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班上,有个叫林虹梅的女生。她皮肤偏黑,容貌带着几分男相,学习成绩也差强人意。杨威常常目睹她被人欺负,可她却从不回怼,甚至大家都误以为她是个哑巴。有时,就连老师也会对她加以嘲讽,说她学习这么差,留在学校纯属拉低平均分。
多年后的杨威看到新闻报道老师打骂学生被处分开除,不禁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所经历的,那简直是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折磨。小学时,考得不好就会被老师拿着牛鞭朝头上疯狂抽打。学习差的学生从来不会被安排坐到后排,而是被要求坐到前排,只为方便老师讲题时抽打。他们完完全全成了老师泄愤的工具。
小学四年级的一天,杨威正和林金辉玩石头剪刀布,上课铃声响起。老师一进教室门,就看到他俩还在嬉闹。老师径直走到杨威跟前问:“玩什么呢?”杨威支支吾吾地回答:“石头剪刀布。”老师竟说要跟他玩,杨威信以为真,举起手想出个石头,结果却直接被老师扇了一巴掌,打得杨威一个踉跄,被打得满眼星光。只听老师说:“我这个布怎么样?”说完便回到讲台上,周围还传来同学们的嬉笑声。而杨威整节课都晕晕沉沉的。
小学六年级可谓是所有学生的噩梦。数学老师只要学生考试不合格、做错题,或者违反纪律,任何理由都能成为他惩罚学生的借口。他总爱用尺子打学生的小腿,那一下就能让小腿青一块紫一块。除了成绩好的那几个学生,没人能逃得过。跟家长诉苦,家长也只是回复:“严师出高徒,打几下怎么了,这样才能长记性。”
上了初中后,打人的老师少了些,但嘲讽的语气却多了起来。班上脸皮厚的学生不少,老师骂几句、嘲几句也都无所谓。但也有像林虹梅这样脸皮薄的。
前些天语文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李清锦先是批评了后几名的学生,其中就有杨威。不过这几位倒是无所谓,不就没考好嘛。李清锦批完后又点名林虹梅,说:“120 分的试卷,你居然能考 20 分,真让我刮目相看。语文科目,但凡有点良心也考不了 20 分吧,你简直就是个汉奸。”大家听了纷纷朝林虹梅看去。她坐在二排倒二的桌子,此刻已低下头,厚厚的刘海完全挡住了她的脸。
从那之后,她便有了“汉奸”这个难听的外号。这天,有个男生过去嘲笑她说:“林汉奸,你长得这么丑,男的见了你怕是小二都硬不起来吧。”说完引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平时他们也爱开些玩笑,但如此低俗的黄腔还是第一次。杨威听了不禁皱眉,朝那个男生说道:“说话别太过分。”杨威说完,那个男生这才走开。
杨威没有能力去消除大家心中的偏见,也不想多管闲事,毕竟对于不熟悉的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周后的某一天,李清锦气冲冲地来到教室说:“刚刚班长跟我说班费不见了,我感到既气愤又难过,没想到这种偷窃的丑事会发生在我的班上。我带了 10 届初三班,你们真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包括人品。”听完这话,大家都噤若寒蝉,半晌后黄琦霁站起来说:“老师,我只是说我自己不小心丢了班费,没说是同学们偷的。”李清锦扶了扶自己的金丝眼镜道:“你不是说没把班费带出过班级嘛?那肯定是有人偷了。”黄琦霁还想再解释,却被李清锦打断,让她坐下。李清锦接着说道:“谁偷的现在站出来承认,我还当他是个好学生,不追究责任。”说完,无人回应。杨威心里暗暗吐槽:你现在让人站起来,岂不是要让他身败名裂。
许久不见有人站出来,李清锦说:“好,如此冥顽不灵,那就别怪我了。”说完,李清锦走下讲台,一个一个地翻书包,边翻边说:“站起来,手举起来。”学生们只好一个个照做,李清锦就挨个翻找起来。只是翻到好学生的时候,他就直接跳过,杨威等人看在眼里,心里虽有不满,却也不敢吭声。
翻到林虹梅时,她的书包不仅有些脏,还有几个小破洞。李虹梅仔细翻了后也没有找到,还说道:“你这书包脏得也不洗一洗,一个女孩子这么邋遢。”说完又去翻下一个了。而林虹梅在厚厚的刘海下,那仅存的一点自尊心也荡然无存。
全班的书包都翻完了,也没有找到班费。李清锦又说了几句难听的话便走了。我们终究不像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里所描述的那样,在班费不见、要求被翻书包时勇敢地站出来反抗,而是选择了在权威之下顺从。
所幸,班费隔天就被找回了。原来当时黄琦霁把班费放在了衣服外套的口袋里,没想到衣服被隔壁班的好友借走。好友来找黄琦霁玩时来了大姨妈,染脏了裤子,就裹着黄琦霁这件衣服回宿舍。洗衣服时,朋友发现口袋里有几百块钱,就先把钱给黄琦霁送了回来。
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只是在数日后,林虹梅选择退学,前往平县职校继续学业。办理退学手续时,找的依旧是李清锦。林虹梅还特意给李清锦留下了一封信。李清锦作为执教多年的老教师,时常能收到学生的感谢信,因此他便不假思索地打开这封信。信中如是写道:
“尊敬的李老师以及 10 班的同学们:
您们好!我是林虹梅。我拥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既不叫汉奸,也不叫黑妹,更不叫喂。我亦非哑巴,并非所有人都热衷于嘻哈打闹,我只是更倾向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意去感知外界的纷纷扰扰。李老师,或许在他人眼中您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但于我而言,却并非如此。学生的优劣,怎能仅凭成绩来判定?我已然竭尽全力地学习,只是未能取得与之对等的成绩,但您怎能因此而全盘否定我的所有努力?我不过是做错了几道题,自问未曾做错为人之事,品德方面亦无任何不端之处。
嘲讽与辱骂犹如一把锐利的剑,他们之中,有的是存心为之,有的则是无意之举。然而,在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能够逃脱责任。我常常思考,自己允许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之中,也允许他人存在于他们的世界之内。也许对我的嘲讽与侮辱就是您们的本心所在,对此,我表示尊重,但绝不能原谅。
退学学子:林虹梅”
李清锦在班会之时朗读了这封信,甚至还大发雷霆地责骂了一顿,斥责同学们不懂得和谐相处,不知道尊重他人。只是没过几日,这件事便被众人渐渐淡忘,仿佛林虹梅从来就不曾存在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