛军也就几年的功夫,而且赏赐的土地不用缴纳一分税,到时候我们身上的担子能轻松不少!”
“我劝你还是不要瞎想的好,我和你娘年纪也不小了,耕点地养活我们老两口没什么问题,但要帮你额外养四个人口,亏你说得出口!”
“爹,秀娘在孩子出生后就能下地干活了,到时候不用您二老那么劳累!”
“老三啊,不是你爹娘舍不得这一身力气,而是怕你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家现在好不容易在这何家沟安定了下来,那就安安分分地种我们的一亩三分地,不要再发生一点意外。
你大哥一家留在陕西,我和你娘天天担心他们是不是在我们走后一直找不到吃的,是不是现在已经饿死了。
你要是再去当兵,我们可就只剩下你二哥一个儿子了,算爹求你了,不要去过这刀口子舔血拼命的日子......”
说着说着,李老头十分罕见地在自己儿子面前抹了抹眼角的泪水。
他这一生可真苦啊,没有一天是吃过饱饭的,眼见着明年能上吃饱饭了,这小儿子又想去杀叛军,这可不是要了他的老命吗?
正在这时,李老三的娘也走了过来,她什么也没说,就是用手指抵着鼻子低声一直哭,后来哭声越来越大。
没过多久,李老三那挺着大肚子的媳妇带着一双儿女也走了过来,年纪很小的两孩子看着奶奶哭,一人各拉着李老三的一条裤腿也跟着哭了起来。
一边哭一边还高喊着“爹爹,不要走,不要走......”
看着这个场景,哪怕李老三再铁石心肠,也无法再继续坚持说出去当兵杀叛军的心思。
李老三一边抱起一个孩子,像是安慰他们,实际是安慰自己的父母与媳妇,“爹爹不走,爹爹不走......”
自此之后,李老三真如他父母妻儿所看到的那样,每天跟着家人一起早出晚归,认真开着慌、砍着柴......
春节刚过,媳妇给李老三又添了一丫头,虽然父母不喜,但李老三也觉得挺好。
现在他们这个小家已经有二十来亩地,只要人勤快,今年撑开肚皮吃,也能吃饱饭。
不仅是土地多,还因为今年依然不用交税,包括明年也不用,要到后年才会交税。
而正因为受够了以前在陕西时每年高昂的赋税,李老三才想着去博一份军功,得到朝廷赏赐的不用缴纳税赋的军田。
虽然陕西的军户日子不好过,但贵州这边在赶跑叛军后,以后也就不会有多少仗可打,得到的军田也就少了不少的赋役和出兵任务。
万一要是军户像陕西一样不好当,大不了未来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开,一半民户,一半军户。
在把小麦、水稻和蔬菜种子种下,育苗的番薯种在地里后,李老三悄悄汇合何家沟六名一起想当兵博军功的邻居,临走前跟甲长打了声招呼后,带上之前悄悄打制的长枪就离开了何家沟,去仁怀县县衙报名参军。
等李老三一家知道他去当兵时,他的母亲和媳妇顿时感觉天都要塌了,而李老头则催促着李老二赶紧去县衙找回李老三。
但此时的李老三他们六人,已经成了大明贵州都指挥使司下威远卫仁怀守御千户所的一名长枪兵,李老二想将李老三拽回去已经不可能了。
而他们这个守御所的千户,听说是来自忠州的秦卫明,已故副总兵秦民屏的儿子,遵义副总兵马祥麟的表弟。
在选兵的时候,秦卫明看着李老三六人要比一般的四川和贵州人身材高大,外加各拿着一杆长枪,便将他们都选为长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