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雪梅回想起昨天晚上待在石伊房间里的场景,便忍不住的发出笑声。
“这是就是男人房间里充斥的味道吗?”
奇怪的笑声迎来同桌阿阳的关注,不间断地骚扰许雪梅遇到那些高兴的事情,倒是说出来和大伙分享一番。许雪梅自然是不愿意说的,只能敷衍了事的简单说明一声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怎么?是不是按照我上次给你的计划执行了?”看到许雪梅没有回答,“就告诉我一声,又能怎么样?我给你织的那一招到底有没有用?”
“你给我想的那些办法都很有用,我很理解你的良苦用心。可我能怎么办?从始至终他都无法接受。”
“再等等吧,毕竟今年你还没有高中毕业,在这些大人的眼里你不过只是个小孩子而已。”
“小孩子?那又如何,我们做的事一点也不比大人差。”
许雪梅开始幻想着接下来的日子,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忙碌的完成课堂上布置的功课,接着回去接受辅导……然后呢?顺顺利的考上一个满意的大学,要是不出现意外的话,还能谋得一份好的职业,这就是看似平淡如水的生活。可自从遇到石伊以后,似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暗淡无光的日子里不再那么迷惘,开始为自己制定一天的计划。需要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而每一次的成功,总会带来一种难以描述的成就感,再加上爱做笔记的习惯,一篇不少于十五万字的心得就这样登在校园文化社里。
同学们只能看到他成功的辉煌,溜须拍马的跑过来说那些迎合一般的好话,也不过在日后的生活中多的一个好的回报,许雪梅也早已看淡这一切。无论他们再怎么拉拢自己,她始终保持不变。这也就导致许雪梅在学校社交网络上网并不受人待见,有些人欣赏她的才华,有些人并不很待见她。甚至有时候可能是为了一点小事恶语相向,导致大大出手,能做的是什么?许雪梅逆来顺受像只乖巧的小鹿一样。
好,在这样的日子的没有持续过多久,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也没有让她失去信心,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工作中,许雪梅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不足,既然无法去改变别人的想法,为什么不试图融入这个环境?但这并不是同流合污,而是做那只洁白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像那一句表明高尚的诗词一样。
学校的时光是那么单调乏味,当别人正忙着谈恋爱,结交男朋友女朋友的时候,许雪梅满脑子都是大哥哥的身影。渴望着能够再一次见到他,渴望着回到他的身边,然后出其不意从背后一把将他搂进怀里。相处的这一年时光里,许雪梅才慢慢的发现,自己早已被这个男人身上散发的气质所吸引,不知不觉喜欢上他。虽然隔着年龄的差距,但这并不是最大的障碍。爸爸许得来也没有反对两人过多的交往,甚至有点想要撮合他们在一起的意思,可能是为了许雪梅的学业不受到影响,才没有这么直接了当。如果真的是等到大学毕业那一刻,或者说高中毕业,许得来一定会当机立断的表明自己的立场。
许雪梅是学校的走读生,明明可以选择住在学校宿舍,许雪梅并没有这么做,而且市区的房子离学校也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这是在赶得上公交车的情况下,如果是走路的话,最少也得一个钟头。许得来很担心女儿会因为路程的问题导致上课迟到,因此花费一笔不小的费用为许雪梅买了一辆女士电动车,上下学既方便快捷,而且又不容易出事故。相信没有人会拒绝这一辆好看的电动车,即使在出行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方便或者生疏,但日后的磨练中一定会更加融合在一起。电动车可是会引起同学的不满意,那些爱搞破坏的人总是喜欢往轮胎里面放一些杂物,更加恶劣的行为,直接将轮胎破坏掉,导致驾驶电动车的人根本无从下手。对这样的况学校也不止一次派人调查,结果无非也就是一些口头上的教育,写一份检讨,根本起不到任何有效的管制措施。
遇到一些重大的考试交通工具显得尤为重要,至于让人关心的还是高考,无论是每年还是今年,都会有一些学生把准考证或者身份证遗忘在家里,匆匆忙忙赶回去,等回来的时候发现已经不能进入考场参加考试。这个就好比损失了,不仅仅是试卷上的分数,那更是一个孩子上大学的希望。有些父母可能会在为孩子送证件的过程中,出车祸意外离世或者受伤,这些例子在每年比比皆是。许雪梅就很少让父母为这件事情担心,她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何必在父亲担心这些学习上的事情,把每一个小细节做到位,那就已经是一种很大的成就。
如果是在学习上遇到不会的问题,许雪梅不会主动去询问老师或者同学,此时此刻只是想着把这道题带回去,让石伊好好的琢磨一下,顺便考验他一番,是不是具备辅导自己的能力。当然,对于这个题目石伊也是做的得心应手,毕竟当年自己可是出了名的学神,几乎是九门课平均分达到九十分以上的人,自从分科以后,减少三门课的压力那做起事情来更加如鱼得水。学校里老师期待着他有更好的突破,同班的学生巴不得他过的比别人都惨。结果事实和同学们预料的一样,读大学期间,父母和弟弟妹妹相继离世,留下他和哥哥两人生活,但他们也并不是随时随地能见上一面。见面最主要的是时机,是机遇,当出现重大事故的时候,哥哥会出面一次,其余的时间里也只能看到他一个人,孤零零的走在遥远的人生旅途中。当别人正在享受着父母家庭带来的温暖的同时,石伊早已学会独立,学会如何面对这般残酷无情的现实社会,跌倒的时候,没有人会选择性的上来扶一把,能够依靠的只有这双残破的双手一点一点托起沉重的身躯。没有怨言,没有一丝对社会的不甘,石伊生来并不是享受生活的喜悦,更多的是认为自己是体验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在此过程中灵魂得到升华。真正的实现精神上的解脱,肉体上的折磨,所以说他的朋友很少,很少有人会理解他内心真正的想法。
面对别人的不理解石伊和许雪梅处理的方式方法差无几,做好自己的事,至于别人无从关心。要是说等到真正需要帮助的那一刻,可能已经是残灯暮年,拖着瘦弱疲惫不堪的身躯坐在椅子上,耐人寻味的回望这一生经历的点滴滴,顺便不断的提醒自己,别丢了心里的那本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