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羌王庭,胡羌诸部以及北夷诸族正在此地会盟。
胡羌汗道:“诸位,我等久居北方这苦寒之地千余载,饱尝迁徙流离之苦厄。而南朝汉人坐拥万里无垠的平原,广袤肥沃的良田,繁华兴盛的城池。
我北方诸族也曾挥刀南下,纵横中原三百余里,那是何等的英雄豪迈,气吞山河。诸位皆是草原的矫健雄鹰,沙漠的凶猛胡狼,自当胸怀天下之志。如今历经近百年的休养生息,我们北方诸族,人丁兴旺,兵强马壮。
反观当下之南朝,诸子争嫡,相互攻讦争斗。又深陷货币之困局,国内民心浮动不稳,边关军心思变。此等乱局,正是我等北方众族一举拿下中原的绝佳契机。诸位是否愿随我一同南下,饮马黄河,于中原广袤大地放牧?”
“愿唯胡羌汗马首是瞻,南下中原,饮马黄河!”众人齐声高呼。
胡羌汗见众人意志高昂,遂站起身来,举起马奶酒,敬向众人:“诸位草原的英雄豪杰,我敬大家!”
众人亦举起碗,齐声道:“敬天可汗!”
胡羌汗将酒一饮而尽,而后将碗狠狠砸在地上,说道:“今日我与诸位在此立誓,我胡羌汗定与诸位同心协力,并肩进退,若有二心之人,如同此碗。余部当合力杀之!”
众人纷纷效仿胡羌汗,一饮而尽,摔碎酒碗,随后纷纷立誓。
胡羌汗道:“我胡羌共出兵二十万。尔等每部出兵二万,统兵四十万。三日后,分别南攻边城,使南朝诸城无法相互增援。我则亲率精锐十万抵御庆王三十万大军,迫使庆王无法分兵驰援。
而诸位诸部,任谁一部攻下边城,切勿急于南下,而是绕道其他边城,与友部里应外合,依次攻破所有边城。我等在边城驻军,囤积粮草物资,构建第一道防线,作为进退中原的屏障,尔等可否遵守此约定?”
“天可汗天纵之才,战法卓越!我等皆听其号令!”众位首领纷纷表示赞同。
“诸位,为保此次南下顺利推进,亦为防范有二心者,请诸位各派一子来我帐下,作为传令官,负责各部令行禁止,行动执行的报备与传送。”胡羌汗狼眼四顾,众人皆不敢有异议,纷纷表示应允。
本次南下的谋划,胡羌汗筹谋已久,虽说他的重甲骑兵尚未达到预期规模,然而就目前所收集的情报来看,已然到了全力一击的关键时刻。倘若等到南朝将所有内忧外患逐一化解,再想寻觅战机,不知还要等待多少年。
况且北夷诸族,历经近百年的休养生息,人口众多。北方草原的资源有限,难以容纳如此庞大的人口和牲畜。要么南下中原,与南朝争夺地盘,要么北夷内部必将发生内乱,互相抢占草原,自相残杀。唯有削弱内部力量,方能形成与南朝抗衡的实力。
所以,这场战争迟早都会爆发,而他作为上一场北夷部落争斗的落败者,与南朝接触数十载,自信对南朝已然了如指掌。 所以,此战不打则已,一打定要打出个三七分账,务必拿下南朝黄河以北的土地和城池。至少边关的十几座城池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此刻,凌云镖局的一支护卫队,约二百余人,正在护送南朝商队深入北夷诸部,用布匹、草药、盐巴、家具以及各类食物与诸部交换皮草、骏马、肥羊或金银。
这本是一场寻常的行商之旅,按照往常情形,北夷部落大多在边城以北五十至一百公里范围内,聚落而居。一是为方便前往边城进行贸易,二是这些游牧民族也在仿效南朝开始修筑城池,过上定居生活。
只是当下北夷的城池规模尚小,比起边城,犹如南朝的村落一般。即便如此,这在北夷诸族的发展史上,已然是本质性的飞跃。因为这些小城,也逐渐成为北夷的边城,有着拱卫边塞的作用。
战争时期,这些散落成一线的小城,战马奔驰只需一两个时辰。若相互回援,威力巨大。深入到这些小城之间,无异于被包饺子,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但是商队发现,临近边城的小城池,牧民都在向北迁徙。此时已至初秋,本应是陆续南迁之时,所以此等举动极为反常。为防突发变故,护卫队的镖师纷纷换上玄铁战甲,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冷冽光芒。
护卫队结成战阵队形,将上百辆大车围在中间,缓缓前行。而大车在草原上压出深深的车辙印迹。 已至午后酉时,商队抵达超过百公里的北夷小城,而大多从南边小城迁徙过来的牧民也大多在此歇脚。
商队一到,这些牧民迅速围拢过来,交易热闹非凡,直至两个时辰后的亥时,人群才渐渐散去。 按照惯例,护卫队与商队在此过夜,稍作休憩,至四更天再返程南归。然而当护卫队刚将商队车马集结安顿好之后,却惊觉,这些完成交易的牧民,竟然根本不停宿,而是连夜径直北迁。 整个小城瞬间空空荡荡,仅留下他们,连同商人总计约千余人。
