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无语至极时,往往会不受控制的笑出声来,现在的秦淮茹就是如此。
白天在得知傻柱不仅重返轧钢厂,还摇身一变成了食堂的副主任后,沾上毛比猴还精的秦淮茹立即打消了离婚的念头,并且还提前回家做好了晚饭。
在此期间,秦淮茹虽然已经做好了被百般刁难的准备,但真真切切的听到了傻柱假大方的话语后,还是觉得牙痒痒。
“和你离婚最多分到一千块钱,现在傻柱每月工资就六七十,老娘又不傻。”
心中一阵腹诽后,秦淮茹赶忙为傻柱斟满酒杯,接着凑到傻柱耳边,吐气如兰的开口。
“柱子,咱们都老夫老妻了,这要是离婚了,说出去这不是让人看笑话吗,来,为了庆祝你重返轧钢厂,姐亲自做了一桌饭菜,你赶紧尝尝!”
一顿饭吃了将近一个小时,好好享受了一番醉卧美人膝的滋味后,酒足饭饱的傻柱脸色一变,活脱脱一副脱了裤子不认账的渣男模样。
“秦姐,这散伙饭吃的差不多了,咱们也该聊聊离婚的事情了,我觉得您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对,那就是我还年轻,完全还有可能生个孩子。”
听着傻柱这熟悉的借口,饶是秦淮茹的心理素质再强大,也忍不住一阵脸皮发烫,不过秦淮茹早已打定了不离婚的主意,又怎会被这点困难打败。
“柱子,姐那不是和你开玩笑吗,你怎么还当真了呢?像你这样体贴、顾家的男人,姐喜欢还来不及呢!”
秦淮茹知道,若隐若现才是最让男人把持不住的,所以在劝解傻柱的同时,秦淮茹还悄咪咪的解开两颗扣子。
只可惜,无论是面对秦淮茹的言语挑逗,还是躯体诱惑,傻柱始终好似王八吃秤砣般,死咬着离婚不松口。
许久过后,被一次次拒绝的秦淮茹终于是耗尽了耐心,砰的一声插上大门,紧接着一把揪住傻柱耳朵,气势汹汹的朝着卧室走去。
这一晚,在秦淮茹的主动下,被“大刑伺候”的傻柱异常满足,一直到后半夜,二人筋疲力尽的相拥而眠。
————————————
转眼几天过去,自从杨厂长官复原职,下达了召回傻柱的命令后便销声匿迹,而轧钢厂也因为杨厂长的沉寂,依旧风平浪静。
虽然一切看似和从前一样,但一些聪明人早已察觉到,这只不过是暴风雨前短暂的宁静罢了。
尤其是荀遇和李怀德,这两位轧钢厂的前领导,每天工作之余,唯一的乐趣就是期待着杨厂长出丑。
这天,冶金部李怀德办公室内,荀遇简单的恭贺一番后,便如同以往一样,和李怀德八卦起来。
就在二人好奇着杨厂长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时,一通意想不到的电话打到了李怀德的办公室。
“老杨?轧钢厂是出什么问题了吗?什么?晚上你想宴请我和荀遇?行,我们肯定按时赴宴!”
一脸古怪的挂断电话,李怀德强忍着笑意看向荀遇。
“小荀,刚才老杨打电话,晚上想要请客吃饭,说是感谢咱们多年来为轧钢厂作出的贡献。”
“嗤。”
听到李怀德的话语,荀遇发出一道不屑的嗤笑声,眼底闪过一丝讥讽的同时,嘴里也没闲着。
“看来这些年老杨是一点长进都没有啊,连耀武扬威的手段都是这么上不得台面。”
“哈哈哈哈。”
在李怀德还是后勤处处长时,就看不上这个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杨厂长,哪怕他先一步当上了轧钢厂的厂长,李怀德依旧表现的不屑一顾。
因此,听到荀遇和自己如出一辙的想法后,立即发出一阵畅快的笑声。
————————————
傍晚,荀遇和李怀德如约来到轧钢厂,不过在看到杨厂长官复原职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启用了小食堂,二人互相对视了一眼,皆在对方眼中看到了一抹鄙夷。
“傻柱,可以上菜了!”
