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血战余烬未熄,刘季便挥军西进,直扑咸阳。四万汉军铁蹄滚滚,血红旗帜猎猎作响,沿途山川染秋,风卷枯叶如血。咸阳近在咫尺,那座秦帝国的巍峨都城,仿佛已能嗅到汉军的杀气。
可奇怪的事发生了。
大军所经之地,村庄寂静如死。百姓门户紧闭,木门上横闩粗重,有的甚至用石碾顶住,窗缝连一丝光都不透。
田间无人,炊烟不升,连鸡犬都藏得无影无踪。偶尔有风吹过,卷起几片破布,像是逃难时遗落的衣角。
刘季骑在马上,皱眉打量四周,低声道:“娘的,怎么跟进了鬼城似的?”
周勃策马靠过来,瓮声道:“沛公,这帮老百姓怕是吓破胆了。毕竟打到咸阳城下,跑也跑不了,躲着兴许还能捡条命。”
樊哙啐了口唾沫,扛着大刀骂道:“秦狗祸害这么多年,他们见兵就怕,老子吃得饱就还不至于屠村!”
刘季没吭声,手握剑柄,眯眼望向远处。沿途,他严令军纪:不许抢粮,不许扰民,甚至斥候探路都不许踩坏田垄。
这一年来,他名声传遍关外——“刘季仁厚”,百姓奔走相告,说他不像项羽那般嗜杀,连降卒都赏饭吃。
可如今,咸阳道上这死寂的光景,却让他心里泛起一阵怪味。
他想起了当年背叛自己的故乡,丰县。
“子房,你怎么看?”他转头问身后的张良。青衫谋士勒马停步,目光扫过紧闭的村落,轻声道:“民心未定,秦威犹存。胡亥虽无道,咸阳毕竟是帝都,百姓畏战多年,见大军如见鬼神,闭门不出乃常情。”他顿了顿,又补一句:“不过,沛公一路仁名在外,未尝不是好事。”
刘季哼了一声,揉了揉冻疮未愈的手,嘀咕道:“好事个屁,老子还指望他们开门献粮呢!”话虽这么说,他心里却隐隐明白:这仗打到这份儿上,咸阳已是囊中物,百姓怕归怕,总比拼死抵抗强。
大军继续前行,斥候在前开道,弓弦紧绷,警惕埋伏。队伍纪律森严,脚步声整齐如鼓,却无人开战——秦军主力已在蓝田覆灭,余下的散兵游勇躲还来不及,哪敢露头?
刘季越走越觉得不对劲,这一路太平得像梦,咸阳城的影子越来越近,他却嗅到一股说不出的味道。
暮色降临,汉军抵达咸阳城外十里。城墙巍峨,黑沉沉压在天边,箭楼上火把稀疏,晃得像鬼火。刘季下马,站在土坡上眺望,身后四万兵马屏息肃立。他忽然笑了,笑得有些怪异。
“娘的,老子从沛县杀到这儿,秦始皇的城就在眼前了。”他低声自语,赤霄剑拄地,剑锋映出他满是风霜的脸。
身后,樊哙咧嘴道:“沛公,进城后咱弟兄们可得大喝一场!”
周勃也点头:“咸阳的美酒,老子早想尝尝了!”
可刘季没接话。他望着那座沉默的巨城,心里翻腾着莫名的感觉。沿途百姓的恐惧,张良说的“民心未定”,还有这死寂的城郊,都像一层雾笼着他。他是来当王的,可这王道,怎么比想象中还怪?
张良走近,低声道:“胡亥无兵可守,赵高乱政已久,咸阳不战而降,未必不可能。沛公只需入城安民,天下可定。”
刘季闻言,转头盯着他,半晌才咧嘴道:“子房,你这话说得轻巧,老子总觉得哪儿不对。”
暮色沉沉,咸阳城墙如黑龙盘踞,箭楼上的火把稀疏摇曳,像垂死挣扎的鬼火。刘季立马土坡,眺望那座秦帝国的都城,赤霄剑拄地,剑锋映着他满是风霜的脸。四万汉军肃立身后,风卷玄黄旗帜,猎猎作响。沿途村庄的死寂还压在心头,可咸阳近在眼前,他哪还忍得住扎营的功夫?
“娘的,老子等不及了!”刘季猛地翻身上马,一夹马腹,喝道:“全军跟我上,直奔城门!”樊哙咧嘴应和:“好嘞,沛公带头,咱弟兄们杀进去!”周勃皱眉想劝,却被刘季瞪了一眼,只得提矛跟上。张良勒马未动,青衫微湿,静静看着那道风尘滚滚的身影。
大军逼近城下,铁蹄踏得地面震颤,尘土飞扬。咸阳城门紧闭,高墙森严,门楼上连个守兵的影子都不见。刘季勒住马,眯眼打量片刻,忽然扯开嗓子,吼声震天:“城里听着!老子刘季来了,胡亥无道,赵高乱政,你们守个屁啊?开城投降,老子饶你们不死!”
声音撞在城墙上,回荡在夜空,却无人应答。城头死寂一片,连风都仿佛凝住了。刘季皱眉,抓着剑柄的手紧了紧,低声骂道:“娘的,装聋作哑?”他又吼了一嗓子:“再不开门,老子砸了你们这破城!”还是没动静,连只乌鸦都没飞出来。
这下,刘季心里真有点不对劲了。他回头瞥了眼张良,见那青衫谋士策马缓缓靠过来,便问:“子房,这啥意思?人都死光了?”张良目光扫过城墙,低声道:“胡亥残暴,守军或已溃散,或不敢出头。沛公莫急,先驻扎探查为上。”
刘季啐了口唾沫,揉了揉冻疮未愈的手,嘀咕道:“探个屁,老子还以为能一脚踹进去呢!”可他也知道,这死寂透着古怪,硬攻未必讨好。半晌,他挥手吼道:“全军听令,就地驻扎!樊哙,你带百人去城下喊话,再劝劝投降,顺便瞧瞧里面啥情况!”
樊哙扛刀应道:“得令!老子喊破嗓子,也得让他们开个门!”说完,他领着一队精锐,直奔城门而去。刘季跳下马,狠狠将赤霄剑插进土里,盯着那座沉默的巨城,眉头拧成疙瘩。
夜色渐深,汉军营帐连绵,篝火噼啪作响。樊哙带人绕着城墙喊了半宿,嗓子都哑了,城头还是没半点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