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笑看整片战场,袖口一抖,掏出一把金豆子,撒下战场。
又打了个响指,身边出现一抹抹红光,荧荧如火,凝聚出三百六十五柄袖珍飞剑。
轻轻一拍城头,又祭出一面绣着无数符文的赤红大旗,立于大平军队后方。
若是天下法宝共作一石,那么李梦阳这位天下第一炼器师,独占十二斗。
天下修士之法宝,还倒欠他两斗。
雷云之上的张衍,眉头紧锁,正欲出剑降雷阻止,却被莫莲递出一剑打断,又被死死缠住,脱不开身。
金豆落地即生根,化作一位位金甲力士,三千枚金豆便是三千位金甲力士,每位都有地境的战力。
三百六十五柄袖珍飞剑,直飞入大玄军队后方,剑气极盛,速度极快,肆意收割着低境界的大玄将士的性命。
那杆赤红大旗,符文闪亮,迎春风招展,沐浴春光,抚平治愈一位大兵将士的伤口,竟可以白骨生肉,断肢重生。
李梦阳笑了笑,法宝之多,术法之盛,境界之高,这便是他只身独守城头的底气所在。
这也是,大平老将军白青敢于以三十万兵马冲杀大玄百万精锐的底气所在。
有国师大人在,大平便在!
白青翻身上马,回望城头,猖狂大笑:“谢!国师大人出手相助!”
李梦阳摇头笑道:“无妨。”
大玄军中其实并不缺高手,只是这三千位金甲力士来的太过突然,而且似有灵智,专门针对大玄军中海境之下的兵卒,一击即中,不求击杀,但求重伤,一时间大玄前军死伤无数。
更可恨的是那冲入后方的三百六十五把袖珍飞剑,剑气极盛,速度极快,数量极多,普通兵卒根本无法应对,眨眼之间,大玄后方已是尸横遍野。
前有金甲力士以拳压阵,后有袖珍飞剑袭杀兵卒,一时间,大玄百万精锐就乱了阵脚。
李梦阳以一己之力,就拖住了大玄百万精锐的攻势。
大玄军后方,大皇子张子民与三皇子张子坤刚刚联手困住十二柄袖珍飞剑,一击即碎。
这些飞剑虽杀力巨大,速度极快,但好在脆弱不堪,海境之上的修士随手一击,便可将其击碎。
大玄皇帝张衍目前,统共有六位子嗣,分别以八卦命名,八卦之外,以民最大。
三皇子张子坤擦拭着脸上血迹,对着穿着粗气的张子民说道:“皇兄,这些袖珍飞剑……”
话还未说完,大皇子张子民突然一掌打向他的胸口,将他打飞出去。
自己则留在原地,打开架势,右手挡在面前,左手护住心口。
一柄飞剑,瞬间洞穿了张子民的右手,离眉心要害不到半寸,却再也停滞不前。
“皇兄!”张子坤惊呼一声,身子一扭,稳住双腿,便要飞扑过来。
“别他娘的过来!”张子民嘶吼着,内息疯狂奔腾着,竭力抵抗着浸骨的剑气。
下一刻,又是一柄袖珍飞剑刺来,洞穿他的腹部。
张子民内息一滞,顿时口鼻喷血,单膝跪地,单手撑地。
这时,一阵清风拂面,拂去了所有伤痛。
张子民抬头一看,便见到一位身着一袭青衫,两鬓双白的中年儒士,眉目含笑地看着他。
张子民急忙起身,以自身内息震碎身上飞剑后,不顾身上伤势,赶忙行礼,恭敬道:“子民见过闻先生。”
飞扑过来的张子坤见到中年儒士后,也是不敢怠慢,低头行礼,头也不敢抬。
于是,战场上便出现了这样怪异的一幕,两位身穿锦袍的大玄皇子,全然不顾战场上乱帘的袖珍飞剑,对着一个两鬓霜白的中年儒士认真行师生之礼。
中年儒士按住张子民的肩膀,周身浩然气溢散,自上而下,修补着大大小小的伤口。
张子民的一身伤势,转瞬间恢复如初。
中年儒士微微摇头,无奈笑道:“哎呦,你俩都消停一点,战场之上,刀剑无眼,你俩倒好,还有功夫闲聊。”
张子民刚想回话,便神色剧变。
“闻先生!小心!”张子民与张子坤同时惊呼一声,也顾不得什么繁文缛节了。
足足三十二柄袖珍飞剑,从四面八方同时袭杀那个中年儒士
上下,前后,左右,三十二柄飞剑皆是刺向三十二处致命的窍穴,避无可避。
闻先生一跺脚,轻轻开口:“君子喜静,君子坦荡。”
刹那,三十二柄袖珍飞剑同时停在闻先生十步开外处,一动不动,随后似有罡风激荡,三十二柄袖珍飞剑瞬间破碎,化作点点莹光四散。
张子民不由赞叹道:“没想到,闻先生如此厉害!”
张子坤在一旁点头如小鸡啄米,随声附和:“对啊!对啊!甚至比空行公公还要厉害几分!”
闻先生嘴角止不住地上扬,一手负后,一手置于身前,昂首挺胸,微笑道:“君子不骄,君子不躁。”
喂喂,麻烦您老先把那幅大儒文豪的样子先收一收吧……张子坤撇了撇嘴,不由翻了个白眼。
闻先生环顾四周,双眼微眯,仔细打量着余下飞舞的袖珍飞剑,以极快的速度,一柄柄数了过去。
心中盘算一番,眉头不由皱起,自言自语道:“余下二百六十五柄飞剑,想要同时灭碎,有些麻烦了。”
当然……也就只是有些麻烦。
张子民恭声问道:“闻先生,那该如何应对?”
“很简单。”闻先生朗声笑道,“我合道,入法境,就是了。”
“先生是说……”张子坤颤声问道,“先生要在此时此地,合道法则,入十万法境?”
他不知道的是,就是眼前的这位闻先生,曾有过一番言语:我随时随地……法境巅峰。
闻先生双手拢袖,微笑着,轻轻点头。
曾经先生的学生,如今也成了别人的先生,那么先生的先生,总要做些什么才行……
闻先生张开双臂,大袖飘摇,清风拂面,长笑道:“吾善养吾浩然气。”
曾有圣人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存于天地之中。”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故此:天地正气即为浩然气!
千秋凛然浩然气,万古长存天地间!
千秋万古,独我浩然!
闻先生自整衣冠,自理仪容,躬身行礼,朗声言道:
“学生闻砚!有请先生孔长秋!”
“借剑君子玉!助学生合道……”
“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