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爷,北平府到了。”
就在朱权检查皇庄的时候,一架十分朴素的马车却是顶着白帽子缓缓走在通往北平的官道之上。
李景龙放下车帘,回头冲着手中抱着暖炉的朱元璋轻声提醒道。
可却没想到迎来朱元璋一记白眼;“咱不瞎,能看到。”
李景龙:“……”
宝宝委屈,可是宝宝不敢说。
吱呀呀~
马车在漫天飞雪之中进了北平城。
只是刚进城朱元璋就叫停了马车,放下暖炉就下了马车。
“舅爷,舅爷!外面冷…”
“滚下来!再敢多嘴,咱就把你屁股打烂。”
呃~
李景龙老老实实下了马车,跟在老朱身后迈步在北平的街道之上。
这座曾经北元的大都,即便是经过几十年的治理也处处都还藏着元朝时期的风格。
甚至很多地方都还能看到因为当年战争损坏的房屋和各种建筑。
朱元璋走了没几百步眉头就不由得深深皱在了一起。
李景龙赶忙小声问道:“舅爷,怎么了这是?”
朱元璋轻轻摇头,语气带着几分不满道:“这个老四!年年都向咱报喜,说什么北平在他的治理下怎么不错,可如今咱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幅景象。
唉~老四和十七的差距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啊!”
他是去过大宁府的,自然忍不住就拿北平和大宁比较起来。
随后更是发展到将两个儿子对比。
朱棣每年的奏报都是各种报喜,反正就是北平在他的治理下各种好;反观朱权却是一年十几封哭穷、哭惨的奏报送到朱元璋面前。
原本在看到大宁府的时候,朱元璋还以为同在北方,朱棣治理的北平府可能比大宁府更好一些。
可当他走进北平府之后,才发觉……
失望,朱元璋此刻心中是浓浓的失望。
这不仅仅是针对朱棣,而是对整个大明藩王集团的失望。
甚至让朱元璋不禁在心中反思起自己当年分封藩王的政策是不是真的错了。
李景龙撇了撇嘴,心中很想说‘朱老四怎么和陛下比?’
不过他知道自己这话说出来绝对又要挨揍,所以只能将所有的话全部憋了回去。
转而笑道:“舅爷,听说北平的皇宫已经开始营造了,咱们要不要瞧瞧去?”
朱元璋突然脚步一顿。
说真的,他在听到朱权定下迁都北平的时候,心里是极其矛盾的。
建国之初,朱元璋也想过迁都的事情。
不过当时他是想将首都迁到凤阳老家去,可却是受到了满朝文武的百般阻挠。
自那之后,朱元璋虽然也考虑过迁都,但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再加上怕再次遭到朝臣的反对,所以也从来没有提出来过。
可他没办成的事情,却是被朱权轻轻松松就给办成了。
当初那些反对自己的朝臣,竟然没一个站出来反对朱权的。
这让老朱骄傲的心受到成吨的伤害。
“九江,你和小十七的关系好,知道他为什么要将都城迁到北平,而不是大宁吗?”
不管朱元璋怎么想都不明白朱权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毕竟真要是对比大宁可比现在的北平好太多了。
都是北方,其中难道还有什么差距不成?
若是刘伯温还在肯定会从风水学给朱元璋解释北平比大宁的好。
但李景龙不是刘基。
他只是咧嘴笑道:“嘿嘿!舅爷,这您就不知道了吧!”
看着朱元璋扬起的巴掌,赶忙往后退了两步,继续道:“陛下说其实大明迁都不迁都影响都不大,即便历史上的南京就没有绵延超过三代的皇朝对大明来说也不重要。
可陛下又说,迁都北平其实只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因为北平特殊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朱元璋回头四下张望片刻,皱眉问道;“北平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殊的?”
他还真看不明白北平有什么特殊的,夏天燥热干旱,冬天寒冷,比起江南之地的应天府可是差太多了。
将国都建立在这种苦寒之地又能有什么好处?
难道是为了让皇族和朝臣吃苦不成?
就在朱元璋想到这里的时候,就见李景龙脸上露出崇拜的神色。
“嘿嘿”一笑,道:“舅爷,还有您不懂的事情啊?”
朱元璋眼睛一瞪,作势就要脱鞋。
或许是怕老朱大雪天脱鞋冻感冒了,李景龙赶紧做出投降状,解释道:“舅爷,别!你听完陛下当初在朝堂说的话就明白了。”
“废话,赶紧说。”朱元璋,没好气道。
李景龙又是“嘿嘿”笑道:“陛下当初在朝堂之上是这么说的,自古我华夏皇族一旦建国之后便会失去血性,甚至沉迷享乐。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都城之地太过安逸,哪怕就是两宋的国都也从没有受到过太大的威胁,这也就导致一旦有外族入侵,皇族第一时间想的便是迁都,到更加安全的地方去继续骄奢淫逸。
但朕不要大明也变成那样,咱们老朱家乃是数千年来得国最正的皇族,自然也要做历史上最勇的皇族。
所以朕要将都城迁徙到最危险的地方去,让后代子孙世世代代都记住一旦他们逃了,那无数的百姓就会面临生死威胁。
朕要大明后世皇帝都记住一句话‘凡我大明一朝不割地、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听闻此言,朱元璋面色瞬间潮红起来,胸膛也在风雪之中剧烈起伏着。
他似乎看到了后世历代大明君王以身作则守国门的模样,似乎看到了大明历代君王皆是贤明之君的模样。
“好!好一个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好一个十七,咱…咱没看过他。”
“咱的大明有这般二代之君,必定能千秋万代…哈哈哈~”
这一刻的老朱胸中似乎有无尽的豪情要抒发出来,一生戎马的他,一生都在为朱家皇朝奋斗的他,似乎在这一刻彻底找到了宣泄口。
作为开国之君没有人能比老朱更加清楚朱权那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以及‘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需要多强大的底气才能说出来。
甚至就凭这两句话,朱权就足以堪称华夏数千年来最有骨气的皇帝,甚至就连大明都能成为最有骨气的皇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