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曹操负手立于船头之上,望着天幕,眉头微皱,道:“这……这就没了?此等奇异之物究竟是何物?这所谓的‘广告’又是何方神圣弄出来的玩意儿?在座诸位可知?”
一旁的许褚闻言,嘴巴微微张开,似欲言语,但终究还是抿紧双唇,未发一言。
曹操缓缓转身,目光扫视周围众人,脸上严肃无比,仿佛对无人能够应答此事早有所料。
然而,当他再次将视线投向天幕时,仅仅只是匆匆一瞥,便猛地咳嗽起来,身体亦不由自主地颤抖了几下,显然是被天幕上呈现的画面深深地震撼到了。
曹操心知此刻不宜在此事上过多纠缠,于是赶忙转移话题,扭头望向身旁的于禁,高声问道:“文则啊,依你之见,这船如何?”
于禁先是苦涩一笑,然后摇了摇头,叹息道:“回丞相,实不相瞒,这船嘛,说好也好,说不好也确实不好。”
“嗯?”
听到这话,曹操不禁面露惊诧之色,心中暗自思忖:自己方才站立于船上之时,分明清晰地感觉到了这艘船相较于同时代其他船只而言存在着巨大的优势,怎地于禁竟会给出如此评价呢?
他紧紧地盯着于禁那张略显无奈的面庞,眼神之中满是疑惑和急切,显然是在等待着对方进一步解释其中缘由。
于禁紧咬着牙关,面色凝重地开口说道:“依末将之见,此船应当已经服役多年,恐怕距离退役之日已然不远矣。”
然而,还有一句话在于禁心中徘徊,却始终不敢说出来——当初他初次见到这艘船的时候,心情与曹操如出一辙。
所幸,当时有旁人及时出言提醒,才让他恍然惊觉其中端倪。
曹操闻言,眉头微皱,目光犀利地盯着于禁,追问道:“此事当真能够确定无疑?”
于禁赶忙抱拳躬身答道:“回主公,末将已然遣人前去仔细查探并予以确认过了。”
曹操听后,突然间怒目圆睁,扯开嗓子大吼一声:“好个朱棣!”
其声震耳欲聋,直吓得在场众人纷纷低下头去,不敢与之对视。
然而,就在众人皆噤若寒蝉之时,曹操却又突然放声大笑起来。
笑声在空旷的场地上回荡,令人摸不着头脑。
过了好一会儿,曹操方才止住笑声,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之后,再度开口问道:“如此,能否设法加以仿制?”
于禁略微思索片刻,然后恭恭敬敬地回应道:“启禀主公,末将可以让人去试。”
曹操微微颔首,表示赞许,口中言道:“甚好。”
【这时,在不知道多少人懵逼的目光中,天幕又开始了播放】
【其实,早在战前,各国都有所准备,尤其是德国】
【在地理位置的限制下,德国一旦开战,就面临双线作战的局面】
【对此,德国人的应对计划是先集中兵力,专攻一面,胜利后再调转部队,将双线作战拆分成两次单线作战】
【由于俄国交通不便,即便宣战也需要至少一个月来调集军队,所以德国计划先攻打西线的英法联军】
【施里芬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该计划将德国的全部作战兵力巧妙地划分为针对俄国的东线和针对法兰西国的西线两大部分】
【其中,西线部队布置了79个师】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线部队显得相对薄弱,仅有区区10个师,并且还夹杂着一些战斗力稍逊的地方部队】
秦朝
秦始皇看着天幕。天幕之上,刚刚各种光怪陆离的影像和文字不断闪烁变换,其中不乏一些稀奇古怪的广告,但他却始终面不改色,神情自若地将其一一看完。
直至此刻,他才微微摇了摇头,轻叹一声道:“朕终究还是小瞧了后世啊!”
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与感慨。
一旁的扶苏听到父皇这番话,不禁面露疑惑之色,一双明亮的眼眸满含好奇地望向秦始皇。
见此情形,秦始皇缓缓转过身来,对着扶苏解释道:“此前那天幕提及抗倭战争之时曾言及‘师’这个编制,朕略微推算了一番,大约一个师约有一万士卒之众。然而,你且看看这德国,地方也不是很大,竟然能拥有如此庞大数量的军队!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说完,秦始皇稍稍停顿了片刻,仿佛是有意要留给在场众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消化他所说的这些话语。
这时,李斯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所言极是。但需知如今已距大秦千年之后,时代变迁,自然会比往昔更为先进。世间万物皆在不断向前发展,此乃常理也。”
听完李斯的话,秦始皇并未立刻回应,而是伸出右手食指,轻轻敲击着身下那雕刻精美的龙椅扶手。
一时间,大殿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沉寂,唯有那清脆的敲击声在空气中回荡……
【如此一来,东西线兵力的分配比例大致呈现出惊人的1:8的悬殊差距】
【进一步细分下来,西线这一庞大军团又被精细地划分为左右两翼】
【右翼部队无疑是西线的核心与中坚力量,足足有68个师】
【相比之下,左翼部队规模较小,仅有11个师】
【在这为数不多的左翼部队中,还有一部分被精准地配置在了凡尔登这个至关重要的中央地段】
【要知道,此处不仅是通往巴黎的西北门户,距离巴黎更是近得惊人——仅仅只有135英里】
【同时,它还是法兰西国整个对德防御体系的重中之重,牵一发而动全身】
【至于剩下的部分,散布在长达240公里的漫长法德边境线上,时刻保持警惕,严密监视着敌方的一举一动】
【毫无疑问,西线中的右翼堪称德国主力中的绝对王牌,更是德国的关键所在】
唐朝
李世民微微颔首,面带赞赏之色说道:“此布置甚是精妙!然而……”
他话锋一转,语气略微变得凝重起来。
凡事只要有个“但是”,这味道瞬间就不一样了。
下方的房玄龄心领神会,连忙拱手应道:“陛下所言极是。”
其神态恭敬,仿佛早已洞悉皇帝未尽之语。
一旁的李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但很快便恢复了严肃的神情。
紧接着,众人似乎都明白了其中深意,不再言语,纷纷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到天幕之上。
此时,站在一旁的程咬金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一会儿瞅瞅李世民,一会儿又瞧瞧房玄龄,满脸疑惑不解,心里暗自嘀咕着:“这到底是啥意思啊?一个个打什么哑谜呢?俺老程可真是搞不懂这些弯弯绕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