看到荀遇和李怀德现身,杨厂长立即吩咐傻柱上菜,随后一脸虚伪的迎了上来。
“老李,小荀,这傻柱也不是外人,今晚我就让他留下作陪,你们不会介意吧!”
其实今晚留下作陪,是傻柱主动要求的,为的就是挑衅一下荀遇,告诉他,我柱爷又回来了。
而傻柱的此举正中下怀,杨厂长设宴款待,本就抱着恶心人的想法,所以略微一合计后,想也不想的便同意下来。
果不其然,杨厂长此话一出,李怀德脸上的笑容便微不可察的僵硬了一瞬。
不过李怀德也不是吃素的,立即戳起杨厂长的肺管子。
“嗨,老话都说什么锅配什么盖,在场谁不知道,你老杨和傻柱共患难过?不就是一起吃饭吗,哪怕你们一起扫厕所我都不意外!”
“噗嗤。”
李怀德虽然顺利晋升到冶金部,但和杨厂长还是隶属同一系统,再加上杨厂长的老领导是他顶头上司,因此还需要顾及一些脸面,只能阴阳怪气的讽刺回去。
可荀遇不同,如今已经贵为商业部下属单位,四九城第一商业局副局长的荀遇,完全不顾场合的嗤笑出声。
突如其来的笑声打断了二人斗法,迎着杨厂长投来杀人般的目光,荀遇却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
“老杨啊,这都说吃一堑长一智,怎么你越活越回旋呢?现在都沦落到和傻柱同桌吃饭了。”
好巧不巧,荀遇这边话音刚落,便被推门而入的傻柱听了个正着。
“荀遇!”
听着荀遇的讽刺,傻柱虽然感觉到无边的愤怒,但他经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早已不是吴下阿蒙,更不是杨厂长那个认不清现实的废物。
明白只靠自己斗不过荀遇,傻柱眼珠一转后,暗戳戳的将祸水引到杨厂长头上。
“荀遇,老杨也是你能叫的?在四合院里你无法无天就算了,现在可是在轧钢厂,你怎么一点长幼尊卑都没有?”
对于傻柱拙略的挑拨离间,荀遇连眼神都懒得分一个,反而目光直直的看着杨厂长,见到他并没有驳斥傻柱后,眼中的嘲讽不由得浓郁了几分。
“老杨啊,看在多年老同事的份上,我还是得好心劝你一句,不要觉得当个厂长就可以目空一切了,这也就是我宰相肚里能撑船,要是和其他副厅级干部这么说话,估计脸都能给你打歪。”
荀遇这一番杀人诛心的话语,瞬间让包厢内变得落针可闻,不仅傻柱被这句副厅级干部吓得面无血色,就连杨厂长都被惊的呼吸困难。
“是我有些得意忘形了。”
经过一阵诡异的沉默,做了好几个深呼吸的杨厂长自嘲一笑,随后亲自为荀遇斟满酒杯。
“刚才是我口不择言,还请荀厅长不要在意,为此我先自罚三杯。”
伴随着杨厂长的低头认错,这场晚宴终于是正式开始了,期间,三人虽然表面上都是一副有说有笑的模样,但杨厂长的内心却是苦涩无比,傻柱更是吃的味同嚼蜡。
一个小时后,杨厂长笑容僵硬的送走荀遇李怀德,当二人的身影消失后,杨厂长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
对于李怀德这个人,杨厂长从一开始就非常厌恶,不仅仅是因为工作上处处和他作对,更是因为二人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如今一朝浴火重生,原本,杨厂长想着借此机会恶心一下李怀德,至于顺带邀请荀遇这个狗腿子,只不过是搂草打兔子罢了。
但老杨万万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情,会再次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不仅没恶心到李怀德,反而被荀遇啪啪打脸。
一回想起荀遇那如同教训孙子般的语气,杨厂长就觉得两眼发黑。
将包间内目之所及的东西砸了个稀巴烂后,杨厂长又是一阵无能狂怒,直到嗓音开始嘶哑,杨厂长才无力的瘫坐在地。
另一边,已经走出轧钢厂的荀遇李怀德,看着那熟悉的厂门,一时间,二人均是涌起一抹怀念,毕竟这是他们为之奋斗了十多年的地方。
“原来在轧钢厂工作时还不觉得什么,但自从晋升到冶金部后,我还真有点舍不得,尤其是那种,看着它在我手里一点一点改变的感觉,真的是太让人沉醉了!”
