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牵制蒙人,让李毅与李绩方面不至于太被动。
林凡派凤阳率领两万潭州兵渡河,与蒙人的舒州、黄州兵马进行了游击作战。
凤阳带着两万潭州兵,趁着夜色悄悄渡河。
河水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前行,尽量不发出声响。
“大家小心,动作轻点。”凤阳低声嘱咐着。
一上岸,他们便迅速分散开来,朝着蒙人的营地摸去。
蒙人的营地中,哨兵们打着哈欠,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动手!”凤阳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猛虎般扑向蒙人的营地。
一时间,喊杀声四起。蒙人从睡梦中惊醒,慌乱地拿起武器抵抗。
“杀啊!”潭州兵们士气高昂,奋勇杀敌。
凤阳身先士卒,手中的长枪如蛟龙出海,所到之处,蒙人纷纷倒下。
然而,蒙人的游牧天性,骑兵一上马就能战,很快就组织起了有效的抵抗。
“兄弟们,进入山林!”凤阳大声喊道。
潭州兵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游击战术,逐渐占据了上风。
蒙人部队在逐步被蚕食。
与此同时,林凡调李四从江东回荆州,召集矩州、黔州、施州约七万兵马驰援洛城。
李四的军队一路急行,道路崎岖不平,士兵们疲惫不堪。
“大家加快速度,前方的战友们还在等着我们!”李四鼓励着士兵们。
突然,前方出现了一处陡峭的山谷,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可以通过。
“大家小心,保持警惕!”李四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就在这时,山上滚下无数巨石,砸向队伍。
“有埋伏!定是那西乾皇帝没事干,要阻止我们进入关中。”副将说道。
“不要乱,盾牌手上前!”李四迅速指挥着。
盾牌手们组成一道防线,抵挡着滚落的巨石。
经过一番艰难的战斗,终于击退了埋伏的敌人。
李四的军队继续前进,终于与林凡的部队在渭水河畔会合。
原来林凡进入关中,便一路高歌猛进,加上薛仁贵一路上不停劝降官兵,聚拢的关中兵马高达五万。
“将士们,我们一鼓作气,将突厥人赶出我们的家园!”林凡大声喊道。
士兵们士气大振,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推进。
然而,突厥人的抵抗也十分顽强。
在渭水之北,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
突厥人的骑兵如旋风般冲向华夏军的阵营。
“放箭!”林凡下令。
箭雨纷纷落下,但突厥人的骑兵依然勇往直前。
“长枪兵,准备!”
长枪兵们列成整齐的队列,迎向突厥骑兵。
战场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大地。
华夏军的将士们毫不退缩,与突厥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李四指挥着部队,巧妙地运用战术,一次次击退了突厥人的进攻。
薛仁贵更是勇猛无比,他挥舞着方天画戟,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杀啊!”他的怒吼声响彻云霄。
在华夏军的顽强抵抗下,突厥人的攻势逐渐减弱。
“反击的时候到了,冲啊!”林凡看准时机,下达了反击的命令。
华夏军如潮水般冲向突厥人的阵营,突厥人开始溃败。
就在这时,被李轨再次召回庆安任宰相的胡薇,却在庆安突然登基称帝,国号为宋。
林凡秘密召集李四:
“秦统领即将大婚,咱们一鼓作气,在八月十五之前,将庆安拿下,作为华夏军的贺礼!”
李四双眼冒金光:
“是,林总领!定不负众望:”
林凡又召薛仁贵也来议事。
“胡薇这个乱臣贼子,竟敢谋逆!”林凡怒不可遏,又下令道:
“薛仁贵,你率本部五万兵马,与李四的两万华夏军去夺回庆安,剩下的十万留给我阻挡十万突厥大军!”
“林凡高举诛杀谋逆大旗,命李四与薛仁贵率领七万人马夺取庆安。”
李四率领部队,朝着庆安城进发。
庆安城城高墙厚,防守严密,好在胡薇只有两万人马!
“攻城!”李四下令。
士兵们推着攻城车,架起云梯,向城墙发起了进攻。
城墙上的守军拼命抵抗,滚石、热油不断倾泻而下。
“不要退缩,继续进攻!”李四大声喊道。
士兵们冒着生命危险,不断攀爬城墙。
终于,一名士兵登上了城墙,打开了城门。
华夏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胡薇的军队节节败退。
“大势已去,快跑!”胡薇惊慌失措地带着亲信逃离了庆安。
李四的部队迅速控制了庆安城。
“胜利了!”士兵们欢呼雀跃。
然而,他们知道,战争还没有结束,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
在战场上,受伤的士兵们被抬下前线,医护人员忙碌地进行着救治。
“一定要挺住!”
“坚持住,兄弟!”
战友们的鼓励声在耳边回荡。
林凡看着疲惫但充满胜利喜悦的士兵们,心中感慨万千。
“大家辛苦了,但我们不能松懈,要为了更长久的和平而继续战斗!”
士兵们纷纷响应,表示愿意跟随林凡继续征战。
而在另一边,蒙人的部队得知了突厥人的失败和胡薇的溃败,开始重新审视局势。
“华夏军如此勇猛,我们不可轻敌。”
“但我们不能退缩,一定要为了我们的目标而战!”
蒙人的将领们争论不休。
李毅和李绩方面,也收到了林凡胜利的消息。
“太好了,我们的压力减轻了不少。”李绩说道。
“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加强防守。”李毅提醒道。
在华夏军的营地中,大家正在为下一步的行动做着准备。
“我们要趁热打铁,彻底击退蒙人。”
“还要防止其他势力的反扑。”
将领们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就在这时,探子来报,蒙人又有新的动向。
“大家准备战斗!”凤阳再次带领着士兵们,游击于舒州、宋州、汴州之间,与李绩、李毅相呼应。
五日后,秦汉风婚礼即将举行,然而前线的局势依旧紧张。
林凡让凤阳统领聚集在关中的华夏十七万部队,开始进行紧张的部署和准备。
士兵们忙碌地操练着,士气高昂,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恶战。
副将军薛仁贵率领着部分兵马驻扎在函谷关,严阵以待。
函谷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薛仁贵站在关上,望着远处,心中充满了使命感。
“兄弟们,我们必须守住这里,绝不能让胡人踏入一步!”薛仁贵大声说道。
士兵们齐声回应:“誓与函谷关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