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返城风席卷祖国大地,新疆农场这里同样无法置身事外。
无论是在劳作的田野上,下工后的场部,供销社,还是在自家炕头,这些知青谈论最多的就是返城问题。
听说可以回家,很多人流下热泪,迫不及待,虽然他们在这里流下了汗水,度过了青春,用满腔热血建设祖国边陲,留下太多太多令人感动的足迹。
但是听说能回家,能回上海,很多人还是激动莫名,充满热情。
每天场部围满了人,都是排队等着开证明准备回去的,回上海不是每个人都能回去,有硬性指标。
首先夫妻双方必须都是上海过来的知青,如果有一个人是本地人,那就不具备回去的条件,都是知青还不算完,还得上海家里托好关系,有大队、街道肯接收,这里同意放人。
这样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手续才能回乡。
复杂艰难程度超乎想象,很多家庭都是普通家庭,再加上当时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作本就不多,一下子解决两人的工作,更是异常困难。
有迫不及待地直接离婚,丢下孩子抛家舍业地回上海,由此造成的家长里短,争吵打架,每天都在上演。
但同样也有人眼看回家之路这么艰难,家里解决不了工作,而且也在这里生活习惯了,就选择继续留在这里建设祖国边陲。
整个农场闹得热火朝天时,宋向上家里也不太平,宋向上放学后能明显看到母亲迪丽扎尔回家早了,不管干活多累,都做上香喷喷的饭菜等着老爸回家。
有时候老爸在场部喝酒不回来,迪丽扎尔都不放心,非让宋向上载着她去场部给宋建国送饭,说怕宋建国吃不好饭,老喝酒非喝坏胃不可。
宋向上上初三,已经不是小孩子,早就看出母亲心思,说实话他也挺担心,生怕爸爸妈妈像刘艺涵父母那样。
这种结果是他不能接受的,于是他和母亲一起做饭,一起给父亲送饭。
所幸一切没有异样,只是父亲宋建国的酒量变大,每次别人聊起哪个知青回乡的事,他都变得无比沉默,只以烈酒应对。
宋向上看着父亲的眼,总觉得父亲有心事,他隐隐有猜测,但不想说,而且宋向上相信父亲是个负责的人。
慢慢随着时间推移,迪丽扎尔的担心也消减不少,这个小家其乐融融,按部就班地生活,静看农场许多知青家里鸡飞狗跳。
初三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中度过,毕业时候宋向上以年级第五的优秀成绩考上县城高中。
这年的暑假,水利电站工地,经过工人和一众工程师的艰苦奋斗,舍小家顾大家努力,大坝终于建成,这座大坝成功发挥水利作用,灌溉上万亩荒滩,让盐碱地变成良田。
除此之外,它承担了重要的发电作用,随着汹涌澎湃的水流涌进水轮机组,推动叶轮,带动定子转动切割磁场,立刻产生强劲的电流和电压,通过水电站安装的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升高到110千伏,顺着安装好的高压输电线路输送到百公里之外的县城。
周围几个农场包括县城瞬间被点亮,工厂马达声轰隆隆直冲天际,农场、县城都在电力催动下高效运转起来。
工地上的工人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他们敲锣打鼓庆祝,热闹的气氛直冲云霄,好多精壮的汉子掩面流泪,很多工程师激动得浑身颤抖。
这是他们奋斗几年的心血工程,流了太多汗水,现在见到它投入运行,点亮万家灯火,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每个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在这欢呼声中,宋向上看到平静坐在椅子上的刘艺涵,他神色平静,眼神里有掩饰不住的哀伤,和周围喜庆的气氛格格不入。
宋向上急忙凑过去,“艺涵,你怎么有点不高兴,普天同庆的日子,你怎么还哭上了?跟个女娃娃似的。”
在水利电站上相处三年,两人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聊天间经常开玩笑。
刘艺涵张嘴骂道,“滚,你才是女娃娃。”
“那你从这抹眼泪干啥,出什么事了?”
刘艺涵沉默片刻后,道,“我爸妈离婚了。”
宋向上愣了一下,很快明白过来,低声道歉,“对不起。”
刘艺涵努力挤出笑容,“你说什么对不起,又和你没关系,是我爸主动提出来的,我爸见我妈回城意愿已定,他不离婚,我妈不满足回城条件,与其这样干耗着,还不如成全我妈。”
宋向上轻轻叹了口气,“没想到刘指挥和沈工程师真离婚了,他们工作互相助力,神仙眷侣,天作地合的一对,对了,刘指挥为什么不和沈工程师一起去上海?以他的能力,如果非要去上海的话,说不定可以打通关系。”
刘艺涵摇了摇头,“我爸是第一批挺进新疆时就留在这里的兵,他转业后专注水利工程建设,足迹遍布天山南麓,一腔热血都投在了这块辽阔的土地,他的事业和生命就在这里,当年把我爷爷奶奶都接过来了,他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他割舍不下这里。”
“而且我妈家里答应解决工作,但是只能给她一人解决,我爸去了得重新工作,再找到这种水利工程方面的工作很难,我爸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他绝不会接受过上靠我妈养活的日子。”
“除此之外,我妈回城态度坚决,甚至不惜离婚,伤了我爸的心,所以在工程完工后主动找到我妈提出离婚。”
刘艺涵低声诉说着事情的来龙去脉。
宋向上什么都做不到,只能安慰,“艺涵,你得想开,父母的事他们自己做主,咱们无法改变太多。”
刘艺涵擦了擦眼泪,重重点头,“我知道,我记得你之前说过的话,现在我无法改变,只能接受,但不代表我将来不能改变,我会努力学习,将来有更多的选择,等到将来的一天我一定会有改变这种现状的能力。”
这一刻的刘艺涵目光格外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