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悄悄溜了进来,沿着小巷一路疾走,脚步匆匆,几乎是飞奔。那条巷子狭窄而阴暗,石板路上积了一层青苔,脚下传来阵阵响声,似乎在无声地催促他快点离开。
春天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枝洒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但项羽的心情并没有因为这些自然的美景而有所舒缓。
他的心跳得异常快速,似乎连空气都变得紧绷。
脑海里闪过昨日在书院内的场景,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学友们或讽刺或冷漠的目光,那些让他觉得窒息的词语和眼神让他心中愈发压抑。
他开始回忆起在书院的生活,坐在书院后排的角落里,身高总是让他显得格外突兀。
书桌前的低头身影,与周围那些低低的、弯弯的身影总格格不入。
他的肩膀比同龄人宽大许多,手指粗糙,长得像是个沉默的巨人。
总是被老师忽略,或者用一种隐秘的眼光扫视。
书院的空气总是充满了淡淡的墨香和书纸的翻动声,但他从不觉得这声音是悦耳的,而是压抑的、沉闷的。
仿佛每一页纸上都刻着别人看得懂的文字,只有他,看不懂。
那时,他总会低着头,笔尖在纸上拖出不算利索的字迹,像是笨拙的蝴蝶拍打着翅膀,笨拙却又不舍得停下来。
他不是个聪明的孩子,至少在书院中,他不属于那种灵活、机敏、能言善辩的少年。
每次读书时,他总是迟疑的,抬起头望着窗外,太阳透过树枝间隙撒在地面上,光斑跳跃,像是活泼的小精灵,充满了生机。
而他,始终只能呆呆地盯着书页,心中却常常有一种无法名状的沉重。
一路上,他的脑袋里一片混乱,心中对书院和学问的抗拒早已积压成山。
每当他坐在那里,听那些死板的讲解,书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句就像沉重的枷锁,把他紧紧锁住。
书院的老师总是喜欢将目光投向前排,那些学生活跃、机灵,能迅速答出问题,给老师带来一时的满足感。
而他,坐在后排,仿佛就是一块被遗忘的石头。
老师有时会停顿一下,扫一眼他,眼里满是无奈与冷淡:“你怎么了?”
这话并不是问他的学习情况,而是像在责备他为何总是低头不语,为什么眼神里永远缺少那份机敏和活力。
他并不讨厌读书,或许他只是讨厌那种被强迫、被束缚的感觉。
项羽觉得自己注定不属于那种书卷气十足、讲究礼节的世界,他内心的渴望是无尽的自由与挑战。
同学们也不是不注意他,偶尔有调皮的孩子会故意把笔扔到他桌上,或者偷偷传递一些讽刺的笑话,但总的来说,没人真的将他当做同龄人来看待。
每当这种时候,他总是低下头,握紧笔,屏住呼吸,装作看不见。
他的手指常常在书页上停留,目光游离,偶尔捕捉到一两句话,却又因思绪的飘忽而错过了后面的内容。
那种沉默而笨拙的状态,像是蜗牛背上的壳,他无力挣脱,只能一遍遍在沉默的书院角落里回转。
可是,心底的那份尴尬,却深深地刺痛着他。
他感到自己就像个被囚禁的野兽,渴望一场解脱。
他只是瞪着自己重瞳的双眼一看他们,他们便不再作声。
尽管他们冷漠、戏谑,他清楚地知道,书院里的人,甚至是老师们,始终会对他保持一份隐秘的忌惮。
忌惮他的身份,忌惮他的背景,忌惮他的“将门之后”的血统。
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惹他,尤其是那些嘲笑过他笨拙的同学。
每当课后,他们走在路上,偶尔会注意到他的身影,便会下意识地让开,或是装作漫不经心地避开视线。
那份冷漠又充满敬畏的气氛,让他感到有些不自在,却又无法忽视。
回忆起那些时光,他记得的不是每一次课后的嬉笑或是老师的训斥,而是一种微妙的孤独感——他明明是被所有人包围的,甚至在他们的目光中,他依然觉得自己是被隔离的。
他并不愚笨,只是少了那份机灵与应对的技巧,书院的学问对他来说,是一扇看不见的门,他想推开,却始终没有找到钥匙。
每次老师问到他,所有的目光都会投向他,似乎等待他做出回答,他的心脏便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
那份焦虑,像重锤般压在胸口,答案虽然早在他心底,却总是因那份突如其来的紧张而哽住。
有时,他会在夜晚,自己偷偷坐到书院的后花园中,抬头望着天上的星星,觉得那是唯一不歧视他、也不需要他回报的存在。
星空广阔、安静,正如他内心渴望的那样,远离了所有的喧嚣与冷漠。
那时,他会想,也许他并不适合这座书院,也许他注定不是那种能在教室里为人称道、能在课堂上赢得喝彩的孩子。
他没有那样的聪慧与灵性,他只有一种简单的渴望——不被遗忘。
或许,这种渴望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消散的痛苦。
因为他明白,他不是因为聪明才会得到注意,而是因为身份,背景,他的名字里藏着的不仅仅是一个“将门之后”的标签,更是一层永远难以触及的屏障。
他意识到,他注定会被书院的规矩所制约,注定无法真正融入那个属于那些聪慧与机灵的孩子们的圈子里。
