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37度的嘴,愣是说出了零下10度的冰冷语言。】
【“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
【直接把嘉靖年号说成“家家皆净”的意思,狠狠把老道士的脸踩在了地上。】
嘉靖年间,朱厚熜一时岔气剧烈的咳嗽起来,脸涨得通红。
被大惊失色的黄锦扶到了榻上,朱厚熜费力的指着天幕想要怒斥。
黄锦急忙喊太医,一边安抚着嘉靖:“陛下要注重龙体啊!切莫因为小人言语伤了身子!”
朱厚熜心中恼怒,可恶,可恶!
嘉靖是他从《尚书》中的精心挑选出的年号, “嘉靖殷邦”,寓意着美好的、国家安定繁荣。
海瑞竖子,岂敢辱我?
唐朝,李世民嘶了一声,这和指着脸骂有什么区别?
但凡皇帝,每一个年号都是精心挑选的,都代表着这个皇帝的统治理念和未来期许。
直接把嘉靖的年号,和“家家皆净”划上了等号,我的老天!
看来魏徵说话,还是很有分寸的。
魏徵:陛下,微臣还不想死。
从海瑞之前的准备不难看出,他根本就没有想着能够活着走下去。
这《治安疏》,根本就是死谏啊!
【老道士嘉靖修道多年,对于脾气的把控还是比较到位的。】
【结果一看奏疏,直接大破防,龙颜大怒,狠狠地将奏章摔在了地上。】
【暴怒之下,下旨捉拿海瑞,关入了大狱,本欲杀掉他。】
【但从宦官黄锦处得知,海瑞在上疏之前已经买好了棺材,是不会逃跑的。】
【嘉靖沉默了,也犹豫了,他如果杀了海瑞,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恶名。】
【上一个杀掉忠臣留下恶名的昏君,还是商纣王杀比干,嘉靖还是要脸的。】
永乐年间,朱棣:我谢谢你!还是要脸的!
这要是真把人杀了,大明的名声也不用要了。
加上冤死的于谦,再来个海瑞,他都不敢想之后还有谁愿意为他们老朱家卖命!
【而且嘉靖心中也知道,海瑞在奏章中所说的全是大实话,是平常没有人会挑明的实话。】
【嘉靖又拿起了奏章,再次阅读了这篇慷慨激昂的《治安疏》,沉默了。】
【他不能杀掉海瑞,不能杀掉这样的忠臣直吏,会寒了天下臣民的心。】
【但如果就这样轻飘飘的放过海瑞,嘉靖也不甘心。】
【他干脆将海瑞关押在大牢里,这一关就是 10 个月。】
【直到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四日,嘉靖皇帝驾崩前,留下遗言说海瑞骂自己骂得没错,下诏释放了海瑞。】
此时,还在牢里的海瑞已经是泪流满面,心中大恸,悲痛欲绝。
《治安疏》中虽然都是他呕心沥血的真言,但对于陛下来说无疑是锥心之言。
本以为会因此身死,没想到陛下临终之前还是放出了自己。
思及此处,海瑞嚎啕痛哭,把刚吃下的酒菜全部吐了出来,昏倒在地。
前来迎接海瑞出狱的狱卒,来到牢门前看见他已经昏过去了,急忙喊人来救人。
【海瑞得知嘉靖去世的消息后,在牢狱中失声痛哭直至昏迷。】
【隆庆帝登基后,又重新启用了海瑞为官。】
嘉靖表情复杂,似悲似叹,默了一会儿,无力的摆摆手。
“算了,叫人辞官回乡吧。”
“待朕百年之后,去留与否皆交予裕王定夺。”
嘉靖静静的看着下方,严嵩和徐阶都老了,朕也老了,老了啊!
修道数载,终究是镜花水月的幻梦一场,生死有命,哪里是能奢求的呢?
“都下去吧,朕想一个人静静。”
【海瑞在地方治理上确实有些作为,但是他的性格固执,在官场上并不吃香。】
【特别是在原本的首辅徐阶,在党争中落败于次辅高拱,被迫辞官还乡。】
【高拱对于海瑞的观感不好,海瑞在隆庆三年就告病辞乡了。】
【而大明最需要的不是一个清正廉洁的清官,而是一个能够实行改革的人。】
徐阶蓦然抬头,不是海瑞,也不是他。
天幕说的那个文臣,他原以为会是海刚峰,或者自己,结果都不是。
会是高拱吗?
徐阶摇摇头,高拱虽然支持改革,可他的性子太冒进了些。
自己走后,太岳作为自己的学生必定会受到打压,他能够打败高拱吗?
【此时的大明,隆庆虽然性子软弱了些,但却是支持改革的帝王。】
【下面掌权的内阁首辅高拱,以及张居正等人都是改革的支持者。】
【也是在隆庆执政的期间,推动了隆庆开关,一定程度上解开了海禁的严苛束缚。】
【明朝与蒙古俺答汗也达成和议,双方结束了长期的敌对状态,边疆获得了暂时的和平。】
【然而在欣欣向荣的朝堂之下,也隐藏着暗流涌动的权力斗争。】
隆庆年间,高拱目光如炬,直直看向身后的张居正,冷哼了一声。
他就知道,张居正作为徐阶那老东西的学生,定然不会真心站在他这边!
张居正暗叹一声,却并不害怕。
改革也是他心中所愿,只是高拱的步子迈得太快太大了,有些激进了。
如果改革失败,想要再次进行变革,受到的阻力就会更大。
昔日宋朝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就是因为无休无止的党争,权力不够集中,皇帝的决心不够大,三次改革才会次次失败!
如今陛下相对于他,更加信任高拱,可真叫自己按照高拱那套去改革,他又不赞同。
张居正眼神坚定,必须要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才能完成这场改革!
【高拱虽然赶走了徐阶,但留下来的张居正和他存在着观念上的分歧。】
【但高拱并没有太过在意,比起张居正,隆庆更加信任自己。】
【对于高拱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把司礼监的权力收归内阁。】
【只有这样,他才能高度集权,把权力握在自己的手中,更好的推进自己的改革政策。】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隆庆帝长期压抑下,一朝解放就开始放纵自我,最终上演了一出白发人送黑发人。】
高拱(痛心疾首):......我就知道!!!
都让陛下注意了,还是中招了!
隆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