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儒和吴学政匆匆赶到林府时,已是深夜。两人皆是学界泰斗,对林尘的邀请不敢怠慢。
\"不知林大人深夜召我等前来,有何要事?\"孙大儒捋着花白的胡须,率先开口问道。
林尘起身将二人迎入书房,\"两位大人,今日皇上召我进宫,提及黄河水患之事,我心中忧虑,便想起了府中收藏的这本《水经注》,希望能从中找到些许解决之法。\"
吴学政闻言,面色也凝重起来,\"黄河水患由来已久,历朝历代都难以根治,大人莫非是想……\"
\"不错,我想尝试改进古籍中的水利设施,或许能找到治理水患的良方。\"林尘语气坚定,眼神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三人随即围坐在书桌前,翻阅着那本古旧的《水经注》。谢婉则在一旁为他们添茶倒水,目光不时地落在林尘专注的侧脸上。
\"夫君为了百姓之事如此操劳,我虽帮不上什么大忙,但也不能让他分心。\"谢婉心中暗自决定,动用自己特殊的“能力”,为林尘寻找更多相关的资料和技术。
夜深人静,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三人埋头苦读的身影。他们时而低声讨论,时而奋笔疾书,试图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经验。
\"咦?\"孙大儒突然惊疑一声,指着书页上的一段文字说道,“此处的记载似乎与现今的水利设施有所不同……”
林尘和吴学政立刻凑过头去,仔细研究起来。半晌,林尘眉头微皱,喃喃自语道:“这方法倒是新奇,只是……”
他话音未落,书房的门轻轻推开,谢婉端着一碟糕点走了进来,“夫君,先吃些东西再看吧。”
林尘抬起头,目光落在谢婉手中的书卷上,那是他从未见过的古籍,封面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水龙经”。
林尘接过谢婉手中的书卷,目光触及封面的“水龙经”四个字,心中不由一动。他接过书,快速翻阅了几页,眼中渐渐泛起光芒,“婉儿,这书你是从何处寻得?”
谢婉微微一笑,\"这是我偶然间得到的,觉得或许对夫君有所帮助,便拿来了。\"
“妙啊!”林尘拍案而起,“这‘水龙经’中记载了一种名为‘水龙车’的灌溉工具,其设计精妙,远超现今的灌溉技术,若能将其复原,定能事半功倍!”
然而,兴奋过后,林尘眉头又紧紧皱了起来。“只是这书中所记载的‘水龙车’构造复杂,许多关键部位的描述也语焉不详,想要将其复原,恐怕并非易事啊。”
孙大儒和吴学政也凑上前来,仔细研究着“水龙经”中的图解和文字,皆面露难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林尘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我决定亲自前往黄河沿岸,实地考察一番,或许能从现有的水利设施中找到些许灵感。”
吴学政抚掌赞同,“大人所言极是,百闻不如一见,实地考察才能更加了解情况。”
孙大儒也点头附和,“老朽愿与大人一同前往,为治理黄河水患贡献绵薄之力。”
“我也要去!”谢婉忽然出声,清澈的双眸中满是坚定,“夫君此去路途遥远,我放心不下,我要陪着你。”
林尘看着谢婉,眼中满是柔情,他轻轻握住她的手,“好,我们一起去。”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几辆马车便驶出了林府,朝着城外驶去。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黄河……
##新的征程
马车辘辘,一路向北。车窗外,风景变换,从繁华的京城街景逐渐变成了广袤的田野风光。
谢婉掀开车帘,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眼中满是新奇。这是她第一次离开京城,远离那一方小小的天地。林尘坐在她身旁,含笑看着她,“怎么,是不是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谢婉转头看向他,眼眸中闪烁着点点星光,“是啊,以前只在书中读到过这些景色,如今亲眼所见,才发现远比想象中更加壮丽。”
一路上,他们走走停停,游览名胜古迹,品尝地方美食。谢婉的天真烂漫冲淡了林尘心头的沉重,也让他在紧张的行程中得以放松片刻。他们之间,不再只是相敬如宾的夫妻,更像是彼此了解、相互扶持的伙伴。
十日后,他们终于抵达了黄河沿岸。
眼前的景象却让林尘的笑意渐渐凝固。浑浊的河水咆哮奔涌,河堤多处坍塌,露出了触目惊心的裂痕。曾经肥沃的田地如今变成一片荒芜,零星的几间茅草屋也显得摇摇欲坠。
“大人,这就是去年的决口处。”当地官员指着远处一片狼藉,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洪水过后,这里便成了这般模样……”
林尘没有说话,只是面色凝重地走上前去,仔细查看河堤的情况。谢婉跟在他身后,看着眼前满目疮痍的景象,心中也泛起一丝酸楚。
“大人,你看!”吴学政指着河堤底部的一处,惊呼道,“这里似乎有被水冲刷过的痕迹,而且……”
他蹲下身,用手拨开泥土,露出了一块块形状怪异的石头,“这些石头,也不像是本地所有……”
林尘心头一沉,脑海中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他立刻吩咐随行人员,“传令下去,沿河堤仔细搜查,看看是否还有类似的情况!”
夕阳西下,将黄河水面染成一片血红。林尘站在河堤上,望着远方,眉头紧锁。
“看来,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他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凝重,“这黄河水患,恐怕并非天灾那么简单……”
“夫君的意思是……”谢婉心中一惊,隐隐猜到了什么,却不敢相信。
林尘没有回答,只是望着远方,目光深邃而坚定,“明日,我们去上游看看。”回到京城,林尘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他深知黄河水患的严重性,更明白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阴谋。他需要尽快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才能真正造福百姓,同时也能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地位。
他召集了户部、工部以及都水清吏司的官员,商讨治河方案。然而,会议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林大人,修筑堤坝耗费巨大,国库如今空虚,恐怕难以支撑啊!”户部尚书率先发难,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
“是啊,而且黄河河道复杂,水势凶猛,即使修筑了堤坝,也未必能够抵挡住洪水的冲击。”工部尚书也附和道。
林尘早料到会遭到阻力,他将一份份图纸摊开在桌上,指着上面详细的标注,沉声说道:“这些都是我沿黄河一路考察后绘制的图纸,其中详细记录了河道的情况、水流的变化以及各地土壤的结构。我提议,不仅要修筑堤坝,还要疏浚河道,分流洪水,同时鼓励百姓在河堤附近种植树木,加固河堤。”
“林大人,你这方案听着倒是不错,可是这需要的人力物力可不是小数啊!”户部尚书依旧面露难色。
林尘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想要说服这些老狐狸,必须拿出让他们信服的理由。“诸位大人,黄河水患年年发生,每次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与其年年救灾,不如一次性投入,彻底根治水患!长远来看,这才是真正节省开支的做法!”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更何况,皇上对治河一事十分重视,若是我们能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皇上定然会大力支持!”
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终于让众人沉默了下来。他们都是官场老油条,自然明白林尘话里的意思。治河成功,便是泼天的功劳,反之,则是掉脑袋的大罪。
最终,在林尘的据理力争下,治河方案终于获得了通过。他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他回到府中,谢婉迎上前来,关切地问道:“夫君,今日朝堂之上可还顺利?”
林尘轻轻拥住她,在她额头上印下一吻,\"放心吧,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之中。\"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管家便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老爷,工部侍郎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
林尘心中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