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基本功开始。”陈映在院子里摆了两把椅子,“坐下来,我们聊聊这个角色。”
夜色渐深,庭院里只点着一盏昏黄的灯。这样的氛围正适合探讨戏剧。
“林妍这个角色有三个关键点。”陈映说,“第一是身份的转变,从戏班女孩到名伶。第二是内心的坚守,在乱世中守护艺术。第三也是最难的,是那种生而为艺术却又失去声音的绝望。”
黎明月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
“你现在最怕的是什么?”陈映问。
“怕演不出那种,”黎明月思索着,“那种从天堂坠入地狱的感觉。一个戏子最重要的就是嗓子,如果突然失声……”
“我们换个角度。”陈映说,“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林妍失声后没有放弃?为什么她还要坚持留在戏班?”
“因为……”黎明月一怔,“因为那是她的生命?”
“对,但还不够深。”陈映轻声说,“想想你自己。如果有一天你突然不能演戏了,你会怎么样?”
这个假设让黎明月脸色微变。演戏对她来说,不仅是事业,更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尤其是在母亲离去后,这成了她唯一的寄托。
“所以,林妍的绝望不仅是失去声音。”陈映继续引导,“而是失去了表达自我的方式,失去了延续母亲艺术的机会,失去了……”
“失去了生存的意义。”黎明月接过话,眼中闪着泪光。
“对,就是这种感觉。”陈映说,“但林妍最终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她用形体、眼神,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手势,都能传达出内心的情感。”
“就像默片时代的演员?”
“某种程度上是的。”陈映赞许地点头,“但更难的是,她要在无声中表现出京剧的韵味。这需要极其细腻的表演。”
她站起身,做了个示范:“比如这个动作。”她的手臂轻轻舒展,指尖微颤,仿佛在演绎某段唱段,但又带着无法发声的痛苦。
“看到了吗?”她问,“同样是京剧的身段,但要在动作中融入哑然的悲剧感。这需要极强的控制力。”
黎明月专注地看着,忽然意识到什么:“就像母亲说的,真正的表演不在声音,而在心里。”
“没错。”陈映欣慰地说,“所以我们第一步,要训练你的形体表现力。要让观众即使看不到你的脸,听不到你的声音,也能感受到林妍的情感。”
她让黎明月站起来:“试试看,用默剧的方式演绎《贵妃醉酒》第一折。记住,不能出声,所有情感都要通过动作表达。”
黎明月深吸一口气,开始表演。但很快就被陈映叫停。
“太着急了。”陈映指出,“你急于表现情绪,反而失去了韵味。京剧讲究‘身段’,即使无声,也要保持那种特有的节奏感。”
“可是……”
“闭上眼睛。”陈映说,“想象自己正在唱这段戏,但声音被困在喉咙里。那种憋闷、那种无奈,要通过每一个动作释放出来。”
黎明月照做。这一次,她的表演明显不同了。手指的颤抖、眼神的迷离、身体的轻晃,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贵妃的醉态,却又暗含一丝哀伤。
“很好。”陈映说,“记住这种感觉。林妍失声后的表演,就是要把这种无声的美发挥到极致。”
她拿起剧本:“现在我们来看第三场。这是林妍刚失声时的独白。按照传统的演法,这里应该有很多台词和咏叹。但我想换个方式……”
“换个方式?”黎明月好奇地看着陈映。
“是的。我想用一种全新的表演方法。”陈映说,“首先,你要完全忘记传统京剧的表演程式。我们要从零开始构建这个角色。”
她翻开剧本第三场:“这一幕最重要的不是表现林妍失声的痛苦,而是要让观众感受到她内心的挣扎过程。从不敢相信、到歇斯底里、再到最后的绝望,每个阶段都要有细微的变化。”
“就像真实的人会有的反应?”
“对。我们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经历。”陈映说,“你还记得上次在片场,我教你用生活中的小细节来丰富角色吗?这次也一样。”
她站起身:“比如发现自己失声的那一刻。普通人会怎么做?”
“大概会……”黎明月思索着,“摸摸自己的喉咙?”
“然后呢?”
“试着发出声音?可能会惊慌……”
“对。”陈映说,“这就是我们要的真实反应。不需要太多夸张的表现,就是这些自然的、下意识的小动作,反而更打动人。”
她拿出一本笔记本:“这是我整理的一些现代表演理论。首先是‘内心独白’。当你演这场戏时,脑子里要有一个清晰的想法流。”
系统提示:【正在传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内心独白?”黎明月似懂非懂。
“是的。当你站在那里,发现自己发不出声音的时候,你的大脑里在想什么?”陈映引导道,“不是台词,而是最真实的想法。”
“可能会想……‘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不可能!’”黎明月慢慢说道。
“很好,继续。”
“然后可能会想‘不会的,一定是暂时的’,‘明天就会好’”黎明月渐入佳境,“到最后意识到这是真的,可能会想‘完了,我完了’,‘我还怎么唱戏?’,‘母亲的心血就这样?’”
“就是这样!”陈映激动地说,“你要让这些想法主导你的表情和动作。当你想‘不可能’的时候,眼神里就会自然流露出难以置信。当你想到母亲,手就会不自觉地颤抖。”
“这就是你说的现代表演理论?”
“这只是一部分。”陈映打开笔记本,“还有‘情感记忆法’。你要调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经历,把它们融入表演中。”
她停顿了一下:“比如,你有没有经历过特别无助的时刻?”
黎明月的眼神暗了暗:“有……”
“就用那种感觉。”陈映柔声说,“不是去模仿别人的表演,而是把自己的真实体验融入角色。这样的表演才最打动人。”
“还有‘心理动作’的概念。”陈映继续说,“每个外在的表现,都要有内在的驱动。”
“每个动作都要来源于内心的冲动。”陈映解释道,“比如当林妍第一次发现自己失声时,她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
“摸喉咙?”
“对,但这个动作要有层次。”陈映示范着,“一开始可能是不经意的触碰,然后才是慌乱的抚摸,最后变成近乎歇斯底里的掐握。这个过程显示了心理变化。”
黎明月若有所思:“就像潜意识的反应?”
“没错。这就是我们说的‘心理动作’。外在的表现都是内心波动的自然流露。”陈映说,“你试试看。”
黎明月照做,但第一次显得有些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