他的眼神扫过四周,低头望着脚下的青苔,踢了踢石块,突然感到一股无法言喻的空虚。他停下脚步,深深吸了一口气,长时间地望着远方。那条通往家中的小路,眼下似乎并不那么漫长。
到了家门口,项羽的心情仍旧没有好转。他推开门时,顿时闻到一股湿润的泥土味,这种气息和他的童年紧紧相连。
项梁就在厅堂里,正在处理着家里的事务,看到项羽进门,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冷光。
他并未显得特别惊讶,仿佛早就预料到了项羽的归来。
“又逃学了?”项梁放下手中的文书,语气并不急促,似乎是已经对这种情况习以为常。
项羽没有回答,垂着头走进屋里。他的心底像是一团乱麻,情绪一触即发,但他却始终没能把那股情绪说出来。他不敢看项梁的眼睛,脑袋低低的,只是轻声说:“我不想读书。”
“嗯?不想读书?”项梁的声音变得冰冷,“你难道以为读书只是为了享受那些闲适的时光?你错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改变命运。你以为自己只是一个只会打打杀杀的野孩子吗?你不能理解书本中的道理,不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就会永远活在别人设定的规则中,做一个奴隶!”
项羽忍不住抬起头,那一刹那眼中闪过一丝暴躁的火焰。他紧握拳头,咬紧牙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我不需要你教我!你以为我能靠那些书本改变什么?我只想做将军,掌控一切!”
项梁的眉头皱得更紧,脸上的表情变得愈加严厉。他站了起来,朝着项羽走来,几步跨到他面前,声音压低了,带着一种不容反驳的威严:“你以为做将军容易吗?你一个小孩子,连课业都不愿意好好完成,根本没有做将军的基础。你觉得你能像叔父一样,凭空有一片天地?你不过是一个暴躁的小子,没有任何理智。”
项羽的心中泛起一股愤怒,但他并没有再开口反驳。那股怒气让他的眼睛红了,他感到一股刺痛涌上胸口。项梁一向严厉,似乎总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却从未给过他真正的理解。
“你从小到大,根本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想要什么,都是一味地依赖我。
你以为我会永远为你铺平道路吗?”
项梁的声音越来越沉,
“你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能靠蛮力征服一切?
你错了,除非你从内心开始明白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权谋,否则你永远都只能做一个孩子,永远都只能依赖别人。”
项羽的眼中闪过一丝迷茫,心中升起的怒火渐渐消退。
但那份愤怒却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变成了更深的沉默。他低下头,不再与项梁对视,内心一片空荡。
项梁似乎看透了他的沉默,语气稍稍缓和了些:“你若不想读书,没关系。但你要明白,你能从这些书本中学到的,不只是死板的道理,而是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自己的手段。你可以去学武。但你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项羽抬头看向项梁,那双眼睛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既有愤怒,也有无奈,更多的是一种深藏的渴望。
他并不想做一个书呆子,但他也明白,项梁的话并非全无道理。
只是,这种“责任”和“权谋”让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压迫。
“我……我只想成为大将军。”项羽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
项梁沉默了一会儿,最终长叹了一口气,叹息中夹杂着深深的无奈。他靠在案前,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什么。良久,他才开口,语气变得轻柔:“羽儿,你有今天的倔强,我理解,但你必须知道,一条路的选择不是你单纯的愤怒就能改变的。想成为大将军,你需要的不仅仅是武艺和勇气,还要有睿智和耐心。你不能仅凭冲动去做决定。”
项羽的眼神闪烁,心中既感到不甘,又有些动摇。他没再回应项梁,只是低头走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扇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默的张力,项羽知道,自己此时的选择,不仅仅是逃避一场课堂的纷争,更是一次与命运对抗的开始。
他会自己走自己的路,哪怕这条路充满荆棘与不确定。他将不再是项梁眼中的那个“无知小子”,也不再是他所设想的那颗棋子。他要走出属于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