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日和清明老道一番交谈后,王一帆就仿佛被点醒了一般,不再偷跑出去看那些外门弟子练武了。
不管其它的说的恰当与否,有一点老道说的确实极为在理:“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去。”老道劝他多读书,尤其是读道家典籍。王一帆便听从了他的建议,静下心来,一本接一本地沉浸其中。
春去秋来,时光匆匆,又是一年过去了。
王一帆来到这个世界已然整整一载,这一年里,他通读了藏书阁内的所有道家典籍,对于道家的核心概念——“道”,有了颇为深刻的理解。
道家坚信,“道”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它是一种高深莫测、超越了人类常规感知和理解范畴的存在,先于天地而诞生,是一切事物萌生的基础和依据。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这“道”,它无形无象,却又无处不在,孕育着万物,推动着宇宙的运行和发展。
“道”同样也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和法则。世间万物的生灭、变化、发展皆遵循着“道”的既定规律。人类只有顺应“道”的指引,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平衡。就如同自然界的四季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条不紊;又如日月星辰的运行,遵循着各自的轨道,周而复始,从不紊乱。这些都是“道”在具体事物中的体现。人类若试图违背这些规律,强行干预,必然会遭受自然的反噬。
道法自然,这是道家思想的首要原则。它强调人类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和节奏,不要妄图过度干预自然的发展进程。道家坚决反对人类的肆意妄为和过度膨胀的欲望,倡导以一种自然而然、无为而治的方式去生活和行动。在道家看来,大自然有着其自身的智慧和节奏,人类应当尊重并遵循。比如,山川湖泊、森林草原,它们各自按照自然的法则生息繁衍,形成了一个精妙而平衡的生态系统。人类若过度开垦、砍伐,破坏了这种平衡,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
道家主张柔弱胜刚强,认为柔弱的事物往往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韧性。水,看似柔弱无比,但却能以其绵绵不绝之力滴水穿石;小草,在狂风暴雨中看似脆弱易折,却能在风雨过后重新挺立。这些都是柔弱胜刚强的生动例证。同时,道家倡导安静、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内心的平静来达到对“道”的体悟。武当派掌教三丰真人所创的太极拳和太极剑,正是道家这一主张的完美体现。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看似缓慢轻柔,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变化;太极剑则剑势圆转,绵绵不断,在柔弱之中暗藏锋芒。这种武学理念,不仅是在搏击技巧上的创新,更是对道家思想的深刻诠释。
王一帆心中对道家的思想和武当派的处世之道有了更深的感悟。他深知,在这纷繁复杂的江湖中,唯有坚守内心的“道”,才能保持清醒,不被世俗的纷扰所迷惑。
随着对道家典籍的深入研读,王一帆越发觉得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道家所倡导的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并非是消极避世,而是一种超越世俗的追求。在这个充满欲望和争斗的世界里,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不为外物所动,是一种极高的境界。
比如,在面对功名利禄的诱惑时,道家思想教导人们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被虚荣所蒙蔽。正如《道德经》中所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只有知足,才能避免陷入无尽的欲望深渊,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再如,道家强调的“无为而治”,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刻意去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自然发展。这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方面,有着深刻的启示。不强行推行某种政策或制度,而是尊重民众的意愿和自然的规律,往往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人际交往中,道家的“和光同尘”思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教导人们不要过于突出自己,要与他人和谐相处,融入群体之中。这样既能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和嫉妒,又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个性。
王一帆在不断的思考和领悟中,逐渐将道家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之中。他对待师兄弟们更加谦逊温和,对待武学修炼更加专注执着,不再急于求成。他明白,只有遵循“道”的指引,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才能在武学和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这一日,一位浓眉大眼,气度不凡的中年道士踏入了藏书阁内。他步履匆匆,径直走向王一帆。
“悟帆又在读书呀!清明师叔在哪里?”
王一帆转头看向门口,发现来者竟是张三丰的二徒弟——俞莲舟。
这一年来,王一帆对武当山上下所有人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张三丰的七个徒弟里,俞莲舟性格坚毅,平日里沉默寡言,但内心正直善良。他的武功造诣极高,在武当七侠中当属顶尖水平,尤其是对于武当的各类绝技,掌握得极为精湛。面对江湖中的各种纷争和挑战,他总是能够沉着冷静地应对,以强大的实力维护着武当派的声誉。
王一帆赶忙起身行礼:“弟子见过师伯,师祖爷在里面睡觉呢,现在这个时辰应该醒了!师伯稍等一会,我去看看师祖爷醒了没有?”
王一帆轻手轻脚地走进里间,只见清明老道正缓缓睁开双眼。
“师祖爷,俞师伯求见。”王一帆轻声说道。
清明老道微微点头,王一帆便转身出去,将俞莲舟请了进来。
俞莲舟向清明老道行礼后,说道:“师叔,近日江湖中颇不平静,各门派之间纷争不断。我武当派虽一直秉持中立,但也难免受到波及。”
清明老道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莲舟啊,我道家讲究顺应自然,但也不能对江湖正义之事坐视不管。只是行事需谨慎,莫要违背了‘道’的本意。师兄最近又闭关了,你们几个人中就你性格坚毅,做事沉稳。”
俞莲舟点头称是,又与清明老道商议了一番应对之策,这才准备离去。
“此外,”清明老道话锋一转,“关于王一帆,你也多留意一下。此子天资聪颖,心地善良,是个可造之材。但他毕竟年轻,经历尚浅,还需多加磨砺。你若有空,可以多指点他一下武艺和为人处世之道。”
俞莲舟恭敬地答道:“谨遵师叔教诲。我定会悉心教导王一帆,让他成为我武当派的杰出弟子。”
说完,俞莲舟便离开了清明师叔的房间,决定多观察一下王一帆。而此时的王一帆,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得到了武当派两位前辈的关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