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回朱棣,其实郑和下西洋为大明朝带来了许多奇珍异宝将近两百种,香料珠宝,粮种食物,这其中甚至包括了亩产最高可达3000斤的土豆!】
秦朝,嬴政的呼吸不由急促起来,3000斤!要知道如今大秦的主要作物稷(小米)也不过亩产150斤!
海外竟有如此奇物!
“李斯,传令墨家钜子,朕将海船制造的任务也一起交给他了!若真能寻回土豆,朕必有重赏!”
唐朝,李世民也是心中一惊,3000斤的产量,就连如今南方产量最高的水稻也不过770斤,若能得此作物,我大唐不知能存活多少的百姓!
但一想到目前朝中的状况,恐怕是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支撑海外探索的需要。
长孙无忌看了眼自家陛下无奈的神情,立马猜想到了其中缘由,随即一拱手:“陛下,虽然如今我大唐暂无余力发展海外,但臣相信只要我们大唐上下一心,日后定能剑指海外!”
李世民会心一笑,自己敢冒天下之大不讳登上帝位,自然有信心带领自己的王朝迈向更加强盛的未来!
宋朝,宋哲宗赵煦也是心神摇曳,若能得此神物,我大宋军队的后备粮食便有了保障,精心备战下定能让那野心勃勃的西夏有来无回!
叶楚接着说道:【但其实仁宗停止下西洋之举也是有自己的考量,下西洋虽然大大彰显了大明的国威,但其中耗资也是不容小觑!】
【整整28年,郑和带领船队走遍了亚非地区,最远甚至到达了非洲东海岸。】
【要知道这可是600多年前,没有GpS定位,没有现代技术,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但这支来自明朝的超级船队,光是每次出海的人数就超过2万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兵良将以及各中好手,武器粮草,航海所需应有尽有。
【那各位观众猜猜郑和船队每次出海要花掉多少钱呢?】叶楚笑着问道。
明朝,朱元璋先前为土豆的出现对郑和大加赞赏,这会儿子已经开始肉疼了,这得花掉多少银子啊!狠狠瞪了朱棣一眼,这个败家子!
三国时期,各家主公都对土豆非常的眼热,毕竟在这个灾难频发的东汉末年,粮食是实实在在的救命之物啊!
曹操光是听叶楚的描述,就已经能猜想到这是多么高昂的支出,感叹着摇了摇头:“出海,如今恐怕吾也是有心无力啊!”
刘备更是拉着诸葛亮的手,哽咽着说:“乱世之中,苦的是百姓啊!备只恨自己无能!”
汉朝,刘彻光是听着就已经羡慕嫉妒恨了,怎么同样是抵御外敌,这个明朝就有钱,甚至还有钱出海!
朕每一次出兵甚至还要从桑弘羊那里抠抠搜搜的要钱!
【答案揭晓:75万两白银!】
【要知道在当时,明朝一品大员的俸禄一年也才1044两银子,就连修建故宫的三大殿总共才花费了200万两白银。
【可以说一次出行几乎花掉了近半个故宫,由此可见其中耗资有多夸张!】
朕要闹脾气了!
刘彻酸得不行,这么多的银子若是给朕,朕早就出兵征伐匈奴了!
永乐年间,朱棣也是一惊,这经年累月的消耗确实极为惊人。
朱高炽咬咬牙,跪下说道:“儿臣知父皇下西洋之举是为宣扬我大明威德,只是这入不敷出,常年如此国库是在难以支撑!”
朱棣沉默不语,心中暗自考量。
【其实本来下西洋是一个从长远来看非常有利的举措,只是永乐一朝由于较为频繁的战争,国家财政较为紧张,故而不得不叫停。】
叶楚话音一转,【可惜了,当时的朱棣并不知道,令大明厌烦不已的倭寇却有着一笔不菲的财富。】
朱棣眼神一亮,快细说!
【东瀛虽小,却有着极其丰富的银矿储量,其中最大的石见银山足足持续开采了四百年!】
明朝,朱元璋一下子就站起来了,开采了400年的银矿,小小倭寇怎么配拥有这等财富,理当属于我大明!
你说刚定下的不征之国?
不好意思,咱家不知道!
武周,武则天心想,倭人?难道是前些时日老来唐学习的倭国?
想到白花花的银子正在对自己招手,武则天觉得身形矮小的倭人都变得和蔼可亲了起来。
嬴政和刘彻就更加眼热了,不比后世,这些银子对于我大秦\/大汉来说简直是天赐宝物啊!
至于良心这种东西,反正我们是没有的。
【而且在明清我国逐渐封闭后,倭寇逐渐发展壮大,在具备一定实力之后对我国发起了惨无人道的灭国战争!】
叶楚语气愤慨,【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整整十四年我们付出了数万万人的生命,才将这群狼子野心的侵略者赶出了家!】
洪武年,朱元璋的暴脾气直接压不住了,小小东瀛胆敢如此!亏得我老朱还把它列为不征之国!
我朱元璋从马背上打天下,不给他们点教训,真以为我大明是好捏的软柿子!
永乐年,朱棣一脚踹翻了桌案,怒气冲冲!
“蛮夷小国也配!朕必要亲征东瀛!”
贞观年间,李世民也是愤慨万分。十四年的战争,我华国不知道为此牺牲了多少百姓!
程咬金更是直接下跪请战,李世民眼神一冷,如今既然提前知道了历史,有些危患还是直接掐死腹中才好!
雍正年间,胤禛眼神阴沉,想来大清的末路与这些狼子野心的蛮夷小国脱不了关系!
也是后辈无能,冷哼一声,想到日本所有的银矿,胤禛淡淡吩咐道:“传张廷和进宫。”
叶楚平复了一下心绪:【咱们说回郑和下西洋,郑和虽为太监,但本人有勇有谋,能征善战,是朱棣名副其实的心腹之臣。】
【所以一直以来关于朱棣派他下西洋的目的,历史界也多有猜测。】
永乐年,朱棣心里一咯噔,该不会是要说那件事吧?
洪武年,朱元璋正冷着脸训斥朱棣任用太监,虽然这个郑和听着是个好的,但这个先河就不能开!
忽然听到叶楚的话,朱元璋眯了眯眼,看来这下西洋还另有隐情,哼,说不定与这小子继位有关!
【除了认为朱棣派郑和出海是为了宣扬国威之外,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他是为了出海搜寻已经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
洪武年间,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个建文帝朱允炆是从哪里出来的??
朱元璋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标儿呢,怎么不是标儿继位?
【这就要讲到我们永乐大帝朱棣的封神之战,靖难之役了。一边是坐拥百万大军的正统天子,一边是势单力薄的边疆藩王,他究竟是怎么造反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