听着李怀德的诉说,荀遇同样感慨万千,不过再想到以后的领导杨厂长后,心里立即恶心起来。
“可惜了这么好的一个厂子,竟然交给老杨这个废物。”
————————————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转眼时间来到了1976年7月。
虽然后世而来的荀遇不是那场灾难的亲历者,但国人对这种举国同悲的事情总是难以忘怀的。
因此,眼看着灾难来临,却又不能改变什么的荀遇,最近总是一副神情低落的样子,
不过,在想到借着职务之便,提前准备了一些赈灾物资后,荀遇那一直低落的心情总算有了一点慰藉。
这天夜里,原本安静祥和的四九城,地面突然剧烈的震动起来,连带着一座座房屋也跟着摇晃不止。
本就提前做好准备的荀遇,更是第一时间叫醒熟睡的关晓梅。
屋子外,确认了家人们安然无恙,又叮嘱龙凤胎照顾好小老三后,荀遇和关晓梅立即组织起救援队伍。
期间,闫富贵这个算盘精还想冲进屋子抢救财产,但在一次余震中,亲身经历了瓦片擦着鼻子落下的场景后,终于是消停下来。
就这样,荀遇一行人一直忙活到天微微亮,四合院的救援工作终于是告一段落,虽然有几家邻居的房子年久失修,在此次地震中倒塌了,但万幸的是,95号四合院并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可其他四合院就没这么幸运了,听着远处传来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声,所有人都是一副脸色凝重的模样。
就连一向不对付的傻柱许大茂,此时也在齐心协力的清理着烂砖碎瓦。
因为经历过几次余震,一时间谁也不敢返回屋子,所以,几经讨论后,邻居们开始自发的建造起防震棚。
这边将家人们安顿好,荀遇又火急火燎的来到了丈母娘家,确认丈母娘一家安然无恙后,这才来到单位,有条不紊的开展发放物资工作。
都说天灾过后必有大雨,地震过后的第二天,天上便下起了瓢泼大雨。
大雨一直持续了好几天,虽然四合院里是有下水道的,但降雨量实在是太大,没过多久,院子里的积水就已经没过脚面。
就这样,邻居们开始了,一边提防着余震,一边轮流清理积水的日子。
四九城作为首善之地,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生活保障,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因此,在连续几天的暴雨停止后,政府部门立即开展了灾后重建工作。
不出一个月,原本断壁残垣随处可见的四九城便恢复如初,人们也逐渐从这场悲痛的灾难之中走了出来。
1976年是让人们难忘的一年,无论是那场举惊世骇俗的灾难,还是先后逝去的两位伟人,无一不引得全国人民悲痛万分。
时间一晃来到了1977年,刚刚过完生日的双胞胎已经15岁了,因为知道今年是高考恢复的第一年,所以平日里荀遇一直督促孩子们的学习。
一开始孩子们对荀遇的态度还有些不明就里,但随着10月21日的到来,人民日报上报道了一则让全国上下都为之振奋的消息。
高考恢复了!
别看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但其中包含的意义却非同寻常,尤其是这十几年间,因为政策不得不下乡插队的知青们。
当初他们怀抱着远大的理想来到农村,并期待着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但现实却给了他们严重的一击。
因为这些城里长大的少年少女们发现,农村的生活并不美好,有的只是缺衣少食的艰苦环境,和时刻不能停歇的体力劳作。
渐渐的,有的人为了活下去,选择了和当地人组成家庭,有的人却坚持着自力更生,但无论他们的选择是什么,回家的信念始终萦绕在心头。
终于,高考恢复的消息让他们看到了回家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