“不妙!北夷定然发生了大事,或者即将有大事发生!北迁边民,恐怕有战事将至,莫非是要南下侵犯中原?!”领队周大宝,曾在北疆多年,担任过斥候校尉,对此种情形敏感度极高。
他即刻叫来一个小队长梁咏,说道:“即刻率领一个小队回边城报信,并让小队沿着边城,分别向各城报信。若遭遇北夷兵,切勿交手,只管报信。倘若来不及,就点燃狼烟。”
梁咏听罢,深知此事紧急,于是率领他的小队约二十人左右,直奔南朝边城而去。正当他们即将抵达距南朝北城最近的北夷小城之时,忽然感觉远处传来地动山摇之声,似有万千马匹朝这边疾驰而来。 梁咏他们久在边关,对这种声音再熟悉不过。
于是喊道:“快跑,莫要与他们碰面。”于是这二十匹快马顺着大队人马的方向急速奔走。他们必须在这大队人马到来之前,绕过前锋,方能抵达边城,否则就会被包夹在这小城以北,再也无法返回。
五更时分,天已微亮。后面的声音也渐渐平息。当他们抵近仔细探查,才发现竟然有几万北夷兵散布在这些小城之中。而且人马皆不下鞍,刀不离鞘,随时准备冲锋。
来不及了,梁咏赶忙分别派人前往其余边城报信。于是两人一组,分别向其他边城奔去。而梁咏则带五个人,迂回到边境线的一个小山凹,在那里,有他们预先留下的狼烟堆,以备紧急时刻传递信号。
梁咏点燃狼烟,便带着人往山凹中奔去。 而在边城城门,早已等候着众多北夷的商人以及来北夷经商的南朝商人,都盼着城门一开便可进入边城。 正在这时,在城门楼了望台的士兵看到远处有一处狼烟升起,立刻大声呼喊:“不要开城门,有敌情。”
然而为时已晚,城门已经半开,城外的人立刻一拥而上,将城门挤开,后面的人也都顺着人流往里挤。而了望台的士兵又看到远处飞尘四起,万马奔腾朝边城疾驰而来,立刻吹响号角。 边城的守军听到号角,知晓战事发生,迅速向城门集结,有的登上城楼,准备迎敌。
此刻,在城门附近,已然杀成一片,无论是商人还是士兵,都被北夷伪装成商人的士兵几乎杀尽。边城大门已然洞开,随时都有可能被大军攻入。
只见这时,一个小将率领一群人拍马赶到,一柄长枪连连刺倒几个胡羌人,而紧随他之后的一队士兵也个个英勇异常,没过多久,城门便被重新夺回。
这小将命人重新将城门上栓,派人在门后死守。 自己则登上城墙,观察敌情。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与禁卫副统领庄飞羽一同来北疆送军饷的十二皇子。
前几日北疆军饷之事刚刚结束。但是这十二皇子尚未离开边关,因其对边关充满好奇,便打算在边城停留几日,体验一番。 所以,十二皇子每日都会带着禁卫在边城巡视,有时也会出城狩猎。
昨天下午他带着禁卫进入草原时就发现情况有些异常,因为许多原本在边城做生意的北夷人正在向草原迁徙。 他便亲自询问,这是要去往何处?那牧民答道:“正常的迁徙,每年都会如此。”
但是他回去之后向十一皇子提及此事,十一皇子立刻心生疑虑,说道:“事出反常必有妖!先做好准备,以不变应万变。” 于是,便有了今日清晨的这一幕。
随着狼烟的升起,这边城的狼烟也四处燃起。十一皇子与庄飞羽也披挂整齐,带人前来。三人登上城楼,只见眼前一片开阔,几万北夷士卒,就在城下一箭之地。
率军之将正是胡羌猛将兀赤,只见兀赤搭弓射箭,只听一声弦响,一支制作精良的重羽箭,携着一封帛书便钉在了城门楼的柱子上。
十一皇子拔下箭来,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南朝大皇帝陛下:臣胡羌汗谨拜,听闻上朝诸子争嫡,已生内乱,而又有奸佞小人,操纵伪币,危害财政,令民不聊生,军心不稳。臣为上朝之臣,愿保上朝朝局稳定,民生安定,今率诸部五十万,南下中原,为君铲除奸佞,还百姓朗朗清平。胡羌汗”
十一皇子命人拿来纸笔,在帛书上写道:“尔等之忠诚,我定向父皇请命,如今我朝诸皇子兄弟和睦一家,百姓富足安定,不劳尔等挂心。还是安心在北境放牧,各不相犯。” 写罢,也拿起硬弓,将帛书射回。
箭落之处,正在兀赤马的前头,着实让马一惊,差一点将兀赤掀翻下马。 一个士兵连忙将信从地上拾起,呈给兀赤。
兀赤看罢,冷笑一声,大声说道:“南朝之乱,始于此贼,此贼不死,南朝难安。杀此贼,平南朝,安百姓。” 说罢,一挥手,只见高处一旗手挥动旗帜,只见一百多架的投石车,硕大的石块飞向边城。
北夷南侵之战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