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李渊,存在感最低的开国皇帝?
始皇帝点头表示赞成:“此乃农神也……”
“立祠建庙自然是要到……”李世民也插嘴道,“只是不知道这后世的水稻种,我们可否能够得到……”
“到底是未来的唐太宗皇帝啊!就是想的长远……”朱元璋也是眼前一亮,夸赞道,“要不,等会咱们找776问问,要是能得这稻种……”
“我们华夏百姓不管是什么时候,也不怕挨饿了……”
众人都是眼前一亮,纷纷表示同意,那皇太极是个急性子,直接便召唤起了776,但也不知道为什么,此时的776却没有及时上线。
而天幕上,徐爱和罗玉华已经开始聊起了下一个话题。
“吃饭前,我们和大家聊了聊各朝太祖太宗最牛组合之一的明朝老朱小朱爷俩……”
“现在呢,要跟大家再聊一聊其他的最牛太祖太宗父子档了……”罗玉华笑着说道,“刚刚我和爱华商量和盘点了很久,觉得还是要把这第二对父子档,留给我们的大唐父子档……”
“这爷俩可不太好说啊……”徐爱眼里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历朝历代的太祖太宗,大多都是父强子弱……”
“嬴政和扶苏;刘邦和刘恒;元朝的铁木真和窝阔台,托雷;明朝的朱元璋和朱棣。”
“大多都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但当爹的就是当爹的,儿子再牛也不大敢越过老子的……”她笑眯眯的说,“唯独咱们的大唐,儿子强势,爹透明,也是一朵奇葩了……”
在她说到这里时,弹幕上呼啦啦的全是“李二凤是我的白月光”“李渊就是沾了儿子的光”一类的弹幕。
只把坐在那里的李渊气的脸色铁青……
就在他即将动怒的时候,天幕里罗玉华拍了拍徐爱的肩膀,笑着开了口:“这话说的可就不应该了啊!”
“唐高祖李渊可不是大家以为的那种只靠儿子上位的皇帝啊!”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在长安称帝,自此建立了大唐王朝,也开启了历史上着名的盛世大唐。”罗玉华正色道,“很多人都说,李渊虽然是唐朝的开国之主,但在他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他的儿女们似乎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至于他本人更像是被动接受皇位的。”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李渊真的只是依靠儿子女儿,才取得成功的昏庸之辈?”
“怎么可能呢,李渊可是出生于贵族世家,从小便展现出过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能的顶级富二代啊。”
“他的高祖父李虎曾任北周柱国大将军,父亲李昞也曾担任过北周八柱国之一,声望极高。而据传说,李渊7岁时就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可见其家世有多显赫富贵了。”
“李渊生而聪慧,又有良好的家教熏陶,深谙兵书战阵,尤其是骑射的高手。因为箭法出众,让他在箭术比试中脱颖而出,他展现出的冷静与勇敢,令窦夫人对他一见钟情,最终成功抱得美人归,成就了一段佳话。”
”而他的母亲独孤氏,也是出身显赫的独孤家,独孤氏的姐姐是北周的明敬皇后。妹妹便是隋文帝的皇后独孤伽罗……”说到这里,罗玉华摊了摊手笑道,“姐姐和妹妹都是皇后,又怎么可能独她一人,只是唐国公夫人呢?”
“这不,人家生了个好儿子,在夺取天下后,给自己亲妈追谥【元贞皇后】,自此独孤家一门三皇后,也让独孤信成了史上最牛逼的老丈人……”
她顿了顿,然后从身边的桌子上拈起一颗松子剥开放进嘴里,吃完后又喝了口水,才继续道:“因为当时的隋文帝杨坚是李渊的四姨夫,再加上自己本身能力很强,所以杨坚也极其看重李渊。”
“因为看好,所以重用,李渊就曾任过岐、陇、谯三州的刺史。并在任上政绩卓着,深得当地人民的喜爱……”
“然而好景不长啊,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驾崩,其子杨广继位。性格暴戾的杨广对这个手握重权的表哥极为猜忌和不喜……”
“皇权在上,李渊很是小心翼翼,因为他只要稍有不慎,就要被贬谪边远。只能小心翼翼,处处讨好,才能免遭祸端。”
她叹息道:“然而,无论李渊怎样谨慎和恭顺,也还是难逃贬斥的命运。被贬到边疆的凉州。”
“这样的遭遇,让李渊心中忿忿不平,他自认忠心耿耿,却被杨广无端猜忌,实在是冤枉。”又端起茶杯呷了口热茶,罗玉华皱眉道,“这杨广还喜欢滥杀无辜,搞文字狱害死大批忠良。”
“这一桩桩一件件事,都让李渊痛心疾首,也让他心里生出来反隋的心理。”
“公元613年,李渊与宇文士及开始密谋要起事。因为此时的他,心中对隋朝就只剩下怨愤,所以积极谋划,联络异姓豪杰,准备反叛。”
“公元617年七月,李渊在太原举兵反叛,口号是扶助隋炀帝。”
“在起兵之初,他派遣长子和四子南下招兵买马,留次子李世民在太原本地秘密组建军队。”罗玉华说道,“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拉拢北方的突厥人,以换取军马和兵员。”
“利用联合突厥的方式打消隋军的猜疑,为反攻关中创造良好条件。几年来,他暗中精心部署的一切,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为了防计划泄露,李渊还设计除掉两个隋炀帝派来的奸细。手段高明的他早已看透了局势,也做好了一切准备。”
“李渊的起义军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关中重镇永丰仓。他选择开仓济民,获得民心,这一举动使得军队很快膨胀至20万左右。”
”为防止军队劫掠百姓,他明令禁止士兵贪婪无度。倒也颇有后世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雏形样式。”
“这样的举动,使得百姓【爱】极了他的纪律严明,也使得义军士气高涨。”
“11月,李渊直逼长安,终于顺利夺取了帝位……”